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63条记录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侵染大豆品种叶片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叶部病害。本研究采用针刺法,对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绥农8和高感品种合丰25分别接种大豆细菌性斑点病4号生理小种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抗感大豆品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差异,接种120h后,抗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基本上比较完整,而感病品种叶片细胞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细胞质膜、核膜、核质及叶绿体均受到严重的破坏;叶绿体基粒片层消失,大部分叶绿体膜也逐渐解体,线粒体的空泡化严重,说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引起细胞结构病变在抗感品种间的表现不同。研究为揭示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豆 细菌性斑点病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种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研究!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种子腐烂率测试法对208份大豆材料进行测试,研究了根腐病原菌中立枯丝核菌对大豆的致病性,并对抗大豆立枯丝核菌抗源材料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是大豆根腐病病原菌中致病性较强的一种,大部分品种对立枯丝核菌高度感病,高感品种(系)153个,占参试材料的73.55%;高抗品种(系)21个,占参试品种(系)的10.1%,其中有7个来自国外;中抗品种(系)34个,占参试品种(系)的16.35%,其中12个中抗材料为创新改良的稳定品系。

关键词: 大豆 立枯丝核菌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南繁育种管理技术探讨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南繁是育种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南繁能够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从玉米南繁育种流程的各个环节出发,结合实际遇到的病虫鼠害和杂草,以及新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把目前玉米密植育种方法融合到南繁过程中,提出了相对合理高效的南繁育种和田间管理技术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玉米南繁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依据。

关键词: 玉米 南繁育种 田间管理 耐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种质对菌核病的耐病资源筛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豆耐菌核病育种中亲本的耐病性,对黑龙江省346份种质资源进行大豆菌核病耐病性鉴定。研究采用茎干割裂法和离体叶菌丝接种法两种鉴定方法对大豆种质进行菌核病耐病性综合鉴定,茎干割裂法鉴定大豆种质感染大豆菌核菌后的死亡率,离体叶菌丝接种法鉴定大豆种质在感染大豆菌核菌后病害的扩展速度,综合2个鉴定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大豆种质对菌核病的耐病性。采用茎干割裂法共鉴定出31份耐病材料,然后采用离体叶菌丝接种法对茎干割裂法鉴定出的31份耐病材料进行发病级别鉴定,共鉴定出1级发病材料9份,2级发病材料13份和3级发病材料5份。综合上述两种方法,共鉴定出2级耐大豆菌核病的种质3份和1级耐大豆菌核病的种质3份。

关键词: 大豆 菌核病 耐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径分析在大豆菌核病流行中的应用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气象因子 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边单3号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来源及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以及制种要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边单3号 早熟 高产 优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GSTM2基因的多态性及与生产性状相关性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母猪产仔性状是评价猪场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猪育种工作的重点。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u亚基(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u2,GSTM2)基因是与母猪生殖系统免疫和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研究采用PCR-SSCP的方法分析了GSTM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了每个多态位点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G2、G5、G7位点对母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影响显著,这三个位点都是AB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平均数最高,进一步验证了杂合基因型高于纯合基因型性状的理论。这三个位点对断奶窝平均重影响不显著。G2位点对窝平均初生重影响显著。实现了对GSTM2基因多态性的分析,并与母猪产仔性状和初生窝重等生产性状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得到了基因与性状之间的第一手材料。

关键词: GSTM2基因 SSCP 生产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种合丰25体细胞胚发生条件的优化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大豆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的条件,提高大豆遗传转化的效率,本研究选用大豆品种合丰25为试验材料,针对影响体细胞胚诱导的3个关键因素pH值、2,4-D浓度及光照条件进行体细胞胚发生频率的研究。结果表明:pH值、2,4-D浓度、光照条件这3种因素的不同处理对体细胞胚的诱导影响显著,其幼胚的发生频率最高为70.70%、最低为3.70%。当pH值为7.0、2,4-D浓度为20mg/L,黑暗培养最有利于合丰25体细胞胚的诱导,其胚的发生频率为70.7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 合丰25 体细胞胚 大豆再生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玉米田植物线虫群落组成及垂直分布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玉米田植物线虫群落组成和垂直分布,于2007年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对80份土样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13个植物线虫属,玉米田不同施肥方式下植物线虫大部分为共有属。化肥配施有机肥区有1个特有属为拟毛刺属(Paratri-chodorus),化肥区有1个特有属为小环属(Cri-conemella),无肥区没有特有属。玉米田植物线虫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其中,玉米田单施化肥和无肥处理植物线虫密度在20~30cm土层达到最大,然后随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植物线虫数量在10~20cm土层达到最大值,30~40cm土层又达到一个峰值然后下降。

关键词: 玉米田 施肥方式 植物线虫 群落组成 垂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嫩平原北部寒变性土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的北安市(47.53°N,126.16°E)和依安县(47.45°N,125.13°E)所在的乌裕尔河阶地上的寒均腐土地区,进一步观察了7个土壤剖面,发现其中有3个剖面具有变性特征。其母质有第四系中更新世(Qp2)黄土性冲-湖积物,和白垩系的泥页岩风化物(K2)。诊断特征:全剖面黏粒(<2μm)含量330~480 g.kg-1;心土层棱柱状结构破碎成棱块状;可见楔形结构,或滑擦面;旱季土壤开裂,冻融期和雨季闭合。线膨胀系数可高达0.19 cm.cm-1,土壤代换量在34~37 cmol.kg-1之间。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蒙皂石为主,控制层段的蒙皂石总量约占66%~70%。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符合变性土纲的鉴定标准,将其划归寒变性土亚纲(Cryerts),其中土类有简育寒变性土(Haplocryerts),亚类有典型简育寒变性土(Typic Haplocryerts)和艳色简育寒变性土(Chromic Haplocryerts)。研究认为,本地的寒变性土主要是由于原母质和某些寒均腐土的心土层累积了大量膨胀性的伊蒙混层和蒙皂石黏土矿物,在干湿交替的气候和加速土壤侵蚀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土壤变性土化作用日趋明显,已危及民房和路基的稳定性。

关键词: 寒性土壤温度状况 寒变性土 伊蒙混层黏土矿物 蒙皂石 线膨胀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