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63条记录
2009年低温冷害对黑龙江省垦区水稻的影响

种子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是黑龙江省低温冷害较重的一年,依据2009年气温与历年平均气温的相互对比,明确了该年黑龙江垦区冷害发生的类型,通过不同品种、不同地点的空瘪率调查、分析明确了各个品种耐寒性的强弱及品种间的差异,并对障碍性冷害发生所引发的产量损失进行了估测。

关键词: 黑龙江垦区 低温冷害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利用方式对东北羊草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无论在刈割还是放牧区,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随土层垂直递减分布,在土层0~15cm土壤微生物分布最多。3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只在刈割方式下羊草群落(sp1)和碱茅群落(sp2)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

关键词: 羊草草地 刈割和放牧 微生物数量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QTL剖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剖析水稻叶绿素不同时期的发育动态规律及其遗传机制,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进行动态QTL分析。共检测22个条件QTL和14个非条件QTL,分布在第5条染色体以外的11条染色体上。控制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绿素含量的条件QTL分别有5个、7个和10个;控制分蘖期-抽穗期和抽穗期-成熟期叶绿素含量的非条件QTL各有7个。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叶绿素含量动态发育的不同阶段,控制叶绿素含量QTLs的数目、效应及作用方式不同,反映出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复杂性。与其他研究比较发现,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28-RM580区段、第3染色体RM426-RM514区段、第4染色体RM470-RM559区段、第8染色体RM408-RM25区段和第9染色体RM566-RM242区段的位点可以在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其中,第3染色体上qCT3a、qCH3、qCM3以及第9染色体qCT9、qCH9b和qCH9等区域是提高叶绿素含量的重要功能区。对这些区域开发稳定并易于检测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培育高产新品种。

关键词: 粳稻 叶绿素含量 持绿性 动态数量性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酸盐土大豆抗线品种(系)主要性状的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在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的9个大豆抗线品种(系)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研究了在此种土壤上影响大豆抗线品种(系)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在大豆抗线品种(系)中对产量的作用居所有性状之首,其次是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生育日数>主茎节数>百粒重>脂肪含量>蛋白含量;因此在碳酸盐草甸土上进行大豆抗线品种种植时可以选用多荚型(或多粒型)品种,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

关键词: 碳酸盐草甸土 大豆抗线品种(系) 灰色关联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通量测序是DNA测序技术发展中的重大突破,它的出现为现代农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总结了以454、Solexa和SOLiD为代表的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以及HeliScope和Pacific Biosciences SMRT为代表的单分子测序技术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归纳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小分子RNA及数字化基因表达谱等研究领域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当前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特点并对其在今后研究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转录组 农业科学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S诱发大豆不同品种M_2代与M_3代农艺性状变异比较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大豆品种诱变的后代变异情况,利用0.5%EMS溶液处理4个大豆品种种子,对M2、M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世代农艺性状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与M2代相比,M3代株高、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小,而主茎节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大,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大致相当,然而这种趋势在各品种间却不尽相同;各世代都诱变出早熟或晚熟的变异株,各品种总熟期变异率由高到低M2代为‘黑河43’(0.71%)>‘北豆5’(0.63%)>‘合丰50’(0.57%)>‘合丰55’(0.53%),M3代为‘北豆5’(0.64%)>‘黑河43’(0.5%)>‘合丰55’(0.25%)>‘合丰50’(0.22%),说明熟期的变异至M3已下降。

关键词: EMS 不同大豆品种 农艺性状 M2代与M3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棘硬枝的“饱水土培”扦插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创新的"三即时"、"饱水土培"技术措施,研究不同品种的沙棘硬枝插穗的生长调节剂应用、育苗基质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及移栽时期与移栽成活率的关系,并且调查移栽后苗木的苗高和新梢长度,旨在为提高沙棘扦插成活率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00mg/LABT生根粉浸泡4h处理对硬枝插穗效果最好,可使‘首都’扦插成活率达到89.67%,使‘蒙俄杂14’达到93.67%;田土+有机肥(3:1)作为扦插基质可以显著地提高硬枝扦插成活率,提高幅度最高达到50%;生根后20天扦插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扦插苗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移栽后75天,‘首都’和‘蒙俄杂14’的苗高分别达到23cm和19.5cm;新梢长分别为21.2cm和18.1cm。

关键词: 沙棘 硬枝扦插 生长调节剂 育苗基质 扦插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应激对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HSP90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热休克蛋白90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细胞冷应激反应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性。以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15、25和32℃不同强度冷应激条件下细胞内HSP90mRNA转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过程中,HSP90mRNA转录量在各温度均未见显著增加(P>0.05);在冷应激的复温培养过程中,HSP90mRNA转录量在4和15℃处理4h后复温培养8h内显著增加(P<0.05),峰值出现在6h,在25和32℃处理4h后复温培养8h内均未见显著增加;细胞在4和15℃处理2、4、6和8h后,复温培养4h,HSP90mRNA转录量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25和32℃处理2、4、6和8h后,复温培养未能显著诱导HSP90mRNA的转录。结果提示,冷应激诱导东北野猪成纤维细胞内HSP90mRNA转录量的增加,不是发生在低温处理的应激阶段,而是发生在复温后的细胞应激阶段,温和冷应激(25~32℃)未能诱导复温后HSP90mRNA转录量的显著增加,强度冷应激(4~15℃)诱导复温后HSP90mR-NA转录量的显著增加,且与冷应激的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冷应激 HSP90 荧光定量PCR 东北野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丰产水稻新品种龙粳28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新品种龙粳28(原代号为龙育04-146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常规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于早熟、优质、丰产、多抗、适应性强的大粒型水稻新品种。2009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0901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牡单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牡单1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牡单13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