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养殖河鲀中河豚毒素的暴露评估及安全限量值探讨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2

摘要:本文对2015-2021年养殖河鲀中的河豚毒素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养殖河鲀中河豚毒素的总体检出率为4.81%,肌肉、皮、肝脏、性腺中河豚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1.92%、2.83%、2.25%、10.42%,肌肉、皮、肝脏、性腺中河豚毒素检出值范围分别为2.28~6.08、3.93~13.92、3.64~4.40、2.97~28.88 μg/kg.养殖河鲀中河豚毒素的食品安全指数(IFS)为0.000 98~0.006 42,均小于0.01(IFS<<1),说明养殖河鲀中的河豚毒素对食品安全没有影响,所以目前养殖河鲀的食用是安全的.我国目前缺乏河豚毒素的限量标准,而有关文件规定的限量值2.2 mg/kg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河豚毒素限量值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河豚毒素毒理学数据的分析、讨论及计算,提出了 45μg/kg的限量建议.

关键词: 养殖河鲀 河豚毒素 暴露评估 限量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初步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将工厂化循环水培育的大规格斑石鲷(350.6±24.3)g,转运投放至莱州湾开放海域大型工程化围栏,开展陆海接力养殖试验,并与同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斑石鲷进行了为期120 d的对比试验,统计分析斑石鲷的生长特性、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养殖经济效益.结果显示:经120 d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后,斑石鲷的平均体质量增长至(547.6±25.2)g,存活率为95.8%;陆海接力养殖的斑石鲷平均体质量增长至(735.7±27.9)g,存活率为98.3%,平均体质量和存活率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分别高34.3%和2.6%.经过陆海接力养殖的斑石鲷其血清溶菌酶(LZ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都显著高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P<0.05),分别提高了40.5%、43.2%、42.3%和39.8%.此外,陆海接力养殖的净利润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高38.37%.综上,大规格斑石鲷经过大型工程化围栏陆海接力养殖生长性状、免疫力、抗氧化状态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斑石鲷 工程化围栏 循环水养殖 陆海接力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植藕对沉积物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水生态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池塘种植莲藕(Nelumbo nucifera)对沉积物养分吸收及其养分转化相关酶的作用效果,将基本情况完全相同的养殖池塘分为植藕组(Tl)和非植藕对照组(CK),观察2组池塘在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苗种培育过程沉积物中养分和4种酶(脲酶、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与CK相比,Tl沉积物中的总氮(TN)、氨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在莲藕苗期后均显著降低,在莲藕休眠期分别降低了8.5%、54.1%和52.7%,其中NH+4-N减少是沉积物中TN降低的主要原因;莲藕苗期至花果期的总磷(TP)明显下降,最大降幅达22.6%;苗期后的有机质(OM)开始显著降低,休眠期相较对照组降低8.4%.对2组池塘而言,沉积物的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l沉积物中4种酶的平均活性均高于CK,酶活性的差异在莲藕苗期和休眠期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表明,4种酶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沉积物中NH+4-N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酶活性与沉积物中NO-3-N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关键词: 池塘 莲藕 黄颡鱼 沉积物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稳中求进:基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渔业政策解读

中国水产 202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刀鲚群体生境履历研究进展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2

摘要:刀鲚(Coilia nasus)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洄游型鱼类.受过度捕捞、生态环境污染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影响,其资源量已极度匮乏.总结了日本水域、黄河水域和长江水域内刀鲚生境履历的研究进展,解析不同水域刀鲚群体的生境履历模式,以期为刀鲚资源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和参考资料.随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实施,充分了解长江水域刀鲚的生境履历,有助于为中国刀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刀鲚 生境履历 洄游 耳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联合国海洋保护"30*30"目标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优良示范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2

摘要: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后的30年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并不理想。2020年,联合国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预稿中首次提出“30×30”目标,即到2030年,至少使30%的海洋得到有效保护。“30×30”目标开始推行的2年中全球各国及各区域就很多核心内容尚未达成共识。梳理了该目标的发展历程及推行中存在的行动指标难量化、公海保护重视不足、生物遗传资源分配存在分歧等主要问题,列举了欧盟、海洋管理委员会在推动该目标实施中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及优良示范。了解全球海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全球海洋保护的先进理念、方法,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参与更广泛领域的海洋合作。

关键词: “30×30”目标 发展历程 主要问题 优良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林蛙资源利用现状及养护对策

水产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林蛙是以名贵药材"哈士蟆油"广为人知的东北林区特产,应用于增养殖的林蛙种类主要有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和中国林蛙(R.chensinensis).2020年5月以来,随着管理体制的转变,林蛙资源面临以保护为主转为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新局面,人工增养殖已成为林蛙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综述了东北地区林蛙增养殖历史、种质资源、饲料营养、疾病和环境控制以及产品加工流通等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林蛙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如全产业链多项核心技术亟待攻克、产业尚需转型升级、林蛙种质资源监测、评价与利用等,提出了支撑林蛙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蛙 资源 增殖 技术 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菜在鱼菜共生立体种养殖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目的]探讨鱼菜共生立体种养殖系统的建立.[方法]暂养结束后挑选健康规格较为一致的锦鲤幼鱼[初始体重为(55.73±3.55)g]作为试验鱼.试验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不种植蔬菜,试验组为待蔬菜幼苗长出4片真叶后挑选健壮且高度基本一致的生菜幼苗移植到上述装置中.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试验组分别种植生菜15颗.试验周期60 d.[结果]在整个试验周期中,除个别天数外,对照组氨氮、硝酸态氮、总氮、总磷浓度与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总体低于对照组.[结论]鱼菜共生立体种养殖系统对氨氮、硝酸态氮、总磷、总氮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关键词: 鱼菜共生 立体种养殖 生态共生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洪湖碘泡虫在发病和隐性感染异育银鲫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水产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洪湖碘泡虫在被感染异育银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不同感染阶段的差异,实验采用显微镜镜检、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切片相结合手段,对发病及隐性感染异育银鲫的肌肉、伪鳃、鳃、头肾等11个组织器官进行了广泛检测分析.显微镜镜检发现,在发病鱼的咽、伪鳃和鳃能观察到孢囊或成熟孢子;在隐性感染异育银鲫的咽上壁与副蝶骨间结缔组织、伪鳃及其血管周边观察到大量棕黄色结节,并含有洪湖碘泡虫的成熟孢子.不同组织器官DNA样品PCR检测发现,在发病鱼除肌肉外的其他10个组织器官中均检测到洪湖碘泡虫存在,其中伪鳃检出率最高(100%);隐性感染异育银鲫在咽上壁组织、伪鳃、头肾、体肾、脾脏及卵巢中检出洪湖碘泡虫,伪鳃检出率也为最高(26.7%).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发病鱼咽上壁内分布着大量蜂巢状孢囊及成熟孢子,伪鳃被严重侵占和破坏;残存伪鳃鳃丝周边能观察到增殖和发育阶段的孢子生成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洪湖碘泡虫在发病和隐性感染异育银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差异,发现伪鳃可能是洪湖碘泡虫寄生和发育成熟的重要器官.结果为洪湖碘泡虫病的准确检验检疫和进一步开展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洪湖碘泡虫 喉孢子虫病 伪鳃 单管半巢式PCR法 组织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entinel-2多光谱遥感的低盐湖泊盐度反演-以西藏错鄂湖为例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遥感数据反演低盐湖盐度的能力,以西藏错鄂湖为例,利用Sentinel-2多光谱数据,对比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与水表盐度的相关性,基于波段反射率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西藏错鄂湖水表盐度进行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绿波段反射率与盐度的相关性高于其他波段,当盐度低于3时,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盐度相关性最高; 9种变量组合的盐度反演模型中, NDWI变量的加入能够提高模型的反演精度,且NDWI、近红外波段、蓝波段3个变量组合的线性回归模型反演盐度的精度最高,平均绝对误差(the mean absolute error, MAE)为0.103,决定系数R2最大,为0.5696,说明盐度实测值和预测值拟合结果较好。从对全湖的预测结果看,错鄂湖的水表盐度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岸边、河口低,湖泊内部高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格局,预测盐度均值约4.14,与实测均值4.15十分接近,验证了反演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多光谱遥感数据在预测错鄂湖泊水表盐度方面具有准确度高、快速便捷的优势,对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低盐湖泊水表盐度反演具有指导意义,对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盐度 多光谱遥感 反演 错鄂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