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津强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6

摘要:津强9号是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通过冬、春杂交的方法,系谱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天津市审定。该品种主要特点为高产、优质,抗倒伏。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关键词: 春小麦 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K88感染仔猪小肠健康的影响

养猪 2016

摘要:试验主要探讨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大肠杆菌K88感染仔猪小肠发育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体重(6.8±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种去势公仔猪8头,随机区组均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头猪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1%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饲养试验结束前每头猪灌服致病性大肠杆菌K88菌液(1×1011 CFU)。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比对照组显著提高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降低回肠部位隐窝深度(P<0.05),极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显著降低空肠和回肠大肠杆菌数量(P<0.05),显著增加空肠和回肠乳酸杆菌数量(P<0.05)。结果提示,在仔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K88时,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有利于调节仔猪小肠发育和肠道微生物区系。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小肠绒毛 隐窝 乳酸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灵菇陶粒菌种制作技术

食用菌 2016

摘要: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学名白灵侧耳,是阿魏菇的一个白色变种;菇体肥大洁白,菌肉肥厚,质地细腻,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并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微量元素;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高品位食用菌,也是极具发展前途的珍稀菌类。在生产中白灵菇的原种一般使用谷粒(如麦子等)、木屑、棉子壳等作为主要培养料。虽然谷粒菌种具有储存时间较长、菌种萌发快等特点,但该菌种制作过程繁琐,而且在发

关键词: 白灵菇 陶粒 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主要早熟相关性状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生产实践中评价茄子早熟性的主要指标是前期产量。为探究茄子早熟相关性状,进而辅助早熟育种,2012—2014年对总计138个紫圆茄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于2013、2014年对主要前期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通径分析。3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与单株前期产量极显著相关,而始花节位与单株前期产量的相关性表现没有规律性,存在极限效应。2014年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对单株前期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2073和0.7935,说明对单株前期产量有显著正向效应。因此选育早熟茄子品种首要的是提高单株结果数,在保证品质的同时选择大果且肉质紧密类型,不要过分依赖始花节位。

关键词: 茄子 早熟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主棒孢菌孢子及粗毒素悬液对黄瓜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2016

摘要:本研究探讨侵染黄瓜的多主棒孢菌孢子悬液和粗毒素提取液对黄瓜主要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从生理生化水平揭示多主棒孢菌毒素在病原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在室内条件下测定多主棒孢菌孢子及其粗毒素悬液作用后,黄瓜植株体内防御酶系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多主棒孢菌孢子和毒素悬液处理黄瓜叶片后,黄瓜植株体内POD酶和PPO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粗毒素悬液作用下酶活力在24 h时可达到最大值;而在孢子悬浮液作用下酶活力在48 h时达到峰值,随后显著降低,120 h后低于未处理的对照。在病原菌初期诱导作用下,SOD酶活性逐渐升高在72 h时达到最大;毒素接种黄瓜叶片后,SOD酶活性在48 h达到峰值,达到峰值后2个处理的SOD酶活性显著降低但均高于对照。本研究证明多主棒孢菌粗毒素对黄瓜寄主防御酶活性与其病原真菌孢子的作用具有一定相似性,酶活性峰值增加比率相近,前者比后者增加峰出现早,毒素诱导作用后防御酶活性最终高于未接种处理,黄瓜对其侵染的抵抗力得以维持,而在孢子悬液的作用下寄主的抵抗力随着其侵染的扩展而降低。

关键词: 多主棒孢菌 粗毒素 防御酶系 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收获前后种子劣变的抗性研究

农学学报 2016

摘要:不同豇豆种质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对不良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贮藏抗性不同,严重制约着豇豆优质种子生产和推广。了解豇豆品种的田间抗劣变能力,对指导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品种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甲醇胁迫法和温箱蚀化法对5份豇豆种质进行收获前和收获后种子劣变的鉴定。综合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发现:‘丰豇十号’种质适应性差,气候对其生长影响较大,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大润发’和‘丰豇青优’综合表现最佳,对气候的适应较强,适合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豇豆 种子劣变 甲醇胁迫 温箱蚀化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光变温法在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中的应用

天津农林科技 2016

摘要:如何控制培养室的环境温度,降低生产投入,减少脱毒苗的培养时间是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中的重要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调节日间与夜间日光灯补光时间改善室温的培养方法,可有效解决因日间补光造成培养室温度过高抑制继代培养苗生长、造成烧苗或死苗的问题,可节约电能消耗,比传统培养方法缩短培养周期6~21 d。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试管苗 控光变温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香稻新品种“皖垦津清”选育

天津农林科技 2016

摘要:简要介绍了水稻新品种"皖垦津清"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等。

关键词: 水稻 皖垦津清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ABA抑制黄瓜种子采前瓜内萌发的初步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16

摘要:选用100 mg/L、150 mg/L两种浓度的ABA在黄瓜授粉后进行喷施,用以抑制瓜内种子采前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授粉后10 d进行喷施最为有效,随着ABA浓度提高、喷施次数增加抑制效果并没有相应提高。150 mg/L的ABA喷施处理与100 mg/L喷施处理相比效果无显著差异,喷施浓度为100 mg/L的ABA最有效的时间是授粉后10d左右,对黄瓜种子采前瓜内发芽抑制效果最好。5 d、10 d 2次喷施和10 d、15 d 2次喷施发芽率相对最低,抑制率最高。10、15 d 2次喷施38 d发芽率最低为0,抑制率最好为100%;其次是5、10 d 2次喷施40d时发芽率为1.23%、抑制率为85.60%。多次喷施ABA与单次喷施相比对瓜内种子发芽抑制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喷施时间的抑制效果为10 d>5 d>15 d>20 d。生产中建议采用浓度为100 mg/L的ABA于授粉后5、10 d 2次喷施和10、15 d 2次喷施。经过ABA处理后的种瓜所采的种子,与未处理的种子相比,发芽率没有明显区别,说明ABA基本不影响其萌发。

关键词: 黄瓜 ABA 种子 发芽 脱落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生物农业产业发展重点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近年来,生物农业正在成为解决全球日益突出的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全面升级。从阐述生物农业发展背景入手,在剖析天津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设计出天津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生物种业、生物饲料、生物疫苗、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食用菌、生物修复与环保、生物保鲜等八大生物农业产业未来发展重点的建议。

关键词: 生物农业 发展重点 天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