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应用性诱剂对福建甘薯蚁象的监测与防治研究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2009、2010年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对福建福州和莆田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2011年对性诱剂的诱捕器和放置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甘薯蚁象的发生高峰期不尽相同,总体上以7-10月为发生最严重的时期;在连年种植、管理粗放的甘薯田块蚁象发生严重。商品黄色塑料筒诱捕器的诱集效果优于自制漏斗型瓶装诱捕器;但是自制漏斗型瓶装诱捕器较为实用;不同厂家的诱芯田间诱虫效果差异不明显;每667m2放置3个诱芯可以有效地诱集蚁象。性诱剂诱捕区与非诱捕区相比,危害明显减轻,甘薯产量明显增加,因此,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措施可以减轻甘薯蚁象的危害。

关键词: 甘薯蚁象 发生 性诱剂 诱捕器 诱芯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不同甜瓜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不同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甜瓜生产上栽培品种的选择以及甜瓜抗盐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培养皿发芽法分析不同浓度NaCl溶液(50、100、150、200、250 mmol/L)对不同甜瓜品种(丰雷、绿翡翠、金典)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等的影响。[结果]0~50 mmol/L低浓度NaCl溶液对3种甜瓜种子胚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胚根生长量均下降,表明高浓度NaCl溶液抑制作物生长。[结论]0~50 mmol/L NaCl溶液能促进甜瓜种子萌发,50 mmol/L NaCl溶液促进效果最好。

关键词: 耐盐 NaCl胁迫 甜瓜 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蛋白组分分析研究

食品与机械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谷子为研究对象,采用Osbron方法提取谷子蛋白组分,确定不同蛋白组分等电点,分析不同品种谷子蛋白组分差别。结果显示:谷子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蛋白等电点分别为3.8,3.6,4.4,5.6;14个品种谷子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蛋白、其他蛋白和总蛋白的平均值分别为0.34,1.17,1.39,1.22,7.42,11.54 g/100 g;蛋白组分分布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清蛋白、醇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其他蛋白和总蛋白;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可将14个品种谷子分成3类,分别含有6、5和3个品种,聚类结果显示品种所处产地对蛋白质组分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谷子 蛋白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砧木改良上的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砧木具有抗葡萄根瘤蚜和线虫等土传虫害、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可调控葡萄生长和品质,利用葡萄抗逆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已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开展葡萄砧木改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葡萄砧木改良研究,本文对近10年分子标记技术在葡萄砧木品种鉴定、系谱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指明未来葡萄砧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葡萄砧木 DNA分子标记 品种鉴定 系谱分析 遗传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粟弯孢霉叶斑病菌G蛋白β亚基基因克隆及表达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获得粟弯孢霉叶斑病菌G蛋白β亚基基因,明确其表达模式,为阐明该基因对粟弯孢霉叶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运用SMART RACE RT-PCR技术,克隆粟弯孢霉叶斑病菌G蛋白β亚基基因ClGβ全长cDNA序列,以q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粟弯孢霉叶斑病菌不同生长时间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lGβ基因cDNA编码区为1 056 bp,DNA包含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编码351个氨基酸。该基因的cDNA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的登录号为JQ768316。qRT-PCR结果表明,Gβ基因在菌株生长过程中表现出前期表达量较低而后期表达量明显升高的趋势。构建了pET28(a)-ClGβ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在宿主菌E.coli BL21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与ClGβ蛋白计算分子量一致。

关键词: 粟弯孢病菌 G蛋白β亚基 qRT-PCR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霜霉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保护性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咪唑类、吡啶类,内吸性杀菌剂酰胺类、烟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恶唑类及多种复配剂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药剂测定结果表明,当前生产上的主要药剂和新投入到市场中的部分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表现较高毒力;6种复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菌株的毒力高于单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均可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杀菌剂 毒力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无核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胚挽救及后代倍性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育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分别以二倍体无核葡萄品种‘Flame Seedless’、‘Sweet Scarlet’和‘无核白’为母本,以四倍体品种‘巨峰’为父本进行杂交,研究不同取样时期、不同萌发培养基和不同珠被处理方式对杂种胚成苗影响的研究,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对杂种后代进行了三倍体类型初选。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剥取的胚珠在成苗率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组合适宜取材时期也不同,其中‘无核白’ב巨峰’为30d、‘Sweet Scarlet’ב巨峰’为35d、‘Flame Seedless’ב巨峰’为40d;在胚萌发阶段,接种在1/2MS+IAA 0.1mg/L培养基上有利促进胚萌发;直接剥取裸胚萌发较快,且能显著提高杂交胚的成苗率。经倍性分析,初步确定获得了三倍体杂种幼苗22株。

关键词: 无核葡萄 杂交胚挽救 取样时期 倍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DNA文库在棉花基因发掘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cDNA文库是发掘基因和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也是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棉花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研究人员已经构建了大量的棉花cDNA文库,为棉花基因发掘和功能研究积累了丰富的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资源。本文对近几年来cDNA文库在棉花基因发掘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棉花 cDNA文库 基因发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基渗透压和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种质离体保存的效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葡萄品种Melissa、Sweet Scarlet、巨玫瑰、黑玫瑰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继代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白砂糖、甘露醇提高渗透压或分别附加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脱落酸(ABA)等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葡萄组培苗离体保存延缓生长的影响,以探寻适宜葡萄离体种质保存期间延长继代间隔的方法。结果表明:培养基中附加20~30 g/L甘露醇或附加2~3mg/LPP333能有效抑制Melissa、巨玫瑰葡萄组培苗的生长,存活率高,可用于该葡萄品种种质离体保存。培养基中附加25~85g/L的白砂糖对Melissa、巨玫瑰葡萄组培苗未表现抑制生长作用;低于300mg/L的CCC对Melissa、Sweet Scarlet葡萄组培苗抑制生长作用不明显,高于400 mg/LCCC引起组培苗玻璃化。附加3 mg/L以上ABA对巨玫瑰、黑玫瑰葡萄组培苗抑制生长作用不明显,且引起组培苗死亡。CCC和ABA不适宜上述供试葡萄组培苗的缓慢生长法保存。

关键词: 葡萄 离体继代培养 种质保存 甘露醇 PP33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萎病菌侵染下陆地棉Dirigent-like蛋白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发掘陆地棉Dirigent-like蛋白基因家族,明确不同黄萎病抗性品种间该基因家族成员的多态性及表达差异。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通过RNA-Seq测序技术,获得黄萎病菌侵染陆地棉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Dirigent-like蛋白基因家族成员Unigene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的多重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针对该家族成员设计特异的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引物,在Applied Biosystems 7500 Real Time PCR System上使用SYBR green PCR试剂盒标记反应产物,棉花Gh ACTIN为内标,采用2-ΔΔCt法分析抗病品种冀79、感病品种TM-1中该基因家族成员在0 h及受侵染1、8、24、48、72和96 h后的表达差异。结果获得12个陆地棉Dirigent-like蛋白基因家族成员;该家族成员分属3个进化群,基因间存在4个保守结构域。其同源基因在D5基因组染色体上,主要集中于第2、3、6、7、9、10、13染色体。陆地棉受黄萎病侵染后,Dirigent-like蛋白基因抗病、感病品种间差异表达,抗病品种冀79受黄萎病菌侵染1 h时上调2倍以上的有Gh DIR4、Gh DIR6、Gh DIR7、Gh DIR9、Gh DIR10和Gh DIR11,其中,Gh DIR9上调6.5倍;侵染8 h时Gh DIR1、Gh DIR4、Gh DIR7和Gh DIR11上调,有2个上调2倍以上;侵染24 h时仅Gh DIR4上调2倍以上;侵染48 h时Gh DIR1、Gh DIR4、Gh DIR7和Gh DIR11上调达到2倍以上;侵染72 h时仅Gh DIR9上调2倍以上,达到6.4倍;侵染96 h时仅Gh DIR4上调2倍以上。感病品种TM-1受侵染1 h时仅Gh DIR7上调2倍以上;受侵染8 h时Gh DIR7上调325倍,Gh DIR10上调2倍以上;侵染24和48 h时Gh DIR4、Gh DIR5、Gh DIR6、Gh DIR7、Gh DIR9、Gh DIR10急剧上调,Gh DIR7、Gh DIR9、Gh DIR10上调10倍以上;受侵染72 h时Gh DIR4和Gh DIR7还保持较高的表达量;侵染96 h时Gh DIR5、Gh DIR6、Gh DIR7、Gh DIR9、Gh DIR10和Gh DIR11保持较高的表达量。由此看出,受黄萎病侵染时抗病种质冀79 Dirigent-like蛋白基因家族成员上调表达要早于感病品种,但是,该基因家族成员在感病品种受侵染8 h后上调倍数远远高于抗病品种,而且到96 h时其表达量还较高;抗病品种上调的Dirigent-like蛋白家族成员Gh DIR4、Gh DIR7、Gh DIR9和Gh DIR11值得关注;Gh DIR6、Gh DIR7、Gh DIR9和Gh DIR10在感病品种TM-1中上调显著。此外,抗病、感病品种间Gh DIR1、Gh DIR3、Gh DIR5、Gh DIR8、Gh DIR10和Gh DIR12存在核苷酸多态性。结论 Dirigent-like蛋白与黄萎病菌侵入后棉花植株的抗性反应相关。

关键词: 棉花 Dirigent-like蛋白基因 黄萎病菌 表达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