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肥对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蚕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氨氧化微生物是执行土壤氮素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方案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桑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NPK)及未施肥(CK)的桑园土壤比较,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较高。不同肥料处理区桑园土壤样品的AOB和AOA扩增条带的大小与明亮程度存在差异,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区桑园土壤样品间的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且优势种群有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AOA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而AOB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 H值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区与未施肥处理区(CK)土壤间的AOB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而AOA群落结构差异较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对施入不同肥料的响应不同,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有利于提高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关键词: 桑园土壤 肥料种类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多样性 PCR扩增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含非洲种质青贮玉米的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湖北省种植的全株青贮玉米组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及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23份含非洲热带种质的青贮玉米组合的农艺性状、生物学产量及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组合的株高在280 cm以上;除FC3349和FC3317有少量倒伏外,其余组合无倒伏;组合FC3316收获时可见绿叶数最多,且生物产量最高,达94 230.7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各组合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FC3316的NDF含量最高,达49.95%,FC4008的NDF含量最低,仅为46.87%;参试组合的ADF含量变化范围为24.31%~27.14%,其中FC3316含量最高;CP含量超过9%的组合有FC3304、FC3305、FC3318、FC4000,其中FC3318含量最高,达9.94%,FC3473含量最低,仅为6.01%。对重要农艺、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53%。结合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选择生物产量、单株叶重、单株穗重、CP含量4个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FC3318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87;其次是FC3305,为0.84;FC3020表现最差,仅为0.36。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非洲种质 生产性能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质资源开花期耐热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56份中国水稻(Oryza sativa L.)核心种质资源、18份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及6份自选恢复系为材料,在开花期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相对结实率为指标,对水稻种质资源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差异,筛选出新的耐热型水稻材料6份。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种质资源 开花期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甘薯新品系主要品质特征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
《植物科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菜用甘薯是一种新型蔬菜用甘薯品种,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功效。菜用甘薯的品质分析与评价是其品种选育和综合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高效适合的菜用甘薯品质评价方法,探讨影响品质综合评价的重要影响因子,为优质菜用甘薯的选育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了11份菜用甘薯新品系的8项指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筛选影响菜用甘薯品质的关键因子,然后利用筛选出的因子综合评价菜用甘薯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11份菜用甘薯新品系共提取了3个公因子,前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6.671%,其中影响菜用品质的关键因子依次为:蛋白质、总膳食纤维和食味组成的公因子1;灰分、总黄酮和总酚组成的公因子2;可溶性糖组成的公因子3。二维排序图共筛选出6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系,分别为:EC04、EC05、EC06、EC08、EC12和EC13,这些品系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周期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了光周期、6-BA和GA3处理对春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侧芽、花芽、高位芽和鳞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日照有利于侧芽的成花,而短日照能促进节上的侧芽形成高位芽及基部形成鳞芽;6-BA能显著促进侧芽的萌发,进而有利于花芽、高位芽的形成,同时也显著促进鳞芽的形成;施加GA3则对于侧芽的萌发和花芽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高位芽的形成,对鳞芽萌发无明显影响。建议在春石斛的栽培中,采用不同的光周期调控其开花和自然营养繁殖材料的生产,利用6-BA促生长的显著作用加快其生产。
关键词: 春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 光周期 植物生长调节剂 假鳞茎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源于腔节藻属海藻Coelarthrum boergesenii(采自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的一株海洋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的发酵液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6个次级代谢产物(1~16),经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gliotoxin(1)、bis(dethio)bis(methylsulfanyl)gliotoxin(2)、fumiquinazoline C(3)、(-)-chaetomium(4)、verruculogen(5)、fumitremorgin C(6)、brevianamide F(7)、fumigaclavine C(8)、decanedioic acid,2-methylene(9)、decanedioic acid,2-methylene-,1-methyl ester(10)、2-undecenedioic acid(11)、2-undecenedioic acid,1-methyl ester(12)、helvolic acid(13)、di-2-ethyl hexyl phthalate(14)、physcion(15)、emodin(16),其中化合物9、10和12为新天然产物。
关键词: 海洋真菌 内生真菌 Aspergillus fumigatus 代谢产物 生物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麋鹿肠道寄生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畜牧与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保护区内麋鹿各种肠道寄生虫流行现状,在2011—2015年连续5年采集麋鹿粪便,采用沉淀集卵法、尼龙筛集卵法、饱和食盐水浮集法和饱和蔗糖溶液离心法等对保护区内145份麋鹿粪便进行了肠道寄生虫卵的检测。结果显示:寄生虫卵的总体检出率以吸虫卵比率最高,达67.58%;线虫卵、绦虫卵和球虫卵相对较少,分别为17.24%、15.86%及13.80%。寄生虫种类为前后盘吸虫卵的检出率最高,达53.10%,其次为带绦虫卵、蛔虫卵、艾美尔球虫卵,分别为15.86%、13.10%和8.28%。而从年度来看,寄生虫总体感染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吸虫感染增加最明显,绦虫、线虫等的感染也呈现上升趋势。从季节来看,吸虫和绦虫粪便阳性率和虫卵数量有明显季节相关,夏季、秋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但线虫受季节影响不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