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关于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保护的思考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2
摘要:质量兴则农业兴,品牌强则效益强.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路径.本文剖析了新阶段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保护的重大意义,讨论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保护的关键机理机制,提出积极推行农产品品牌培育保护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品牌培育;机理机制;路径


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的北部湾带鱼资源评估
《海洋学报(中文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带鱼是南海西北部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种群之一,估算其种群参数和评估其资源状况对北部湾渔业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6-2016年北部湾带鱼(Trichiurus haumela)的生物学数据,通过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Length-based Bayesian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LBB)估算带鱼的渐近肛长(Linf)、最适开捕肛长(Lc_opt)、相对自然死亡率(M/k)、相对捕捞死亡率(F/k)、捕捞强度(F/M)和开发率(E),并评估其资源状况(相对现存生物量,B/B0).带鱼的Linf为44.4 cm,Lc_opt均值为28.5 cm,M/k和F/k均值分别为1.32、2.76,F/M为2.20,E为0.67,B/B0均值为0.16.经逻辑斯蒂曲线拟合,带鱼的平均最小性成熟肛长为28.63 cm.研究表明,当前北部湾带鱼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现存资源量较低,群体结构简单,呈小型化.
关键词: 数据受限;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资源状况;种群参数;带鱼;北部湾


矛尾虾虎鱼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观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研究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仔稚鱼(体长范围为4.7~45.1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显示:4.7 mm个体脊索为无分节的长圆柱形;5.3 mm个体随着髓弓、脉弓和尾下骨的出现,脊柱开始发育;7.1 mm个体髓弓与脉弓延伸形成髓棘与脉棘,脊柱出现分节的硬骨环,并从前往后硬骨化;22.9 mm个体脊柱形成40~43枚椎骨(躯椎15枚,尾椎25~28枚)。矛尾虾虎鱼附肢骨骼系统的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第二背鳍与臀鳍、第一背鳍与腹鳍。4.8 mm个体可见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和乌喙骨-肩胛软骨,以及部分骨化的匙骨;16.8 mm个体肩带开始骨化。腹鳍支鳍骨最早在8.9 mm个体出现,在17.0 mm个体开始骨化。6.6 mm个体脊索上方中部与肛门后端分别出现13和11枚软骨质的支鳍骨;第二背鳍先于第一背鳍出现,背鳍支鳍骨与臀鳍支鳍骨分别在13.0 mm和12.1 mm个体中开始由前向后骨化,第二背鳍与臀鳍第1枚鳍条分别在22.7 mm和20.6 mm个体中锐化成背棘与臀棘。5.8 mm个体最早出现2枚尾下骨,随着脊索末端向上弯曲,10.9 mm个体尾鳍基本成型,共有2枚尾上骨、1枚尾杆骨、1枚尾椎髓体、1枚侧尾下骨和3枚尾下骨,且第2枚与第3枚尾下骨已愈合完全,24.3 mm个体尾鳍骨化基本完成。矛尾虾虎鱼仔稚鱼骨骼发育研究结果对其分类鉴定和早期发育功能趋向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矛尾虾虎鱼 仔稚鱼 脊柱 附肢骨骼 早期发育 骨骼染色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的思考
《中国农业会计 》 2022
摘要:盘活非在用大型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是科研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科研事业单位将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部分闲置房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依法依规对外出租出借,不仅能够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又能够充分释放资源利用效能,为单位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不失为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资产管理方式。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对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工作全面梳理和客观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优化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对策,为同类性质单位提高对外出租出借资产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七连屿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特征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西沙群岛七连屿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珊瑚礁鱼类,本研究综合2018—2020年的调查结果及历史资料表明,七连屿珊瑚礁海域目前共发现珊瑚礁鱼类315种,区域物种密度为12.6种/km2。七连屿珊瑚礁鱼类隶属于12目49科,以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79.05%;其中28科鱼类(加上未发现的小带鳚科,这29科鱼类组成了印度太平洋珊瑚礁鱼类的大部分物种)占总物种数的89.52%。从科级层面对南海岛礁鱼类聚类分析表明,七连屿珊瑚礁鱼类与越南近岸三个珊瑚礁岛鱼类相似度最高。七连屿珊瑚礁鱼类以小型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9.04%;其次是中型鱼类,为31.09%;大型鱼类占比仅为19.87%。从食性类型来看,肉食性鱼类最多,为163种;其次是杂食性鱼类, 91种;植食性鱼类最少, 61种。与历史研究比较,共有37种鱼类近年未发现,以肉食性最多,且大型鱼类全为肉食性鱼类,表明七连屿珊瑚礁鱼类正遭受过度捕捞;小型鱼类高达66.57%,这些大部分属于雀鲷科(Pomacentroidae),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及隆头鱼科(Labridae)鱼类,均为对珊瑚礁依赖程度高的鱼类,表明七连屿珊瑚礁生态系统呈现显著衰退现象。因此保护七连屿珊瑚礁鱼类资源,不仅要控制捕捞强度,同时还要保护好这一独特的珊瑚礁栖息生境。
关键词: 珊瑚礁鱼类 七连屿 种类组成 食性类型 个体大小 过度捕捞 生境退化


冷水鱼工厂化繁育系统设计浅谈
《科学养鱼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冷水鱼工厂化繁育系统"是以工厂化循环水繁育系统为主体,针对冷水鱼繁育的特点,依托专业、可控和高效的装备,开展亲本驯养、亲本培育、亲鱼催产、鱼卵孵化、苗种培育等工序,实现苗种繁育的现代化生产。一、系统设计本文以"新疆布尔津水产种质资源场"为例,系统阐述以白斑狗鱼为对象的冷水鱼工厂化繁育系统的设计内容,实现年产白斑狗鱼苗300万尾项目建设要求。本繁育系统主要有亲鱼驯养系统、亲鱼催产(培育)系统、鱼卵孵化系统、苗种培育系统和其他系统组成。


七种骨舌鱼核糖体序列特征及遗传发育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核糖体DNA序列探讨了骨舌鱼科(Osteoglossidae)高阶元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测定了现存的7种骨舌鱼核糖体基因,获得了巨骨舌鱼(Arapaima gigas)、尼罗异耳骨舌鱼(Heterotis niloticus)、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费氏骨舌鱼(O. ferreirai)、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乔氏硬仆骨舌鱼(S. jardinii)和硬仆骨舌鱼(S. leichardti)的rDNA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1714 bp、8957 bp、12057 bp、11556bp、10377bp、10724bp和10725bp,GC碱基含量为63.78%~66.13%。采用邻接法和贝叶斯推论法分别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除ITS1外, 18S、ITS2、28S和18S+ITS1+5.8S+ITS2+28S联合序列建树均与传统的分类相符合,研究结果阐明了骨舌鱼科亚科、属和种间的分类关系,核糖体DNA可作为骨舌鱼科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骨舌鱼科 核糖体基因 18S rDNA 5.8S rDNA 28S rDNA ITS IGS 系统发育分析


卵形鲳鲹前处理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现状
《安徽农学通报 》 2022
摘要:卵形鲳鲹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鱼片及鱼糜制品的优质原料.目前,卵形鲳鲹主要加工产品有冰鲜、条冻、鱼片、鱼糜和调味制品,但我国的卵形鲳鲹加工利用水平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水产品加工领域中,传统的人工分拣方式存在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缺点,而机器视觉系统具有高实效性、高精度、高效率、高使用寿命、无需接触等优势,在卵形鲳鲹分选加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卵形鲳鲹加工的背景、现有设备的种类及优缺点,分析了机器视觉的技术特点及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机器视觉在卵形鲳鲹前处理加工中的应用前景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 卵形鲳鲹;机器视觉;分选加工;分拣机构


渔业科研成果奖励申报的系统化管理思考
《中国水产 》 2022
摘要:科研成果奖励是评价渔业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其组织申报工作是科研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本文结合2016年度~2021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申报的100余项次奖励,对各类可申报的渔业科研成果奖励奖项情况作简要介绍,并分享了通知发布、意向征集、成果公示、材料填报等环节的实践经验,以期促进渔业领域科研成果奖励管理水平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