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中华绒螯蟹4E-BP1基因的克隆、表达特征及其在蜕壳中的作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4E-BP1)是mTOR信号通路下游的翻译抑制因子,调节翻译的起始和蛋白质的合成。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4E-BP1基因特征、时空表达模式及其在蜕壳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绒螯蟹Es4E-BP1全长cDNA序列,利用qPCR技术探究其时空表达,利用dsRNA干扰探究其在中华绒螯蟹蜕壳中的作用。测序结果显示,Es4E-BP1 cDNA全长1678 bp,包括134 bp的5非编码区、1193 bp的3’ 非编码区和351 bp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Es4E-BP1含有1个eIF4E超级家族的典型保守域,且包含1个超二级结构TOS基序和1个YXXXXLΦ基序。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Es4E-BP1与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聚为一支并且具有很高的同源性(95.69%和93.16%)。qPCR结果显示,Es4E-BP1在成蟹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Y器官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肌肉,鳃丝中表达量最低。一个完整蜕壳周期内,幼蟹不同组织表达模式不同,但均在蜕壳后期A-B期表达量最高,蜕壳前期表达量较低。注射ds Es4E-BP1后,中华绒螯蟹存活率远低于对照组CG组;蜕壳间隔显著高于CG组。研究结果表明,Es4E-BP1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调控蜕壳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甲壳动物4E-BP1基因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4E-BP1 蜕壳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脑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病毒敏感性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类细胞是开展鱼类病毒分离鉴定、功能基因分析以及生物制品制备等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鳜(Siniperca chuatsi)是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的养殖品种.随着鳜鱼养殖产量的逐年增加,其病害问题尤其是病毒病问题也日趋严重,但是,可用于鳜鱼病毒分离和基因功能分析的鳜细胞系缺乏.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消化法,对来源鳜脑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鳜脑组织细胞系,命名为MFB.MFB细胞在28℃含10%胎牛血清的L-15中已稳定传代超过70次,第25代鳜脑组织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为56.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β-tubulin和Neu-N)鉴定MFB细胞的神经元纯度,结果显示,培养的MFB细胞为神经元类细胞.病毒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鳜蛙虹彩病毒(MFRaIV)、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MBRaIV)和大鲵虹彩病毒(GSIV)均可在MFB细胞中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分别为108.68±0.12、108.36±0.15、1010.15 1.85 TCID50/mL.使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pEGFP-N1转入MFB细胞,转染效率可达20%.本研究建立的鳜脑组织细胞系不仅对多种蛙虹彩病毒敏感,而且转染质粒效率较高,为鳜病毒性病原的分离及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关键词: 脑组织 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病毒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幼虾体重性状在低温波动环境下的遗传参数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40K SNP芯片分型信息估计了低温波动条件下幼虾体重性状的遗传参数,为凡纳滨对虾耐低温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数据。利用来自40个家系的4000尾凡纳滨对虾幼虾,通过地下井水降温的方式使养殖温度从30℃骤降至20℃,24h自然回温后稳定4 d。该降温–回温–稳定过程重复3次,继续养殖15 d后进行体重和存活性状测试。与对照群体相比,低温波动条件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影响显著(P<0.05),而对存活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根据个体的系谱信息构建A矩阵;利用40KSNP芯片对159尾家系亲本及其同胞个体进行SNP分型,复合SNP信息和系谱信息构建H矩阵。基于A和H矩阵,利用个体动物模型估计体重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低温波动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幼虾基于A矩阵获得体重的遗传力为0.37±0.07,基于H矩阵获得体重的遗传力为0.40±0.08,为高遗传力水平。经交叉验证,基于两种不同矩阵的预测准确性和偏差无明显差别。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波动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幼虾的体重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多代选育可能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低温波动 SNP芯片 体重 遗传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海区围填海遥感监测业务流程规范化研究与规范制定设计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

摘要:文章在调查分析国内外围填海遥感工作的研究进展与北海区围填海遥感监测业务规范需求的基础上,对北海区围填海遥感监测业务流程进行规范;阐述了围填海遥感监测业务规范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规范 围填海 遥感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肝肠胞虫(EHP)现场快速高灵敏度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评价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流行使我国养殖对虾遭受严重经济损失,现场快速检测是EHP防控的重要技术保证.本研究对本实验室研发的EHP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分析特异性(ASp)、分析灵敏度(ASe)、诊断特异性(DSp)、诊断灵敏度(DSe)、重复性和稳定性6项性能参数开展了系统评估.ASp测试显示,该试剂盒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等5种对虾常见病原及健康对虾无交叉反应;ASe测试显示,该试剂盒检测下限为101 copies/反应;以EHP TaqMan RT-qPCR方法为标准,比较了试剂盒对298份临床样品的测试结果,试剂盒的DSp为99.2%、DSe为91.7%;试剂盒对EHP阴性样品及强阳性样品的检测重复率为100%,弱阳性样品检测重复率为95.8%;试剂盒在-20℃和-40℃条件下分别可保存7个月和12个月以上.本研究表明,本实验室研制的EHP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具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和稳定性强等优点,可满足对虾养殖现场对EHP的高灵敏度检测.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 试剂盒 现场快速检测 性能参数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K+、Ca2+、Mg2+、葡萄糖和甘油浓度对拟赤梢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催产体长(26.86±0.85) cm、体质量(194.03±18.27) g的5龄成熟雄性拟赤梢(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采集精液。用去离子水和分析纯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葡萄糖和甘油分别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KCl、CaCl2、MgCl2、葡萄糖及甘油激活液,采用生态显微观察法检测和研究不同浓度Na+、K+、Ca2+、Mg2+及葡萄糖(Glu)和甘油(Gly)对拟赤梢鱼精子激活率、快速运动时间(FMP)、运动时间(MD)及寿命(LS)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02~0.14 mol·L-1浓度范围内,随着溶液中Na+、K+离子浓度的升高,精子激活率分别在0.08 mol·L-1时显著降低至(80.95±2.17)%和(81.68±2.31)%;精子的FMP、MD和LS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Na+浓度为0.08 mol·L-1时最高,分别为(26.87±0.69) s、(74.49±7.19) s和(446.48±21.96) s;在K+浓度为0.10 mol·L-1时最高,分别为(25.73±0.44) s、(55.53±4.38) s和(183.19±11.80) s。在Ca2+和Mg2+浓度为0.003~0.021 mol·L-1范围内,拟赤梢鱼的精子激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精子激活率(P<0.05);在Ca2+浓度为0.003 mol·L-1时,精子的FMP、MD和LS最高,分别为(15.97±0.56) s、(31.63±1.93) s和(48.12±1.74) s;而在0.006 mol·L-1 Mg2+浓度下,精子的FMP、MD和LS达最高,分别为(17.63±0.68) s、(35.74±1.61) s和(66.31±5.19) s。在浓度为0.06~0.30 mol·L-1范围内的Glu和Gly溶液中,精子激活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水平(P<0.05),其精子运动能力随着Glu和Gly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0.22 mol·L-1时达到最高,此时Glu激活液中精子FMP、MD和LS分别为(25.51±1.84)s、(52.14±3.93) s和(76.74±4.05) s;而Gly激活液中精子FMP、MD和LS分别为(27.01±1.34) s、(48.16±7.41) s和(90.54±2.75) s。综上,0.02~0.12 mol·L-1的Na+、K+溶液可显著提高精子活力,达到0.14 mol·L-1时对精子活力具有抑制作用;0.003~0.021 mol·L-1的Ca2+和Mg2+可显著抑制精子的激活,而0.22 mol·L-1的葡萄糖和甘油可显著提高拟赤梢鱼精子的运动时间与寿命。

关键词: 拟赤梢鱼 精子活力 无机离子 葡萄糖 甘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蛙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组织病理分析

水产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大口黑鲈蛙病毒(LMBV)的分子流行规律及在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实验对2019—2021年采集的723份患病大口黑鲈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结果显示,LMBV的阳性率为63.62%,挑选阳性样品接种鳜脑细胞(Chinese perch brain cells,CPB),共获得93株LMBV.通过对分离株MCP、ATP酶、DNA聚合酶和甲基转移酶基因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分析,发现上述基因在LMBV分离株中均保守,其中MCP、ATP酶基因一致性均为100.0%、甲基转移酶基因一致性为99.7%~100.0%、DNA聚合酶基因一致性为99.8%~100.0%.选取1株LMBV毒株感染健康大口黑鲈,采用qPCR方法对不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口黑鲈蛙病毒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胃、肠和脑等组织中均有分布,人工感染LMBV后的前5天病毒载量逐步升高;感染后第5天,心脏中病毒载量最高(9.5×105个/mg拷贝),脑组织中病毒载量最低(2.9×102个/mg拷贝).组织病理结果表明,LMBV可导致大口黑鲈多种组织坏死,其中肝脏、肾脏和心脏病变较为严重,典型病理特征包括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窦扩张、核质疏散;肾组织细胞疏散、巨噬细胞破裂;心室外膜纤维坏死等.实验结果可为大口黑鲈蛙病毒病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口黑鲈蛙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组织病理 荧光定量PCR(q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及评价研究进展

渔业现代化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磷虾资源量大、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活性物质,是极具开发价值的一类远洋渔业资源.虾粉是南极磷虾最主要的加工产品之一,在加工过程中,受挤压、加热、离心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和活性成分的破坏,尤其是蒸煮、干燥等涉及热处理的环节,容易对不饱和脂肪酸、虾青素等热敏性成分造成破坏或降解.本研究介绍了蛋白质、脂质、虾青素等南极磷虾主要营养活性物质的特性及其在虾粉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加工工序和工艺参数对虾粉品质的影响,总结了虾粉品质的主要评价指标和依据,讨论了虾粉加工中存在工艺不明确、设备性能差、产品品质不稳定等主要问题,展望了营养活性物质的流向路径、结构变化机理、工艺优化、装备创新、工艺装备融合等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虾粉加工工艺流程与工艺的优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虾粉 加工 营养物质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羟基多氯联苯在小鼠体内的蓄积及迁移特征

生态毒理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羟基多氯联苯(hydroxylate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OH-PCBs)作为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在高等动物体内产生蓄积并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旨在探索OH-PCBs通过水产品摄食途径暴露后,在模式生物体内的蓄积和迁移规律.以鲫鱼为水产品代表,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向鲫鱼可食性组织添加3-OH-PCB101和4-OH-PCB101的混合标准溶液(1 000ng·mL-1)制作加标饲料,并以小鼠每日摄食总量的10%对其进行投喂.分别在暴露实验的第12、24、72和168小时解剖取样,并收集粪便.检测结果显示,2种OH-PCB101在胃、肠等消化组织器官的浓度高于其他组织并能随着粪便排出,且倾向于在含血量较高的组织(如心、肺和脾)中蓄积.OH-PCB101在各组织中的蓄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肠>胃>小肠>脾≈肺>心>肝>肾>血液≈脑>肌肉≈睾丸.同时发现在脑、心、肺、肝、肾、性腺、肌肉等组织样品中,4-OH-PCB101的蓄积浓度始终高于3-OH-PCB101.这表明,虽然通过水产品摄入的OH-PCB101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然而在脑、心、肺、肝、胃和脾等11个组织及血液中均产生蓄积,并且2种OH-PCB101可能由于结构不同导致其在各组织中的蓄积量存在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揭示OH-PCBs通过摄食暴露后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分布及排泄等归趋问题,同时表明在环境及生物体中蓄积的OH-PCBs等二代持久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仍存在潜在威胁.

关键词: 二代持久性污染物 羟基多氯联苯 小鼠 水产品 生物蓄积 摄食暴露 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骅地区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下弧菌密度的周年变化规律

河北渔业 2022

摘要:选取了河北省沧州市中捷养殖公司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单养、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混养和南美白对虾大水面粗养三种养殖模式,监测了三种养殖模式下弧菌(Vibrio)密度的周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种养殖模式下水体中弧菌密度的变化主要受水温影响,其变化趋势与水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从季节看,秋季弧菌密度最高,其次是夏季,春季弧菌密度最低;三种养殖模式中,在夏季和秋季,混养模式弧菌密度最高,单养模式次之,大水面养殖模式最低;而在春季,三种养殖模式下弧菌密度基本相同.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养殖模式 弧菌(Vibri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