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317条记录
牛蒡根对单纯型肥胖大鼠护肝、降脂及肝源性血糖异常的改善作用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牛蒡根为一种食药同源原料.本研究探讨牛蒡根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护肝、降脂功能以及调节肝源性血糖异常的作用.方法:建立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用牛蒡根粉干预,检测其体质量、摄食量、血液生化指标、脂肪质量与肝脏内的脂质水平(如TG、CHOL等),并通过HE染色与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胰腺的病理变化.结果:在大鼠灌胃牛蒡根第4周,牛蒡根干预组显著抑制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增加(P<0.05);血清生化指标TG、TCHO、LDL-C、GLU、NEFA等水平均低于造模组大鼠(P<0.05);显著减少肥胖大鼠肝脏的脂滴沉积,且肝脏中TG和CHOL含量降低(P<0.05),肝脏损伤减轻.牛蒡根干预组的胰腺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形态改善至对照组水平,并且可以抑制肥胖大鼠肝源性血糖升高(P<0.05).结论:牛蒡根对肥胖大鼠体质量增加具有抑制作用,改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减少肝脏损伤并能有效调节肝源性血糖水平异常.

关键词: 食药同源 牛蒡根 单纯性肥胖 肝脏损伤 肝源性血糖异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塑料赋存及迁移特征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设施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与施肥模式、种植年限及土壤深度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现场采样、显微镜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形状、粒径、颜色、种类和表面形貌特征及有机肥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和种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施土壤中不同种植年限下(2016~2021年)表层土壤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随着种植年限的升高而升高,化肥(CF)、有机肥(OF)和生物炭+有机肥(BOF)处理中微塑料丰度不同,其中每年OF处理微塑料的丰度最高,2021年长期施用OF的表层土壤微塑料丰度最高,为543.33 n?kg-1.3种施肥处理土壤中微塑料平均年增长速率分别为11.16%、12.61%和9.17%.微塑料丰度在不同深度土层中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且BOF处理中微塑料向深层土壤迁移效率最高.微塑料形状主要为纤维状、碎片状、颗粒状和薄膜状,在0~40 cm深度土壤中,纤维状微塑料在3种施肥类型土壤中均占主导地位.在40~60 cm土壤中CF处理无纤维状和薄膜状微塑料,颗粒状微塑料占比最高(57.14%);OF处理无薄膜状微塑料,颗粒状微塑料和纤维状微塑料占比最高(36.00%);BOF处理中占比最高的为颗粒状微塑料(41.18%),占比最少的为薄膜状微塑料(5.88%).3种施肥处理土壤中小尺寸(<0.5 mm)微塑料占比最高,在CF、OF和BOF这3种处理土壤中PE为主要微塑料种类,且在微塑料表面均呈现多孔、撕裂、裂痕和磨损等特点.有机肥中微塑料平均丰度高达577.78 n?kg-1.长期施用有机肥的设施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与有机肥密切相关,且微塑料迁移也与施用肥料种类密切相关.研究对于明晰不同长期施肥模式下设施土壤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和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微塑料 有机肥 土壤深度 设施农田 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杂环境下无人机集群运动一致性的群体熵度量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无人机集群在多障碍物或空间受限等复杂环境中协同飞行时无法实现群体自主的协同演化及适应环境、态势的变化,导致整个群体运动产生振荡、失控等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集群运动一致性的群体熵度量理论.通过建立群体运动行为稳定程度的熵度量函数,作为个体之间协同运动的适应度值指标,实现复杂环境下无人机集群运动一致性的自适应调节.最后进行仿真实验,相比传统无人机集群算法,引入群体熵度量的无人机运动集聚收敛速度提高 30%,复杂环境中集群运动的熵值波动范围下降 21.8%,有效证明群体熵度量对于无人机集群运动一致性的提高.

关键词: 无人机 集群运动 运动一致性 群体熵度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花色苷纳米颗粒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发一种负载玉米醇溶蛋白-花色苷纳米颗粒(体积分数5%和10%)作为增强剂和功能剂的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花色苷纳米颗粒复合膜,并研究玉米醇溶蛋白-花色苷纳米颗粒对薄膜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属性的影响。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玉米醇溶蛋白-花色苷纳米颗粒呈球形,粒径约为193~487 nm,与薄膜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填充了薄膜基体的空隙,显著提高了薄膜的力学性能,使断裂伸长率从14.55%增到42.86%,抗拉强度从13.26 MPa增到36.86 MPa。此外,薄膜的抗氧化性能显著提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分别从31.82%和31.07%提高到84.05%和79.17%。结论:玉米醇溶蛋白-花色苷纳米颗粒不仅可以提高壳聚糖膜的力学性能,而且通过负载玉米醇溶蛋白-花色苷纳米颗粒增强了薄膜的抗氧化性。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花色苷 生物聚合膜 力学性能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冷冻预干燥对压差膨化干燥果蔬脆片质地特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预干燥处理对不同果蔬脆片结构及质地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真空冷冻干燥作为预干燥,并选取了3个水分转换点(60%、45%、30%),对预干燥过程中6种典型果蔬(苹果,梨,桃,山药,马铃薯,青萝卜)水分状态、细胞结构、收缩率、孔隙度、应力-松弛特性与质地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干燥的进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自由水逐渐散失,以不易流动水为主,收缩率逐渐减小,孔隙度逐渐增大,硬度、咀嚼性、弹性模量逐渐增加;水分转换点为60%时不同果蔬脆片具有较高的硬脆度,其中马铃薯与山药脆片硬度较高,桃与梨的脆片脆度较高;水分转换点为30%时,6种果蔬的孔隙度最高,且青萝卜的孔隙度显著高于其他果蔬(P <0.05);在干燥后期,果蔬样品骨架基本形成,且收缩率较低,致使内部孔隙度变大;由相关性分析可知真空冷冻预干燥过程中水分转换点、孔隙度与果蔬脆片质地特性极显著相关(P <0.05),研究结果可为预干燥对果蔬脆片质地影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预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压差膨化干燥 果蔬脆片 质地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三角地区集中式露地农业光伏方阵夏季光热环境试验研究

太阳能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太阳照度和环境温度逐时变化,以长三角地区的集中式露地农业光伏方阵为研究对象,在跨度为6.8 m的单跨方阵中沿从南到北的跨度方向取0.65、3.40、6.15 m处的3个和长度方向共面的测试断面,即南区、中区、北区。基于此,进行夏季方阵内外的光热环境测试,分析并明确光伏组件下方区域的光热环境变化规律,为其太阳能资源合理利用、结构改进和夏季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地区光伏方阵夏季内部3个区域光热环境呈现规律性差异,整体表现为北区略优于南区,中区优于南、北两区。综合考虑作物生长的光热环境需求,一方面可通过结构改进、种植方式优化等方式改善或利用好内部光环境;另一方面基于热环境规律,分类做好内部3个区的夏季灌溉等田间管理,从而推动光伏农业发展升级。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方阵 环境测试 农业光伏 温度 光照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壳聚糖-单宁酸涂膜对叫化鸡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壳聚糖-单宁酸涂膜对叫化鸡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重点分析经过涂膜处理前后叫化鸡的微生物多样性,并分析贮藏期间菌落总数、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的变化。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phyta)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是叫化鸡贮藏期间的主要菌属,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在贮藏第5天(37℃)增加到99.04%,为优势菌群。涂膜处理后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了13.53%,普雷沃氏菌属和其他菌属丰度上升。此外,菌落总数、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涂膜处理后的叫化鸡菌落总数8 d(4℃)内保持在5.0(lg(CFU/g))以下,pH值显著降低,TBARS值和TVB-N值在贮藏结束(4℃)时较空白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2.28%和28.15%。壳聚糖-单宁酸涂膜处理改变了贮藏过程中叫化鸡菌群组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败菌生长,延缓脂质蛋白质氧化,延长了叫化鸡保质期。

关键词: 壳聚糖 单宁酸 叫化鸡 微生物多样性 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酸性电解水对采后香葱抑菌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对香葱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本实验分析低温((4±1)℃)贮藏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 mg/L和300 mg/L)SAEW浸泡处理5 min后香葱采后抑菌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较对照和其他质量浓度(100 mg/L和300 mg/L)SAEW处理相比,200 mg/L SAEW浸泡处理更好地维持了采后香葱的外观品质并抑制了其菌落总数的增长。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200 mg/L SAEW浸泡处理可有效抑制香葱中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的增加,减缓叶绿素、VC、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减少有害物质总游离氨基酸、丙二醛和亚硝酸盐的积累。综上,200 mg/L SAEW浸泡处理不仅能有效抑制低温贮藏期间香葱中菌落总数的增长,而且可有效延缓该过程中香葱营养品质的流失,从而提高香葱的保鲜效果。因此,SAEW可作为一种维持采后香葱贮藏品质,延缓其衰老进程的有效杀菌、保鲜措施。

关键词: 微酸性电解水 香葱 杀菌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邮鸭蛋特征品质指标分析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高邮鸭蛋品质特征指标,采用代谢组学等技术对高邮鸭蛋的蛋品质指标、基础营养指标及小分子代谢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高邮鸭蛋的蛋质量、蛋形指数、蛋黄色度、哈夫单位、蛋白高度、蛋黄指数、粗蛋白质量分数指标高于其他品种;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支链氨基酸、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表明高邮鸭蛋的部分感官蛋品品质参数、氨基酸和脂肪酸水平可表征高邮鸭蛋的特征品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绘制高邮鸭蛋的代谢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模型、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等方法挖掘高邮鸭蛋的特征组分。蛋黄中鉴定出252个化合物,差异化合物22个,蛋清中鉴定出184个化合物,差异化合物40个。其中,尿苷5’-单磷酸、鸟苷5’-单磷酸、N-乙酰基-D-葡萄糖胺为主要差异营养物质,蛋黄中的花生四烯酸为高邮鸭蛋特有营养成分,蛋清中的吲哚在高邮鸭蛋中未检出。

关键词: 高邮鸭蛋 常规蛋品质指标 基础营养指标 代谢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判别食源性致病菌种类的方法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如何实现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早期快速检测是全球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传统的致病菌生化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高,但是过程复杂、耗时漫长,易错过控制疫情爆发的窗口期。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暗场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检测方法,能够借助显微镜技术突破传统光谱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极限,并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为单个致病菌细胞添加高分辨率的图像和光谱信息。以空肠弯曲杆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检测对象,采用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数字化表征和数据采集,结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算法对各致病菌细胞的图像和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分类。结果显示,显微尺度的致病菌光谱数据呈现可判别的分布规律,新采用的Bi-LSTM网络在光谱数据集中表现优异,在三种致病菌的分类任务中取得了91.0%的平均准确率,而传统的线性判别分类器(LDA)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PCA-SVM)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0.1%和88.5%。但是,仅依赖光谱数据进行致病菌种类判别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假阳性问题,尤其是在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类中存在错误分类。图像信息的加入则能够显著改善各分类的识别准确率,其中Bi-LSTM分类器取得了高达98.1%的准确率,LDA和PCA-SVM均取得了95.3%的准确率。研究结果表明,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的特异性光谱和图像表征中具有优势,提出的Bi-LSTM网络能够直接处理高维的图谱特征,两种技术的融合在食源性致病菌细胞级别的早期检测应用中展现潜力。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细菌细胞检测 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 光谱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