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炭基肥料减量基施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为探讨生物炭基肥料在中低产田水稻生产上增产提效的应用潜力,在湖北阳新和沙市地区以中低产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习惯施肥(F)、习惯施肥+生物炭(FB)、生物炭基肥料(BF1)、生物炭基肥料减量10%(BF2)、生物炭基肥料减量20%(BF3) 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基肥料减量基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肥料增加了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和秸秆生物量,其中BF1处理相较于F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在中产田和低产田分别提高11.09%和9.51%;生物炭基肥料处理促进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在中低产田BF1和BF2处理的水稻地上部氮、磷累积量均高于F处理;同时,BF1和BF2处理相较于F处理显著提高了中产田的氮、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和低产田的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其中,在中产田BF2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为38.99%,比F处理提高了29.41%;另外,BF1和BF2处理增加了中低产田水稻种植收益,其中BF1处理经济效益最高,在低产田和中产田较F处理分别增收560.7元/hm2和1460.3元/hm2。综上,生物炭基肥料减量0%~10%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增加农户种植收益,适用于中低产田水稻生产。
关键词: 水稻 生物炭基肥料 中低产田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杨树桑黄子实体干粉为原料,采用4种不同溶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复配溶剂)提取桑黄多酚类物质,测定其中活性成分、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等多种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丙酮提取物(AE)的得率、总多酚和三萜含量分别为12.91%、37.38%和8.11%,显著高于乙醇提取物(E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和复配溶剂提取物(MSE)(P<0.05);EE的总黄酮含量为14.90%,高于AE、EAE和MSE;而EAE的总甾醇含量为12.61%,高于EE、AE和MSE。桑黄多酚组分及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发现,AE中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和对香豆酸的含量分别为602.09、90.25、6.24和5.57μg/100 mg,显著高于EE、EAE和MSE(P<0.05),且7种酚酸总含量最高。此外,AE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高于EE、EAE和MSE,而其还原力和蛋白氧化损伤抑制能力显著高于EE、EAE和MSE(P<0.05);EAE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抑制能力高于EE、AE和MSE,而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DNA氧化损伤保护能力显著高于EE、AE和MSE(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强。综上,丙酮溶剂对桑黄多酚的提取率高,其提取物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高,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本试验结果可为桑黄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电子原始记录的应用探讨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5
摘要:电子原始记录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追溯性及安全性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提供了更为可靠和高效的数据管理手段。本文探讨电子原始记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应用价值,提出将原始记录电子化的策略设计,解析电子原始记录的风险与挑战,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实施电子原始记录的条件要求,为构建合规且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电子原始记录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原始记录 电子化 管理要求


基于InDel标记的辣椒杂交组合THI-P-10*P5114种子纯度鉴定
《蔬菜 》 2025
摘要:辣椒杂交一代优良组合THI-P-10×P5114具有中熟、椒条顺直、肉厚、味辣、兼抗多种病害和品质佳等特性。为了提高该杂交组合种子纯度鉴定效率,建立基于插入缺失长度多态性(InDel)标记的种子纯度鉴定方法,以杂交组合THI-P-10×P5114及其母本THI-P-10、父本P5114为材料,利用THI-P-10、P5114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筛选具有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且PCR扩增稳定的InDel标记,利用筛选出的InDel标记对杂交组合THI-P-10×P5114种子进行纯度鉴定,并结合田间形态鉴定验证分子标记鉴定的准确性。结果表明:InDel标记InDel-Chr02-12和InDel-Chr11-09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在杂交后代中兼具双亲条带,属于共显性标记;利用开发的标记对164个THI-P-10×P5114杂交种子进行纯度鉴定,种子纯度鉴定结果为92.07%,与传统田间形态学纯度鉴定结果完全吻合。综上,辣椒杂交组合THI-P-10×P5114种子可以利用新开发的2个InDel标记快速、准确地进行纯度鉴定,能为该杂交组合的制种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辣椒 InDel 分子标记 种子纯度 鉴定 杂交一代 基因组


不同日龄非洲鸵鸟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盲肠是机体消化粗纤维,促进营养物质发酵的主要部位,有着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许多动物的盲肠微生物已被分析研究,而非洲鸵鸟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采用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对7日龄、30日龄、60日龄和180日龄非洲鸵鸟盲肠中的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非洲鸵鸟盲肠中的微生物群分布于9个菌门,16个菌纲,29个菌目,58个菌科和128个菌属,且随着日龄增加,盲肠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先增高后降低,其中60日龄时微生物最丰富,30日龄时微生物多样性最高。门水平上,7日龄、60日龄和180日龄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最优势菌门,而30日龄时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柔膜菌门(Tener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水平上,各日龄盲肠中的优势菌属均不相同,7日龄时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大肠埃希氏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阿克曼菌属(Ackermansia)丰度最高,30日龄时厌氧原体属(Anaeroplasma)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最高,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别为60日龄和180日龄时的优势菌属;各日龄盲肠中均存在差异菌群,7日龄、30日龄、60日龄和180日龄时分别有28个、24个、8个和6个差异菌群,随着日龄增大,差异菌群的数量逐渐减少。综上显示,非洲鸵鸟盲肠微生物复杂多样,且随着日龄的增加,微生物组成及优势物种会产生变化,这为进一步研究年龄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青贮桑叶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肉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青贮桑叶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320.00±4.25) kg、(12±1)月龄的西门塔尔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使用15%、30%、45%青贮桑叶替代基础饲粮中的全株玉米青贮。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Ⅲ组肉牛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各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Ⅰ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Ⅲ组(P<0.05),且养殖效益最高。各试验组肉骨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的屠宰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试验组的亮度(L*值)、红度(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剪切力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的含量及乙丙比均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使用青贮桑叶替代全株玉米青贮虽然降低了西门塔尔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但能够改善屠宰性能,促进瘤胃发酵,提高肉品质和养殖效益,适宜替代比例为15%。
关键词: 青贮桑叶 肉牛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瘤胃发酵 肉品质


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铁死亡介导的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中医学报 》 2025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APS)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足细胞铁死亡介导线粒体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以高糖(high glucose, HG)干预人肾小球足细胞(human podocyte cell, HPC)构建DN损伤模型。将HPC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HG,30 mmol·L-1葡萄糖)、APS低剂量组(APS-L,30 mmol·L-1葡萄糖+0.4 g·L-1 APS)、APS高剂量组(APS-H,30 mmol·L-1葡萄糖+1.2 g·L-1 APS)、铁死亡激活剂组(Erastin, 30 mmol·L-1葡萄糖+1.2 g·L-1 APS+5μmol·L-1 Erastin)。采用细胞活性染色实验检测存活率,AO/EB双重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MitoTracker Red CMXRos染色实验检测线粒体完整性,Rh123染色实验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DCFH-DA染色实验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FerroOrange染色实验检测铁离子含量。采用qRT-PCR实验检测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ranscription factor A,mitochondrial, TFAM)、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SLC7A11、Nephrin、Podocin、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ax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PGC-1α、TFAM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实验检测细胞GPX4、SLC7A1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Nephrin、Podocin、Bcl-2、Bax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HG组细胞存活率、完整线粒体比例、MMP降低,凋亡率、ROS含量、铁离子含量升高(P<0.05);与HG组比较,APS-L组、APS-H组、Erastin组细胞存活率、完整线粒体比例、MMP升高,凋亡率、ROS含量、铁离子含量降低(P<0.05);与APS-L组比较,APS-H组细胞存活率、完整线粒体比例、MMP升高,凋亡率、ROS含量、铁离子含量降低(P<0.05);与APS-H组比较,Erastin组细胞存活率、完整线粒体比例、MMP降低,凋亡率、ROS含量、铁离子含量升高(P<0.05)。qRT-PCR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HG组细胞PGC-1α、TFAM、GPX4、SLC7A11、Nephrin、Podocin、Bcl-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Bax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G组比较,APS-L组、APS-H组、Erastin组细胞PGC-1α、TFAM、GPX4、SLC7A11、Nephrin、Podocin、Bcl-2基因表达水平升高,Bax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PS-L组比较,APS-H组细胞PGC-1α、TFAM、GPX4、SLC7A11、Nephrin、Podocin、Bcl-2基因表达水平升高,Bax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PS-H组比较,Erastin组细胞PGC-1α、TFAM、GPX4、SLC7A11、Nephrin、Podocin、Bcl-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Bax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免疫荧光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HG组细胞PGC-1α、TFAM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G组比较,APS-L组、APS-H组、Erastin组细胞PGC-1α、TFAM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PS-L组比较,APS-H组细胞PGC-1α、TFAM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APS-H组比较,Erastin组细胞PGC-1α、TFAM表达水平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HG组细胞GPX4、SLC7A11阳性表达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HG组比较,APS-L组、APS-H组、Erastin组细胞GPX4、SLC7A11阳性表达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APS-L组比较,APS-H组细胞GPX4、SLC7A11阳性表达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APS-H组比较,Erastin组细胞GPX4、SLC7A11阳性表达细胞比例降低(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HG组细胞Nephrin、Podocin、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G组比较,APS-L组、APS-H组、Erastin组细胞Nephrin、Podocin、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PS-L组比较,APS-H组细胞Nephrin、Podocin、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PS-H组比较,Erastin组细胞Nephrin、Podocin、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PS可减轻DN足细胞线粒体损伤,降低足细胞凋亡率,这可能与抑制足细胞铁死亡有关。


基于DNA条形码的黄精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子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43份黄精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分析,以期为高效鉴别黄精属种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条形码ITS2扩增和测序成功率较低,其他3个条形码(trnH-psbA、matK、rbcL)均扩增成功,且测序成功率均在90%以上;序列秩和检验结果表明,种间变异差异显著,而种内变异差异不显著;系统发育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独立条形码鉴定物种数量为1~2个,双组合条形码为3~4个,三组合条形码(rbcL+trnH-psbA+matK)可鉴定物种5个,鉴定支持率在86%以上,分辨率为71.43%。三组合条形码(rbcL+trnH-psbA+matK)鉴定黄精属物种成功率最高,其次为双组合条形码rbcL+matK。


半夏细菌性病害拮抗菌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测定
《南方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半夏细菌性病害拮抗菌,为生防菌资源开发利用和半夏细菌性病害的高效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株半夏病原菌为靶标菌,从感病半夏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拮抗菌种类。测定拮抗菌对菊迪基氏菌(Dickeya chrysanthemi)、极端东方假单胞菌(Pseudomonasextremorientalis)和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carotovorum)引起的半夏、胡萝卜、马铃薯及白菜细菌性病害离体防效,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拮抗菌对3种病原菌引起的半夏细菌性病害活体防效;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对13株中药材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明确其抑菌谱。【结果】从半夏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06株细菌,筛选出菌株WBT16对6株半夏细菌性病害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最佳,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离体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WBT16对菊迪基氏菌、极端东方假单胞菌和胡萝卜果胶杆菌菌株引起的半夏及胡萝卜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均为100%。活体防效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WBT16对菊迪基氏菌引起的半夏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最好,为76.92%,对胡萝卜果胶杆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为69.23%,对极端东方假单胞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为62.50%,均超过60.00%。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WBT16对多种病原真菌有较好抑制效果,对湖北贝母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86.02%,对半夏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和半夏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率较高,分别为80.51%和79.89%。【结论】从半夏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拮抗菌WBT16对半夏细菌性病害防效较好,且抑菌谱较广,在半夏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一定开发价值和应用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