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酚类化合物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酚类化合物(Bisphenol compounds,BPs)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目前,常见的双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双酚A、双酚B、双酚F以及双酚AF等.现如今,双酚类化合物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食品包装、饮用水添加剂、海鲜等方面.大量的研究发现,双酚类化合物通过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生物迁移途径侵入人类和动物体内,甚至在深海哺乳动物体内也检测到了该物质,从而影响了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行为、发育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双酚类化合物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从BPs的分类、侵入机体的途径以及对机体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BPs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安全性和毒理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植物根际促生菌Pseudomonas putida UW4对菊花扦插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植物促生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UW4对菊花扦插苗根系生长及插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金陵赤心'、'金陵红荷'和'金陵玫瑰金'3个菊花的扦插苗为研究对象,浇施促生菌为处理,测定了根系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施加促生菌后,菊花扦插苗的根系形态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促生菌处理下'金陵赤心'的根体积显著增加了193%,'金陵红荷'和'金陵玫瑰金'的根系表面积分别显著增大了38%和30%,'金陵玫瑰金'的根系活力显著提高了50%.促生菌能够促进菊花插穗的光合作用及生长代谢,扦插苗叶片的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了11%~157%.促生菌通过降低插穗的过氧化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缓解扦插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其作用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促生菌处理的'金陵玫瑰金'中MDA和H2O2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7%和24%,各抗氧化酶活性均提高了50%以上.对不同处理的19个测定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发现载荷较高的因素依次为主成分1的根系生长因子以及主成分2的抗氧化因子、光合色素因子和生长代谢因子.结合聚类热图,发现促生菌对菊花不同品种的促生效果差异显著,施加促生菌后各品种的生根能力及生理水平依次为'金陵玫瑰金'>'金陵红荷'>'金陵赤心'.综合促生菌对菊花扦插苗各指标的影响,发现对'金陵玫瑰金'插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佳,并且对各品种根系生长(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支数)和抗氧化能力(SOD、POD、APX和GR)的提高尤为显著,这为菊花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


西藏扎布耶盐碱湖细菌的多样性与分离菌株的生长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扎布耶湖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是以水体中富含高浓度CO32-、HCO3-和Na+为显著特性的盐碱湖,因其地理位置高寒、高海拔,人迹罕至,涉及该盐湖微生物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系统探究湖水中细菌多样性和菌种资源等,发掘可利用的潜在菌种。【方法】采用Illumina测序16S rRNA基因V3-V4区分析扎布耶湖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采用纯培养筛选分离可培养细菌,明确分离菌株分类学地位、生长特性及产酸能力,同时测定分离菌株四氢嘧啶(ectoine)、吲哚乙酸(3-indoleaceticacid,IAA)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s,EPS)的积聚量。【结果】Illumina测序明确分类地位的细菌有21门44纲86目583属,其中优势门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5.11%-67.6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84%-35.02%)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 1.24%-11.01%),优势属类群是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0.01%-9.53%)、盐单胞菌属(Halomonas,0.54%-8.75%)、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2.39%-6.00%)和腈基降解菌属(Nitriliruptor,1.27%-6.26%)。纯培养法筛选获得嗜盐碱菌38株,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23株(60.53%)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10株(26.32%),菌株均具有耐盐碱和产酸能力(19.80%-29.68%)。大多数菌株能积聚四氢嘧啶、IAA和EPS,产量范围分别为1.36-175.59、0.27-8.69和0.02-0.22 g/g。【结论】扎布耶湖细菌群落结构与其他地区盐碱湖相似,但存在大量未明确分类学地位的细菌,分离菌株多具有耐盐碱及产酸特性。此外,还发现4株高效生产四氢嘧啶、3株生产吲哚乙酸和3株生产胞外聚合物的潜力菌株,为扎布耶盐湖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扎布耶湖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纯培养法 次级代谢物


低温和常温下萌发的青霉菌孢子比较转录组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扩展青霉菌是一种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其侵染采后果实,造成腐烂和霉变.为了发掘低温和常温下孢子萌发过程中差异的分子机制和参与孢子萌发的重要基因,分别对4 ℃和25 ℃下培养的扩展青霉菌孢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比较转录组分析方法进行基因表达数据的挖掘和比较分析.形态学观察表明,25 ℃培养8 h后,孢子呈现凸起,开始萌发;12 h后,大部分孢子萌发形成细长菌丝,完成萌发过程.而4 ℃培养12 h后,孢子的萌发仍然被抑制.对4℃和25 ℃下分别培养8、12 h的孢子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表明:4 ℃和25℃下,不同的细胞生长和分裂相关基因在孢子萌发过程中差异表达;同时挖掘得到608个温度调控孢子萌发的核心基因.此外,萌发过程中,与扩展青霉菌毒力相关的部分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效应因子基因和棒曲霉素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响应了温度的变化;参与了不同温度下孢子萌发的调控.效应因子基因PeHsp70_1被鉴定为是一个参与低温调控孢子萌发且涉及多个通路的重要基因;其在4 ℃下培养的孢子中明显被下调表达,与其他效应因子的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其处于网络的核心中央节点.本研究结果可为扩展青霉菌的防治研究提供优良的候选基因.


霸王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霸王密码子使用特征及形成原因,本研究以NCBI网站中霸王的EST数据为材料,从中选取637条高质量基因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 W、Excel等软件分析密码子使用特征.结果表明:霸王密码子的平均ENC为51.594,平均CAI为0.179,平均GC3s为41.14%,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较弱,密码子第3位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碱基;ENC绘图分析、中性分析、偏倚分析结果说明自然选择是引起霸王密码子偏好使用的主要因素,但同时还受突变压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偏倚分析中,大部分基因都分布在中心点的左下方,说明密码子第3位上A的使用频率小于T的使用频率,G的使用频率小于C的使用频率.以ENC值和RSCU值为参考标准,确定了 28个高频密码子(RSCU>1),以A/U结尾的占82.14%;确定了 27个高表达密码子(△RSCU≥0.08),最终筛选出UAU、UGU、UGA、CAU、AGC、GUG为最优密码子.本研究为霸王密码子优化以及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的改良和表达提供理论依据.


黑果枸杞不同组织花青苷组分及相对含量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黑果枸杞不同生长时期组织中花青苷的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为花青苷的合成调控和形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研究了野生黑果枸杞展叶期、花期和果期的茎、叶、花、果中花青苷组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茎、叶、花和果中共检测到19种花青苷,茎、叶、花、青果和紫果中的主要花青苷组分是飞燕草素-3-O-对香豆酸-葡萄糖苷,黑果中的主要花青苷组分是矮牵牛素-3-O-反式对香豆酸-芸香糖苷-5-葡萄糖苷。3个生长时期茎和叶的花青苷组分没有变化,果中花青苷组分从青果中的8种增加到黑果的13种。茎、叶、花、果中都含有丰富的花青苷,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花青苷组分主要有5种,这5种组分在各组织中占比各不相同。茎中的花青苷总含量在不同时期基本保持稳定;叶中的花青苷总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果中的花青苷总含量随着果的成熟显著增加。研究证明在不同生长时期黑果枸杞组织中花青苷组分的积累存在组织特异性和时间差异。茎、叶、花中花青苷含量丰富,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黑果枸杞 花青苷组分 花青苷含量 液质联用 组织特异性


不同混交度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森林与环境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青海高寒区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明确细根发育过程中微生物的贡献,以混交度为 0、0.2、0.4、0.6 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混交度对 0~20、2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分析细根形态指标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混交度为 0.4 的青海云杉林在 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均达到最大.在门水平上,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土壤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细菌Gp4 与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真菌蜡壳菌属(Sebacina)、丝盖伞属(Inocybe)为土壤优势菌属.细根形态与微生物群落相关性显示,比根表面积、比根长与细菌 ACE、Chao1、Shannon 指数呈负相关.鞘氨醇单胞菌属(Spingomonas)与蜡壳菌属(Sebacina)是影响青海云杉细根生物量密度的关键因子,Gaiella与Membranomyces是影响青海云杉细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的关键因子.混交度为 0.4 的青海云杉林可以促进建群种群落细根生长,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未来该地区天然林经营应充分考虑混交度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避免外界活动对表层土壤及细根生长的干扰.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青海云杉 混交度 细根 土壤微生物 互作


青藏高原青稞品质评价体系构建及生态区划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nudum Hook. f.)品种品质间的差异,建立青稞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对青稞品质生态适应性进行区划。该研究以15个青藏高原主栽青稞品种为试验材料,连续两年种植于青藏高原具有代表性的8个生态区,测定了籽粒总淀粉、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等13个品质指标,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被测指标进行分析排序。结果表明:(1)13个品质指标中有11个指标在15个参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有12个指标在8个种植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品质指标总黄酮含量与总多酚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β-葡聚糖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表现,确定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黄酮、β-葡聚糖和总多酚含量为对青稞综合品质影响最大的指标。(2)聚类分析将15个参试品种分成4类,将8个种植地区聚类成3个生态区,各生态区品质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昆仑18号’、‘昆仑19号’、‘昆仑15号’、‘甘青8号’和‘甘青4号’。(3)对所测品质指标在品种水平和地区水平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将13个品质指标均划分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5.16%和94.40%;籽粒品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品种为‘昆仑18号’,品质最优生态地区为青海省贵南县。


UV-B辐射对不同品种(品系)辣椒幼苗光合特性及UVR8表达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紫外线B(UV-B)辐射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光合特性及UV-B应答基因UVR8表达量的影响,以青海省主栽的9个辣椒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紫外线处理剂量为 28.56 kJ/(m2),设空白对照(无照射),测定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形态指标等14个指标,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UVR8 基因在各试验材料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组辣椒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降低,光合指标总体下降,从而抑制叶片光合作用,总体上UV-B处理对华美105大多数光合指标的影响较大,对乐都长辣椒的影响较小.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V-B处理后,UVR8在华美105中的相对表达量上升幅度最大且与对照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可知,华美105的大多数指标显著受到抑制,光能利用率降低,因此华美 105 为UV-B敏感型品种,且UVR8 在该品种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说明UVR8能够在不耐紫外辐射辣椒品种(品系)中积极响应UV-B胁迫.


基于GEE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以龙羊峡至积石峡段为例
《生态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评价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2000—2020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化趋势;2000—2010年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轻微退化和中等退化状态,而2010—2020年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轻微改善和中等改善状态;地理探测器显示,区内2000—2020年单因子解释力由大至小依次为干度、绿度、湿度、热度,其中绿度和湿度之间的双因子相互作用在2000—2020年期间对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和生态监测,以及实现有效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指导。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Google Earth Engine 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