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稻米垩白性状的QTL分析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日本九州大学提供的Asominori为母本,IR 2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各代用单粒传法获得的稳定、性状差异较大71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在贵州省热量条件不同的2个生态环境分别对RIL群体垩白品质的表现、垩白率及垩白大小的QT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稻米垩白性状是由多个QTL控制的,且易受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垩白率还是垩白大小都与环境有较大影响。(2)试验重复他人检测到第8染色体C 483-C 1121区段控制垩白率的QTL,第8染色体C 115-C 483区段控制垩白大小的QTL,这些QTL在不同研究中重演性较高、效应较大、稳定性较,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稻米 垩白性状 垩白率 垩白大小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WOT分析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以贵州省剑河县钩藤产业发展为例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对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历史背景进行回顾,并对中药材产业化的基本思路、主要特点等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运行SWOT分析法,对剑河县钩藤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化 钩藤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香两优875制种技术示范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两优875是用香型恢复系黔香恢875,与香型两系不育系360 s组配而成的全香型两系杂交香稻。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8010)。2010年在贵州省印江县进行32 hm2制种技术示范,实施合理的管理方法。父、母本的叶龄错期为5.7~6.5叶。父、母本的播差期为25~32 d,父本播期分别为4月18日和4月25日,母本的播期为5月20日。父、母本的栽插行比为2∶10。母本密度穴距21.5 cm×27 cm,每穴栽插2~3苗。具体制种产量,按高、中、低3类田块分别为3 567.2 kg/hm2、3 193.8 kg/hm2、3 017.2 kg/hm2,平均3 210.2/hm2。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组合在贵州省制种生产中的特点和有关问题。

关键词: 杂交稻 香两优875 选育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黔麦18号的选育与应用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矮败小麦为基础,采用烟大牟、贵农21等小麦育种材料进行不完合双列杂交,组建成小麦抗白粉病基础群体,从该基础群体中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好的小麦新品种黔麦18号(黔审麦2010001号),并在贵州省内黔西、惠水、兴义、毕节等地进行推广应用3 300 hm2以上。

关键词: 黔麦18号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海棠MhWRKY40b在几种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 WRKY40 抗病抗逆作用,以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Rehd.]为试材,利用特异引物进行 RT-PCR 基因克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分析组织中基因的表达及低温、高盐、干旱、PEG6000 胁迫和外源 IAA、ABA 处理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到的片段长度为 1 240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 999 bp,编码 333 个氨基酸。该基因与拟南芥 AtWRKY40 同源,故命名为 MhWRKY40b,GenBank 登录号为 JX112913。基因表达分析表明,MhWRKY40b 在根、茎、叶等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花萼、花辨、果实中表达量较高。该基因明显受低温、高盐、干旱胁迫诱导表达,最高相对表达量可达 20 倍以上;而受 PEG、苹果白粉病菌及外源 ABA 和 IAA 轻微诱导,最高相对表达量在10 倍以下。MhWRKY40b 除了在抗白粉病方面与 AtWRKY40 具有相似功能外,可能还在湖北海棠的抗寒、抗盐、抗旱过程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湖北海棠 WRKY转录因子 抗逆性 抗病性 AB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溪灰萝卜生产试验

草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9-2012年采用3年3点试验,以威宁芫菁甘蓝(Brassica napobrassicacv.Weining)为对照,对花溪灰萝卜(B.napobrassicacv.Huaxi)在贵州山区的生产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花溪灰萝卜生育期为235~245d,鲜草产量101 340kg.hm-2,干草产量15 840kg.hm-2,种子产量2 980.5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P<0.05)。本研究表明,花溪灰萝卜是一种生育期短、产量高且适应性强的冬春季牧草资源。

关键词: 花溪灰萝卜 适应性 生产性能 冬春季牧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南亚热区中晚熟芒果品种选优及利用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贵州南亚热带低热河谷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的中晚熟芒果品种,以桂热82号芒果品种为对照,于2007-2011年在贵州省望谟县复兴镇南亚热作科技示范园对红象牙、红芒6号、桂热120号、凯特、金煌芒、桂热10号、攀西红芒等7个芒果品种进行了地区适应性观察、抗性评价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芒果品种一般都在定植第3年初花试果,多数品种在8月中下旬自然成熟,2009-2011年3年综合平均产量分别达到6 283.1~13 631.5 kg/hm2,品质优良,较适宜贵州南亚热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但红象牙、桂热120与桂热82号(ck)较其它品种早熟10~15 d,红象牙品种产量最高但易感炭疽病,品质欠佳,攀西红芒产量不够稳定.综合评价认为,金煌芒、凯特、桂热10号是综合性状比较优良的中晚熟芒果品种,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季节优势和比较效益,可在贵州南亚热区选择推广.

关键词: 芒果品种 中晚熟 环境适应性 南亚热区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瘤芥不同生长期植株营养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涪陵区选取30个茎瘤芥种植农户,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茎瘤芥不同生长期(苗期、快速膨大期、采收期)叶片和茎瘤10种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瘤芥在整个生育期内,除K、S含量较高外,其余大、微量元素均在大多植物含量范围内;不同生育期茎瘤芥叶片、茎瘤中各养分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苗期叶片大量元素含量次序为N>K>Ca>P>S>Mg,快速膨大期和采收期叶片大量元素含量次序均为N>K>Ca>S>P>Mg,茎瘤中大量元素含量次序均为K>N>P>S>Ca>Mg,3个生长期叶片和茎瘤的微量元素含量,除快速膨大期茎瘤中略有不同(Fe>Zn>Mn>Cu)外,其余均为Fe>Mn>Zn>Cu;从苗期到快速膨大期再到采收期养分变化规律看,叶片中N、P、K、Fe、Cu和Zn含量呈降低趋势,而Ca、Mg、S和Mn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从快速膨大期到采收期茎瘤中除N、S、Fe和Cu元素呈降低趋势外,其余养分元素均呈上升趋势。从茎瘤芥不同器官养分含量高低看,快速膨大期和采收期叶片中N、P、K、Cu和Zn含量较茎瘤中低,而Ca、Fe和Mn含量的变化特点则相反,S和Mg差异较小,表明茎瘤芥不同部位对不同养分的敏感程度各异。相关分析表明,各生育期不同器官的Mg、Fe、Mn和Zn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K、Cu与产量呈正的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茎瘤芥各生育期植株营养元素与产量的回归预测模型,其中苗期叶片营养元素与产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36768+3583X K-6.328X Fe-76.09X Mn;快速膨大期叶片和茎瘤营养元素与产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50458+21557X P+7925X Ca-88092X Mg-1145X Cu和Y=32487+7294X K-116122X Mg;采收期叶片和茎瘤营养元素与产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36064+3413X K-30.15X Fe和Y=11791+7334X K-385X Zn。因此,在茎瘤芥各生长期均应注意钾肥的合理施用,快速膨大期应重视磷肥的施用。而几种微量元素和镁素对茎瘤芥产量的负效应,则可通过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加以调控。

关键词: 茎瘤芥 生长期 营养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牛肉红朱橘果实的品质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产地牛肉红朱橘果实品质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以朱红橘及其红肉突变体-牛肉红朱橘为材料,检测了贵州省不同产地果实的常规品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8种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朱红橘果肉中未检测到番茄红素,初步推测,牛肉红朱橘红肉突变可能是由番茄红素的积累所致。除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外,不同产地果实品质差异较小;大部分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不同产地果皮、果肉中紫黄质、花药黄质、八氢番茄红素含量差异均显著,表明,不同气候条件对这3种类胡罗卜素含量有影响。

关键词: 牛肉红朱橘 不同产地 果实品质 类胡萝卜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因素条件下AM真菌对半夏侵染率和入药品质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模拟土壤AM真菌关键影响因子,探索AM真菌对半夏根部侵染率和入药质量影响,筛选半夏、AM真菌和土壤环境的最佳组合。方法: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全苗期和成熟期测定半夏AM真菌侵染率,收获期测定半夏块茎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入药成分。结果与结论:半夏成熟期90 mg.kg-1栽培基质速效磷(P)含量,30%含水量,与EM混合接种时,AM侵染率为最大。各因素对半夏药材水分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为菌剂>P营养>水分,对半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为水分>菌剂>P营养,对半夏块茎琥珀酸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均为菌剂>P营养>水分。30,90 mg.kg-1的低P条件,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AM真菌的侵染率,提高半夏块茎入药质量,但EM和GM混合接种对提高AM真菌侵染率和入药质量的作用上更具有优势性。

关键词: 半夏 P营养 AM真菌 EM菌 侵染率 入药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