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陶缸贮藏红曲黄酒的溶氧水平及其陈酿效果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陶缸贮藏红曲黄酒的溶解氧水平以及其对产品的陈酿效果,本文以玻璃缸为对照,分析了红曲黄酒在陶缸贮藏期间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及其对主要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陶缸贮藏红曲黄酒的溶解氧含量短期内迅速下降,而后缓慢上升,维持在7.60~7.62 mg/L的水平,其溶解氧的变化影响着产品非糖固形物、总酯等品质指标;在贮藏期间,受溶解氧氧化的影响,红曲黄酒的乙醇、总酚含量缓慢下降,总酸略微上升,非糖固形物及总酯的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下降,且苦涩味氨基酸下降幅度较大,陶缸贮藏1年红曲黄酒的品质优于玻璃缸对照处理。以陶缸陈酿红曲黄酒,可使黄酒保持一定的溶氧水平,有利于提升陈酿黄酒品质。


酿酒酵母JP2发酵枇杷汁的有机酸代谢及其产香特征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酿酒酵母JP2在发酵枇杷酒时的降酸途径及其产香特征,以活性干酵母为对照菌,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法测定2种酵母菌对枇杷汁发酵前、后有机酸组分、相对含量以及枇杷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酿酒酵母JP2具有较强的降酸能力,在发酵枇杷果汁时能消耗代谢苹果酸,产生口感柔和的乳酸,生成少量的乙酸和琥珀酸,使枇杷酒的总酸下降16.60%,而对照菌发酵后总酸反而升高9.10%;酿酒酵母JP2发酵的枇杷酒中总酯种类多达21种,总相对含量高达88.20%,而干酵母发酵的酯类为17种,相对含量仅61.11%。


不同C/N比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物质能量转化效率低、CO_2和CH_4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采用自制强制通风发酵箱装置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氮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以CO_2为主,CH_4、N_2O和NH_3的排放量较少,并且CO_2、N_2O和NH_3的累积排放量均随C/N比的增加而降低。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以温室气体形式损失的碳分别为46.16,37.44,33.04,31.76 g/kg,损失的氮分别为4.72,3.49,1.76,1.65 mg/kg。C/N为33的处理更适合微生物活性,有机物降解率高于其它处理。到发酵结束时,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的碳物质损失分别为36.55%,45.5%,37.22%,32.71%,氮物质损失分别为5.41%,13.84%,7.59%,16.33%;但随发酵的进行,全氮相对含量因有机物降解而浓缩,呈现增加趋势。综合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和培养料发酵质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适当提高C/N比,采用C/N为33:1~38:1的培养料配方,在不影响发酵质量的同时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另外,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高温期越长,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及时翻堆,以控制发酵温度和温室气体排放。


不同氮肥用量下乙草胺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
《农药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水平下土壤中分别添加除草剂乙草胺对尿素态氮的水解、硝化及反硝化等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施氮量0、75、150和300 mg/kg以及氮75、150、300 mg/kg+乙草胺(有效成分10 mg/kg)处理。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75 mg/kg时,乙草胺对尿素态氮的水解和硝化作用无明显影响;施氮量为150和300 mg/kg时,乙草胺可抑制尿素态氮的水解过程(P<0.05),24 h时其尿素态氮的水解率分别比不施乙草胺的处理降低了10.1%和9.8%,48 h时乙草胺对尿素态氮的水解过程基本无影响。当施氮量为75和150 mg/kg时,整个培养期间其氮素的反硝化作用和空白对照无差异,施用乙草胺对其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也不显著;施氮量为300 mg/kg时则土壤中氮素的反硝化作用显著增强,其反硝化损失总量为13 221μg/kg,是空白处理的117倍,而在此氮量水平下施用乙草胺具有显著抑制氮素反硝化损失的效应,其反硝化损失总量为10 814μg/kg,比不施乙草胺的处理降低了18.2%(P<0.01)。研究表明,施用乙草胺对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具有一定影响,然而在不同的施氮量条件下,其影响效果差异较大,高氮时影响更明显。


福建省主要茶类稀土含量区域分布及组成特征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福建省5个代表性产茶县市——安溪县、华安县、武夷山市、福安市、福鼎市,进行主要茶类(铁观音、岩茶、红茶、白茶)稀土含量区域分布及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产茶县市,不同茶类间稀土含量、元素组成差异显著(P<0.05),波动规律较为相似,以钇、镧、铈、钕4种元素为主,铽、钬、铥、镥含量极低(<0.005 mg/kg),其中华安县茶叶样品中未检出钪元素。茶叶稀土含量依次为安溪县>华安县>武夷山市>福安市>福鼎市,其中前2县市茶叶稀土含量显著高于后3者(P<0.05);安溪县与华安县,武夷山市、福安市与福鼎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大茶类稀土含量依次为铁观音>岩茶>红茶>白茶,其中铁观音和岩茶稀土含量显著高于红茶和白茶(P<0.05);铁观音与岩茶,红茶与白茶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安溪县、华安县、武夷山市、福安市、福鼎市茶叶中轻稀土含量分别达到60.71%,68.89%,60.58%,58.86%,61.31%。铁观音、岩茶、红茶、白茶中轻稀土占比分别为60.70%,59.87%,64.61%,61.31%。


枯草芽孢杆菌对黑仔期菲律宾鳗鲡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黑仔期菲律宾鳗鲡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的影响,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在其饲料中的最适添加量。方法:在饲料中添加不同量枯草芽孢杆菌(2.0×1010cfu/g),配制5组分别含0%,0.3%,1%,3%,5%枯草芽孢杆菌的等氮配合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6.01±1.15)g的5组黑仔期菲律宾花鳗鲡80 d。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共900尾。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黑仔期菲律宾鳗鲡摄食量、饲料转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枯草芽孢杆菌添加组黑仔期菲律宾鳗鲡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后降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枯草芽孢杆菌对黑仔期菲律宾花鳗鲡肠体指数、肝体指数、肥满度3个形体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对空壳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对黑仔期菲律宾鳗鲡4个体成分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而在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总量呈现出不同的波动规律。枯草芽孢杆菌对黑仔期菲律宾鳗鲡肠道、肝脏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除肝脏脂肪酶外,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方程,预测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2.50%,活菌数达5×108cfu/g时,黑仔期菲律宾鳗鲡具有最大理论增重率(90.95%)。结论 :黑仔期菲律宾鳗鲡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最佳添加量2.50%(5×108cfu/g),能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而对鱼体组成没有影响。


不同种菲律宾鳗鲡肌肉脂肪酸及氨基酸组成特征比较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引进的菲律宾鳗鲡苗种中常有两种鳗鲡(太平洋双色鳗和花鳗鲡),对花鳗鲡的品质及养殖造成困扰。利用同一饲料饲养两种鳗鲡至成鳗后,分析二者肌肉脂肪酸及氨基酸组成,并应用统计学和FAO/WHO氨基酸评估模式进行全面营养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鳗鲡肌肉脂肪酸组成特征相似,脂肪酸主要组成种类不少于11种,其中饱和脂肪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4种;双色鳗和花鳗鲡不饱和脂肪相对含量均较高(63.2%,65.2%),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EPA、DHA)。两种鳗鲡肌肉氨基酸组成平衡性较合理(SRC=81.30,79.66),均富含Glu,Arg,Asp等有助于术后病人康复的氨基酸,氨基酸组成特点与多种名优特水产品相类似,可用作部分疾病患者的食补。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除双色鳗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极显著低于花鳗(P<0.01),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花鳗鲡(P<0.05)。两种鳗鲡肌肉脂肪酸及氨基酸组成特征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太平洋双色鳗和花鳗鲡虽为菲律宾鳗鲡的两个品种,但经同一饲料长期养殖后,成鳗肌肉脂肪酸及氨基酸整体营养价值较为类似。


红曲黄酒寒热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破解现有黄酒产品热性高,易"上火"的技术难题,探究温和型红曲黄酒新产品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小鼠动物模型实验测定不同给药组小鼠灌胃造模28 d的外观特征、日平均肛温、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促甲状腺激素(TSH)、环磷酸腺苷(c AMP)和环磷酸鸟苷(c GMP)等血清生化指标及寒热指数,研究添加凉性配料、冷处理技术、非热除菌技术及所用红曲米性味等因子对传统黄酒寒热性的影响。结果:寒药组小鼠有明显的寒证表现,热药组小鼠有明显的热证表现,传统热杀菌黄酒各项指标与热药组较为接近,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凉性配料共发酵或共陈酿、冷处理技术、非热除菌技术以及采用乌衣红曲米发酵均可降低黄酒的热度,与传统热杀菌黄酒相比,其寒热指数分别降低了43.04%,32.43%,45.07%,36.80%,26.38%,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传统热杀菌黄酒属热性,采用添加凉性配料共发酵或共陈酿技术、冷处理技术、非热除菌技术及乌衣红曲米发酵均可显著降低黄酒的热度。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乌龙茶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分析测试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乌龙茶中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速灭威、异丙威、仲丁威、残杀威和抗蚜威)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提取后,通过400 mg PSA/400 mg C18/1 200 mg Mg SO4的Qu ECh ERS试剂盒进行净化,Rxi-5 Sil 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5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速灭威和残杀威为5~500μg/kg,异丙威、仲丁威和抗蚜威为1~500μg/kg)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5,20,10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速灭威和残杀威的平均回收率为77.5%~95.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1%~6.1%,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1μg/kg和5μg/kg;在1,20,10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异丙威、仲丁威和抗蚜威的平均回收率为79.5%~102.5%,RSD为2.0%~8.2%,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2μg/kg和1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乌龙茶样品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
关键词: 乌龙茶 Qu ECh ERS 氨基甲酸酯农药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