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添加氧化铝对灰树花菌丝体生长及多糖产量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添加不同浓度的氧化铝(粒径为200~300目)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发酵菌丝体生长及多糖(胞内和胞外粗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添加范围内,灰树花菌球直径随氧化铝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变小,当添加氧化铝浓度为20g/L时,游离菌丝体明显增多,且菌球主要表现为S型(D<0.5cm,D:菌体当量直径,与对象具有相等面积的圆形的直径),其中L(D≥1.5cm)、M(0.5cm≤D<1.5cm)和S型菌丝体的比例分别为4.9%、24.3%和70.8%;添加3g/L氧化铝时灰树花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达到5.81g/L,比空白组提高了2.7倍;添加20g/L氧化铝时灰树花胞外多糖产量达到最大,为8.46g/L,为空白组的1.7倍左右,而菌丝体多糖产量以添加0.1g/L氧化铝时最高,为65.6mg/g。


米曲霉葡聚糖酶基因(AoEGLAI)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研究及其酶学特性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TDS方法人工合成米曲霉葡聚糖酶基因(AoEGLAI),通过电击将其转化到毕赤酵母中表达,并采用DNS法对重组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酶耐酸但不耐热,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3.0,在30—45℃和pH4—8时内切葡聚糖酶可保持90%以上酶活力,在底物CMC存在时其热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10 mmol/L的金属离子Cu~(2+)、Ca~(2+)、Zn~+、Gr~(3+)、Fe~(2+)和Fe~(3+)对酶有激活作用,Mn~(2+)对酶则起抑制作用。该酶对胰蛋白酶有一定的抗性,对胃蛋白酶抗性相对较差。


性别、体重及气温对鹅肥肝重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通过填饲试验研究体重、性别对鹅肥肝重的影响,同时结合2014年全年肥肝生产记录及当地气温资料研究气温对鹅肥肝重的影响,以期为肥肝鹅的生产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资料。选择415只10周龄健康朗德鹅,开展为期28d的填饲试验,测定填饲前、填饲后体重,屠宰后测定肝脏重和腹脂重,采集血样,提取DNA后用于鉴定填饲鹅性别,同时收集2014年全年7 007只肥肝鹅肝脏重数据,结合每月的平均气温数据,分析气温对鹅肥肝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家鹅填饲前后体重及填饲期增重与肝脏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62和0.46,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填饲后体重极显著影响肥肝重(P<0.01);公、母鹅体重相近时性别对肥肝重无显著差异(P>0.05);气温对填饲效果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填饲工作宜在13.6~25.2℃的温度下开展,20.3℃为最适宜填饲气温,气温越高肥肝重越小。综上所述,温度是保证填饲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可通过体重间接选育肝用型鹅品种;性别对肝脏重无显著影响。


PRRSV受体CD163与Marc-145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
《中国兽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CD163受体与Marc-145细胞中230 000蛋白的相互作用区域。使用Scanprosite软件对MARC-145细胞的CD163蛋白结构和功能域进行预测,结合稀有密码子分析软件对CD163进行分段,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α-(M1、M2、M3),利用镍柱纯化重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分析分段蛋白M1、M2和M3与230 000蛋白的相互作用。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是正确的;SDS-PAGE检验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Mab2-5G2能够识别和沉淀MARC-145细胞中230 000蛋白;通过Western blot鉴定证明230 000蛋白与M1和M3蛋白相互作用。230 000蛋白与CD163蛋白相互作用位点主要在60~777,2 143~3120nt区域内,为深入探索CD163与230 000蛋白相互作用位点奠定基础。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CD163 230 000蛋白 原核表达


工厂化刺芹侧耳菌渣栽培香菇的多菌株差异
《食用菌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比较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培养料,申香18号在菌渣培养料A(69%木屑,2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和B(59%木屑,3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上的单菇重显著下降,菌柄长度和直径均变小,菇型改善,棒产量也显著增加;申香16号在A、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虽产量显著增加,但菇柄变长,菇型变差;菌株L808在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菌盖直径和单菇重显著下降;而申香215在培养料A、B上的各考察性状均与对照培养料无明显差异。


毕赤酵母异源表达β-葡聚糖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酵母密码子的偏好性对来自某异源菌种的葡聚糖酶基因进行化学合成改造,用电转化方法整合到毕赤酵母基因组中进行表达,并对表达出的内切β-葡聚糖酶进行相关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40℃C;酶的pH稳定性范围与缓冲溶液类型有关,为4.0—6.0;Al~(3+)对酶有激活作用,但Mn~(2+)和Cu~(2+)则会抑制酶的活性;此酶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有较强的分解能力;胃蛋白酶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食用菌鲜味味觉定性定量方法的电子舌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实现食用菌鲜味味觉指标的快速定性和量化分析,比较区分不同的食用菌,本研究选用5种不同的食用菌,利用法国Alpha M.O.S公司生产的电位型味觉分析系统,从鲜味味觉指标对样品进行评价,并结合感官评价以食用菌中主要鲜味物质对食用菌的鲜味强度进行评价,验证仪器测试和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电子舌能够很好的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进行识别区分,区分指数为99;此外,对电子舌鲜味强度的响应值和感官鲜味评分值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电子舌鲜味响应值和感官鲜味评分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4),证明电子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食用菌感官评分值。电子舌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检测技术在食用菌鲜味品质定性定量检测与分析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金针菇单核体DAN3和M与其杂交双核体G1菌丝阶段基因表达差异的转录组初步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单核菌株DAN3的基因组为参考,完成单核体DAN3和M及其杂交双核体G1在菌丝阶段的转录组测序与数据分析,比较两个样本间的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本中共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的基因86个,其中,在G1中呈上调、下调表达的基因数分别为41、45个,有2个基因在G1中特异表达。GO功能分析结果表明,86个差异基因中有40个基因比对上了GO功能注释,其中18个基因在G1中呈上调表达;单一生物过程和催化活性为显著性富集的功能,相关基因在G1中呈上调表达。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22个差异基因被定位到17条Pathway,其中10个基因在G1中呈上调表达,包括赖氨酸代谢途径对应基因,3_M和G1菌丝样品中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70×103 ng/mg和1.06×103 ng/mg,说明G1中上调的基因可能与之降解相关;DNA复制是显著性富集的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G1中呈下调表达。
关键词: 菌丝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GO功能分析 KEGG pathway分析


不同铜源对仔猪生长发育和粪便铜含量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铜源对仔猪生长发育及粪便中铜排泄量的影响,选用264头35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体重相近,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A、B、C三个处理组分别以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小肽微量元素螯合物和有机微量元素配制低铜复合微量元素添加剂替代基础日粮中的微量元素,测定仔猪生长性能、粪便中Cu含量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B、C组仔猪的日增重分别增加了6.67%、4.44%和6.67%(P>0.05),料重比分别下降3.78%、2.70%和3.78%(P>0.05);在试验第35天,A、B、C组仔猪粪便Cu含量分别下降66.44%(P<0.05)、81.85%(P<0.05)和49.37%(P>0.05),试验组血清中的Cu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铜蓝蛋白、碱性磷酸酶(AKP)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无显著差异(P>0.05)。以低浓度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小肽微量元素螯合物和有机微量元素补充铜源,可维持仔猪正常生长发育和饲料报酬及生理生化过程,但能显著降低粪便中的Cu的排泄量,尤以小肽微量元素螯合物为好。提示采用微量元素螯合物低浓度有机微量元素补充技术是集约化养猪粪便重金属减排源头控制的有效方法,应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Cu 生长发育 粪便Cu排泄量 血液生化指标 仔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