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鄱阳湖饶河口溯河洄游型刀鲚研究

科学养鱼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同时也担负着众多长江水生野生动物关键栖息地的功能,这其中就包括了长江刀鲚的产卵场。历史上鄱阳湖内的南部子湖(程家池湖、草湾湖、东湖等)均为刀鲚比较集中的产卵场(袁传宓等,1980)。但由于过度捕捞、湖滩开垦、湖区围堰等情况的存在,加上湖区内分布有资源量可观的刀鲚淡水定居种群——短颌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珠江河口鱼类种类组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珠江河口区的鱼类组成进行初步探究。采用线粒体12S部分序列作为条形码标记,对采自珠江口伶仃洋7个采样点的水样滤膜DNA进行扩增,共获得有效序列26 777条,聚类得到35种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序列。经比对共检测出35种鱼类,隶属于9目20科29属。其中,30种鉴定到种水平,5种仅鉴定到属水平。在7个采样点中分别检测到9~31个种类,种类数量最多的是鲈形目,共22种。在A和F点检测到易危(Vulnerable)物种——迈氏条尾(Taeniura meyeni)。通过与珠江河口不同海域的两项类似的研究对比发现,研究区域、样品采集策略和采用的条形码标记的不同使得检测到的鱼类种类的数量和组成上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适用于珠江河口伶仃洋鱼类种类组成调查,可以作为传统调查方法的一种补充手段,用于河口区鱼类多样性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 环境DNA(eDNA) 珠江河口 物种检测 鱼类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三省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24种微量元素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水产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我国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和食用安全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湖北、湖南和安徽3省156份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样品中2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污染指数法、暴露评估和非致癌风险评价法进行污染评价和膳食评估.结果显示,在克氏原螯虾样品的24种微量元素中,Li、Be、Tl和U这4种元素未检出,Ni、Cd和Pb这3种微量元素检出率低于50%.有16种元素含量在安徽与其他两个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中5种元素在3个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克氏原螯虾样品中,有害重金属元素As、Cu、Pb、Cd和Cr的污染指数均小于0.2,处于正常背景值水平.研究表明,21种微量元素的总目标危害系数TTHQ=3.672<10,有害元素的THQ均在可接受范围,长期食用对人群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但营养元素Fe的摄入值得关注.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微量元素 膳食暴露 健康风险评估 ICP-MS 稻田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氧-复氧胁迫对鲢抗氧化酶活性及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低氧-复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抗氧化酶活性及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对鲢进行急性低氧、持续低氧及复氧实验,进而分析血清、心脏和肝脏中不同抗氧化酶和SODs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急性低氧胁迫后,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着氧浓度的降低均呈上升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持续低氧胁迫后,血清中T-AOC和GSH-PX活性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心脏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但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在低氧胁迫24h时显著低于常氧水平(P<0.05);肝脏中SOD活性在低氧胁迫24h时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且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在低氧胁迫24h时也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复氧后,血清、心脏和肝脏中T-AOC、SOD、CAT和GSH-PX活性均能恢复至常氧水平,且心脏和肝脏中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也能恢复至常氧水平,但肝脏中Mn-SOD基因表达恢复至常氧水平较在心脏中所需时间更少.因而,鲢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保护自身免受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研究为解析低氧胁迫下鲢抗氧化应激机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低氧胁迫 抗氧化酶 Cu/Zn-SOD基因 Mn-SOD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深蓝渔业"科技发展对策与建议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2

摘要:深蓝渔业是面向深远海和大洋极地等渔业水域,开展工业化绿色养殖、负责任远洋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海上物流信息通道建设的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以来,我国深蓝渔业发展取得一定进展,特别是在相关基础研究、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设计与建造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领跑水平。然而,深蓝渔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影响渔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总结分析了我国在深蓝生物基础、深远海适养品种繁育技术、深远海养殖平台、深远海捕捞技术、海洋生物资源高质化加工体系、渔业船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深蓝渔业发展面临的深蓝生物研究原创性不足、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成熟度不够、深远海捕捞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水产品品控理论与高新技术应用难题亟需突破、渔业互联互通和大数据应用系统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最后提出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的建议,旨在为促进深蓝渔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深蓝渔业 科技发展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深蓝渔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愿景

水产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深蓝渔业是"养-捕-加"一体化、"海-岛-陆"相联动的全产业链渔业生产体系,是实现"以养为主、三产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现代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和有机载体.其生产体系覆盖我国黄渤海、东海、南海的近海和远海以及大洋极地等海洋空间,将"种-养-捕-加-网"等不同关键环节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蓝色粮仓"的拓展与延伸,对于保障优质蛋白供给、拓展养殖新空间、支撑蓝色经济增长和坚守国家海洋权益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科技工作日益加强与产业化实践不断深入,深蓝渔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逐步涌现.本文综合分析了发展深蓝渔业的战略意义,阐述了其蕴含的主要生产功能,总结了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针对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深蓝生物遗传资源解析、打造工业化绿色生产模式、高品质捕捞大洋极地资源、研发海陆联动加工技术与装备、构建渔业船联网系统等重点科技任务,凝练了实施科技能力提升工程、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打造多元人才聚集高地、建立产业创新示范园区等措施建议,旨在为促进深蓝渔业科技进步和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深蓝渔业;发展现状;生产体系;新兴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鲥鱼菜共生模式效益与风险浅析

科学养鱼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自古以来,刀鱼、鲥鱼、河豚并称“长江三鲜”,然而随着过去无限制捕捞以及拦河筑坝等多种原因,导致三鲜之一的长江鲥鱼在长江等流域早已灭绝。因而,我国在2000年引入与长江鲥鱼肉质、体形均相近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作为替代物种。美洲鲥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十几个省市繁养已有多年,深受群众喜爱。但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脊尾白虾响应环境胁迫的转录组学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是我国沿海滩涂混养的重要经济虾类,具有广盐、广温、抗病力和繁殖力强等优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脊尾白虾转录组进行测序,对得到的转录本进行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类和注释,旨在深入探讨环境胁迫(低盐、低温和溶解氧)对脊尾白虾重要相关调控基因的影响.本次测序低盐、低温和溶解氧处理组和对照组均产出>35×106条高质量序列,碱基数均>4 Gb,GC含量均>43%,Q30碱基百分比均>92%.组装得到转录本436 023条和unigene 305 682条,转录本和unigene的N50分别是814 bp和552 bp.unigene大部分(56 898条)注释到NR数据库,31 695条注释到KEGG数据库,28 919条注释到GO数据库.低温胁迫产生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具有显著性表达差异的有264条,包括上调基因215条和下调基因49条;低氧胁迫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反观低盐胁迫有且仅有1条显著下调的基因,为α-葡糖苷酶(α-glucosidase).低盐胁迫下α-葡萄糖苷酶表达量显著降低,可能导致脊尾白虾虾体难以维持正常的能量需求.GO富集分析发现,低温胁迫下最显著的功能节点是脂质转运活性(lipid transporter activity)和肽基二肽酶活性(peptidyl-dipeptidase activity);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中,推测低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的表达,降低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的生成,从而降低血管平滑肌张力,抑制血压的升高和组织损伤;同时动员脂肪和蛋白质等能源物质,以响应低温胁迫.

关键词: 脊尾白虾;环境胁迫;转录组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龙虾出口,应从何处发力

中国食品工业 2022

摘要: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小龙虾色泽红亮、味美鲜香,是夏季夜宵“顶流”产品,但小龙虾从何而来、养殖和贸易发展情况却鲜少有人知晓。消费市场推出来的千亿产业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由日本传入中国,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江苏、安徽及云南等地均有分布,现已成为中国重要养殖经济虾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北河蟹高效养殖模式集锦

科学养鱼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一、泗洪“7318”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模式“7318”模式,即为亩均放养蟹种不超过1 000只,雄蟹占70%、雌蟹占30%,亩效益达1万元以上,成蟹回捕率高达80%。可亩产河蟹150千克以上,其中雄蟹平均规格200克/只以上、雌蟹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此模式养出的河蟹口味鲜香甜,很受高端客户的欢迎。泗洪县宋义军采取了“7318”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效果较好。宋老板有成蟹塘10亩,扣蟹塘30亩,成蟹塘主要养殖措施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