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RNA-seq的两种柳树转录组微卫星特征比较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录组测序为EST-SSR标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为阐明柳树中EST-SSRs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以垂柳和簸箕柳转录组序列为来源,分析并比较了两种柳树中EST-SSR的分布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垂柳与簸箕柳中EST-SSR发生频率分别为3.6%和4.8%,SSR的重复数量和碱基类型呈负相关,而重复数量与EST-SSR总长度或EST-SSRs总数量呈正相关。二、三碱基重复在两种柳树中均为主要类型,三碱基重复占比最大(垂柳为47.5%,箕柳簸为47.8%),五碱基重复占比最小(垂柳为2.4%,簸箕柳为1.9%)。两种柳树中,(AG/CT)、(AAG/CTT)、(AAAT/ATTT)和(AAAAG/CTTTT)分别为不同碱基重复中最丰富的基元类型,而(AAACCG/CGGTTT)和(AGAGGG/CCCTCT)分别为垂柳和簸箕柳六碱基重复中最主要类型。通过侧翼序列分析,EST-SSR趋向产生于A/T富集区域。此外,共有1 305个垂柳EST-SSR和2 463个簸箕柳EST-SSR被成功定位到毛果杨染色体上。本研究将为后期柳树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品种和气候对嫁接银杏叶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酮对人类健康方面有着显著的医疗功效,从银杏叶片中提取黄酮工艺复杂且含量较低。因此,通过研究不同接穗品种、不同气候条件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对嫁接银杏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为提高银杏叶中黄酮含量,增加叶用银杏用林的种植收益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试验采用了古银杏(叶丰)、泰兴大佛指、27#(南京林业大学某品种)、57#(大花穗)4个接穗的品种嫁接在广东、云南、四川3个地方。结果表明:1)接穗品种对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古银杏>泰兴大佛指> 27#> 57#,试验地对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云南>广东>四川。2)接穗品种对银杏叶片中山奈酚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古银杏>泰兴大佛指> 57#> 27#,试验地对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云南>广东>四川。3)接穗品种对银杏叶片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泰兴大佛指> 57#> 27#>古银杏,试验地对银杏叶片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云南>广东>四川。4)接穗品种对银杏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古银杏>泰兴大佛指> 57#> 27#,试验地对银杏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云南>广东>四川。
关键词: 银杏 嫁接银杏叶片 黄酮含量 接穗品种 气候条件 广东 云南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杨酸调控内源H_2S缓解黑大豆铝胁迫的作用机理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铝(Al)敏感型黑大豆(SB)根为实验材料,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和组织化学实验手段,探讨了水杨酸(SA)通过调控内源H_2S信号缓解铝胁迫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1)AlCl_3处理黑大豆SB根系Al积累增加,AlCl_3与SA共处理能明显抑制Al在SB根系的累积,加入H_2S清除剂(HT)或H_2S合成抑制剂(PAG)后SB根系Al累积量增加。(2)SA使Al胁迫下黑大豆(SB)根内源H_2S水平增加1.5倍,并显著缓解Al胁迫导致的根生长抑制、活性氧(ROS)累积、氧化损伤和细胞死亡,共处理HT或PAG均能够显著降低内源H_2S水平,并可逆转上述所有SA对Al胁迫的缓解效应。(3)SA降低了Al胁迫下黑大豆(SB)根尖抗氧化酶CAT、SOD和APX活性,抑制SB根系细胞ROS的产生,用HT或PAG抑制H_2S信号可增强抗氧化酶活性。(4)在Al胁迫条件下,SA可进一步上调一系列耐Al基因的表达,包括外部解毒机制中的耐铝转录因子GmART1、柠檬酸合成酶基因GmCS、柠檬酸转运蛋白基因GmMATE,内部解毒机制中的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GmAlCT以及Al3+相关转运蛋白基因GmAlS1和GmNIP1;2,通过HT或PAG降低内源H_2S水平可逆转SA对上述基因表达的调控。(5)SA可提高Al胁迫下黑大豆(SB)根柠檬酸的分泌量,此效应亦可被HT或PAG抑制。研究发现,H_2S可作为SA的下游信号参与调控黑大豆(SB)响应Al胁迫的过程,为揭示植物Al耐受信号调控网络途径提供部分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黑大豆(SB) 铝胁迫 水杨酸 硫化氢 活性氧 耐铝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链抗体对Cry1A类毒素的检测方法建立及识别差异初步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针对Cry1类毒素的经济高效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杂交瘤细胞株2D10 cDNA为模板,通过重叠延伸PCR(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 SOE-PCR)技术构建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基因,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表达并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DAS-ELISA)检测方法,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分析影响scFv与Cry1A类毒素结合的关键因素。结果成功构建了scFv基因,表达纯化出具有较高识别活性的scFv抗体(约28 kD),所建立的DAS-ELISA方法对Cry1Ab/Cry1Ac毒素的最低检测限(limits of determination, LOD)为20 ng/mL,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毒素的三维结构决定了其结合活性,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在scFv与毒素结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构建并表达获得了scFv抗体,建立了针对Cry1Ab/Cry1Ac毒素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初步分析研究了scFv与Cry1Ac/Cry1Ab和Cry1Aa的识别差异机制,为进一步改造、研究开发新型广谱scFv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Cry1Ab Cry1Ac scFv DAS-ELISA 分子对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菘蓝开花调控基因IiAGL24的克隆和表达
《中药材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开花促进因子AGL24基因在菘蓝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表达量分析,初步探索AGL24在菘蓝花发育进程中的分子调控作用.方法:以安徽亳州菘蓝居群营养生长后期的叶为试验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同源克隆菘蓝AGL24(IiAGL2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AGL24在菘蓝不同时期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iAGL24基因完整编码区(CDS区)长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IiAGL24基因与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AGL24序列进化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3.21%.IiAGL24在菘蓝各时期的茎、叶以及初花期的根中表达显著,且随植株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其表达量增加迅速.但IiAGL24在菘蓝的花、花蕾和果实中表达不显著.结论:AGL24基因在菘蓝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表达存在差异性或特异性,其广泛表达于植物的根、茎、叶和花序中,编码典型的MADS域蛋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抗氧化剂的含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用植物油的使用量逐年增加[1]。食用植物油在日常环境条件下由于氧化会发生变质。为了阻止或延缓食用植物油的氧化,食品生产企业会人为添加抗氧化剂,延长食用植物油的保质期。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为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敲除TMS5基因获得温敏不育粳稻新材料
《中国水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温敏不育系的选育是两系杂交稻育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TMS5是控制温敏不育的重要基因,在生产上也应用较广。为了加快水稻温敏不育系的选育进程,【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武运粳7号背景下对TMS5基因进行编辑。【结果】通过测序从22株T_0代中筛选获得6株纯合的突变体,分析发现6个纯合的突变体产生了相同的遗传变异,都在TMS5基因第2外显子44 bp和45 bp之间插入碱基"A",导致翻译提前终止。通过细胞学观察和人工辅助授粉证实获得的株系花粉败育而雌配子正常发育。【结论】这些结果表明对温敏不育基因TMS5基因进行编辑可以快速获得粳型温敏雄性不育系。
关键词: 粳稻 CRISPR/Cas9 温敏雄性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辅助皂化提取禾谷镰孢菌中麦角甾醇及其HPLC分析
《分析试验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辅助皂化法提取禾谷镰孢菌中的麦角甾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对影响麦角甾醇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皂化碱含量、提取温度、液固比及超声时间进行优化,并建立其HPLC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中麦角甾醇超声提取最佳条件为碱含量0. 034 g/mL、温度36℃、液固比200 mL/g、超声时间8 min,禾谷镰孢菌中麦角甾醇提取量为0. 88 mg/g,与模型预测基本一致。麦角甾醇的线性范围为3. 125~200μg/mL,相关系数0. 9997,平均回收率在82%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KEA家族基因的克隆、鉴定及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K+/H+逆向转运体(KEA)介导细胞中K+和H+的动态平衡,在维持植物体内的离子平衡、生长发育和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模式作物拟南芥中,果树中KEA家族基因的功能依然未知.本研究以Yellow Wonder 5AF8草莓为材料,筛选并克隆KEA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鉴定和表达特征分析,为研究果树K+/H+平衡及钾素动态平衡机制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草莓基因组中检索并克隆到5个KEA家族基因,命名为FveKEA1~FveKEA5,属于典型的植物K+/H+逆向转运体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7种已报道的不同科属植物的KEA家族蛋白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25.00%的一致性,并可分为2个亚族(Group I和Group II),其中,草莓FveKEA1和FveKEA2属于Group I,只含有4个Motif基序,而FveKEA3~FveKEA5属于Group II,含有7个Motif基序;系统进化树表明草莓FveKEA2和FveKEA4分别与葡萄VvKEA2和苹果MdoKEA6紧密聚在一起,草莓FveKEA1、FveKEA3和FveKEA5分别与葡萄VvKEA1、白杨PtrKEA4、桃PpeKEA4等相应成员在遗传距离上较近;草莓KEA家族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均含有12~14个跨膜区,除FveKEA3外,均为稳定蛋白,且只有FveKEA5含有信号肽;转录表达谱分析结果揭示草莓KEA家族基因在多种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FveKEA1在5AF8草莓不同组织中的整体表达水平最高,在花瓣和未成熟果实中的表达量最为突出,其次是FveKEA4,而其他3个基因的整体表达水平相对较低.此外,在草莓KEA基因启动子区域鉴定到至少16种顺式作用元件,且均含有光感应、胚乳表达和脱落酸(ABA)响应的作用元件.
关键词: 草莓 K+/H+逆向转运体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克隆与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342是利用EMS诱变定向选育获得的甘蓝型油菜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新种质.通过M342抗性基因与敏感型油菜的AL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342的BnALS3基因存在1处SNP突变,导致编码的蛋白质第556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该突变导致基因序列对BsrD I内切酶消化的差异.为此设计了8条引物,从中筛选到引物对SU54F/SU58R在不同油菜品种中可以特异性扩增出目的片段,该片段经BsrD I酶切分型正确,从而开发了检测M342中抗性基因BnALS3R的CAPS标记.运用该标记对除草剂敏感型油菜、纯合抗性油菜及杂合抗性油菜BnALS3的基因型进行验证,并应用该标记对F2、BC1分离群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标记验证的基因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F2分离群体有Als3Als3、Als3als3、als3als33种基因型,BC1分离群体有Als3als3、als3als32种基因型,与表型鉴定结果一致,遵循单基因遗传分离规律,表明该标记可以应用于抗性基因的检测.CAPS标记的获得为抗除草剂油菜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油菜 磺酰脲类除草剂 乙酰乳酸合酶 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