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分时收集条件下稻秸理化性状变化初步研究

太阳能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茬(留茬高度50~60 cm)秸秆为对象,每间隔7 d采集秸秆样品一次,分析自然状态下留茬稻秸理化性状变化(含水率、热值及作物养分大、中微量元素含量等),同时记录气象资料(如雨日、雨量等),旨在为秸秆分时收集、秸秆热解或直燃能源化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温度较高、降雨较多季节,稻秸中钾、钙等营养元素被淋洗、秸秆灰分减少,含水率变化不大,热值、有机物质等损失较少,相关分析表明秸秆含水率与土壤含水量、空气湿度、风速等多重因素有关。初步结论:采用秸秆分时收集,可使秸秆中钾、钙等养分资源归还农田、降低秸秆灰分含量,且不影响秸秆热值。

关键词: 秸秆 高茬 含水率 热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邳州叶用嫁接银杏无性系选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银杏北方区域化嫁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在江苏邳州市银杏种质资源圃嫁接6种无性系品种,测定比较不同品种银杏的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内含物质量分数以及叶片次生代谢物质量分数,从中选择黄酮生产效益较高的无性系种类。结果表明:(1)各无性系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基本在3.5%左右,相比当年生实生银杏苗质量分数较高;(2)各无性系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在1.6 mg/g左右,相比于1年生的银杏实生苗差别不明显;(3)根据无性系黄酮质量分数将6个无性系分为两类,13#、16#、27#代表的类别黄酮质量分数较低;叶丰、大花穗、佛指类为另一类,黄酮质量分数相对较高;(4)综合分析得出,佛指类为最适于邳州产区叶用银杏繁育无性系品种,其次为大花穗品种。

关键词: 银杏 随机区组设计 黄酮苷 生理指标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甘薯香味组分差异性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个不同加工类型甘薯品种为实验材料,比较其烘烤前后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和甘薯香味组分差异,探究甘薯香味在甘薯品种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淀粉型甘薯品种香味组分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甘薯干率与芳香族类呈显著正相关性,氨基酸含量与醇类呈显著正相关。淀粉型甘薯品种香味组分中醇类和酮类少于其他类型。在12个品种中,发现苯乙醛、苯甲醛、葵醛、β-愈创木烯和石竹烯为甘薯香味共有组分。经过主成分分析,淀粉、氨基酸和粗脂肪变化量对甘薯香味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0.869、0.680、0. 645,结果证实美拉德反应和脂肪热降解是甘薯香味形成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甘薯 香味组分 营养成分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预冷对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9 CSCD

摘要:为考察真空预冷对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0、5%、10%三组不同补水率和2℃、5℃、8℃三个预冷终温对西兰花进行真空预冷处理。结果发现,补水0、5%、10%级达到预冷终温时间分别为415、245、229 s,补水量对真空室内压力影响较小,但对西兰花真空预冷的预冷时间和失水量具有重要影响。真空预冷前的补水对保持贮藏期西兰花的Vc、可滴定酸含量和感观品质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西兰花 真空预冷 补水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芜菁脆片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比较真空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变温压差膨化干燥(explosion puffing drying,EPD)、红外干燥(infrared drying,I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AD)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芜菁脆片物理性质、营养成分、微观结构等的影响,寻找最优的芜菁脆片干燥方式。使用理化分析技术测定芜菁脆片营养成分含量;色差仪、质构仪等测定物理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评分法进行感官评价;灰色关联分析与变异系数分析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的芜菁脆片的物理特性和营养成分含量均有显著变化,FD和EPD对营养成分的保留更为完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FD可使芜菁脆片形成疏松多孔蜂窝状结构,EPD可使芜菁脆片产生轻微蜂窝状效果,同时使结构更为紧密,使口感酥脆。干燥方式综合评价结果为:FD>EPD>ID>AD。但FD设备及加工过程花费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综合考虑脆片的物理特性、营养成分、微观结构、感官评价以及生产周期,可得出EPD为芜菁脆片的最适加工方式。

关键词: 芜菁 干燥方式 营养成分 微观结构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鸡及子代肉仔鸡饲粮添加外源肌苷酸对子代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种鸡及子代肉仔鸡饲粮添加外源肌苷酸(IMP)对子代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爱拔益加(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肌苷酸,试验期30 d。试验结束前1周,母鸡产蛋率到达高峰期,连续收集7 d种蛋,共3 700枚种蛋孵化,孵化结束后,依据母代分组情况,选取孵化所得1日龄健康子代肉仔鸡3 000羽,分成4组,分别记为II(母代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子代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IN(母代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子代饲喂基础饲粮)、NI(母代饲喂基础饲粮,子代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和NN组(母代饲喂基础饲粮,子代饲喂基础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5羽。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NN组相比,II、IN和NI组子代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NN组相比,II、IN和NI组子代肉仔鸡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II组腹脂率显著高于NI组(P<0.05)。3)与NN组相比,II、IN和NI组子代肉仔鸡胸肌、腿肌的红度(a*)和黄度(b*)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II组胸肌的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IN和NI组胸肌和腿肌pH45 min显著提高(P<0.05),IN和NI组胸肌pH24 h显著提高(P<0.05),II、IN和NI组腿肌pH24 h显著升高(P<0.05)。4)与NN组相比,II、IN和NI组21和42日龄胸肌和腿肌的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21日龄NI组胸肌和IN组腿肌的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II和IN组胸肌的ADSL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种鸡及子代肉仔鸡饲粮添加外源肌苷酸对子代肉仔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能够提高肌肉pH,降低胸肌L*值,提高胸肌ADSL基因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子代肉仔鸡肉品质。

关键词: 肌苷酸 母代效应 生长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烟株生长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烟叶品质及产量,研究了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烟叶农艺性状以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剂(处理T)和未施用生物菌剂(对照C)烟田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着烟株生长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团棵期达到最大,而真菌数量在旺长期达到最大。宏基因组微生物分类测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属水平上。Sphingomonas(鞘氨醇单孢菌属)作为降解土壤有毒物质最有效的细菌属,成熟期处理T比对照C高15.53%;Gibberella(赤霉菌属)作为促进植物生长的真菌属,旺长期处理T比对照C高1 058.60%,且这个时期烟株的农艺性状也表现为处理T优于对照C。处理T烟叶产值比对照C高77.69%。可见,通过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有益菌的含量,改善烟草的农艺性状,进而提高烤烟的产量。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菌肥 烟草 根际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压结合处理对低温火腿中耐压腐败菌的抑制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热压结合处理(50℃,350 MPa保压10 min)对低温火腿中绿色魏斯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的抑制作用。通过薄层平板计数法对热压结合处理的杀菌效果进行判断,使用流式细胞技术判断细胞的生理状态,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热压结合处理对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压结合处理后,绿色魏斯菌和肠膜明串珠菌的存活率分别为-4.74和-6.61lg(CFU/m L),其生长变得迟缓,对数期生长速率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热压结合处理对两种菌的形态造成明显的变形,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细胞内部出现团状聚集和透电子区。热压结合处理对细胞膜产生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变大,导致细胞外紫外吸收物质也极显著增加(p <0.001),细胞处于亚致死状态。热压结合处理会对细胞膜产生一定的形变及损坏,使得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流出,同时细胞内部也会发生蛋白变性和细胞质皱缩,达到抑制耐压菌生长繁殖的目的。

关键词: 热压结合 绿色魏斯菌 肠膜明串珠菌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粪堆肥过程中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业饲料中,存在滥用或超剂量使用微量元素如Cu、Zn、Fe、As添加剂的现象,导致畜禽粪便以及以畜禽粪便为来源的有机肥重金属的积累。研究堆肥过程中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对于畜禽粪便有机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鲜猪粪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到含水率在60%左右,用于进行55天的好氧堆肥。猪粪∶砻糠比例为6∶1 (鲜重)混匀,每周翻堆一次,每天测定温度,分别在堆肥第1、13、23、28、41和55天的上午10:00—11:00,取样测定含水量、pH值、全氮、总有机碳(TOC)、全磷、全钾以及Cr、Cd、Cu、Mn、Ni、Zn、Pb、Hg、As总量和有效态Cu、Mn、Zn含量。【结果】1)随着堆沤进程的延长,全氮先升高再下降,其峰值出现在第23~28天,之后缓慢下降;全磷与全钾逐渐升高,其峰值均在第41天、之后趋于稳定;TOC不断减少,28天以后趋于平稳。C/N先下降,第23天以后保持稳定,堆肥结束时维持在15.12、达到腐熟要求。2) 9种金属元素的总量变化各不相同,含量分别为Cr6.99~10.43 mg/kg、Cu 106.01~120.81 mg/kg、Mn 663.51~899.48 mg/kg、Ni 11.32~20.67 mg/kg、Zn1245.18~1552.13 mg/kg、Pb 0.09~0.56 mg/kg、As 0.58~1.25 mg/kg,Cd、Hg未检测出。Cr和Ni先下降、升高、再下降直至平稳,其峰值均在第23天,第28天以后趋于平稳。Cu、Mn和Zn不断升高到后期显著升高、其峰值均在第41天。As先下降再升高、在第28天以后基本平稳。Pb总体是下降,在第13天和23天其含量分别比第1天显著下降61.22%和81.63%,在第41天以后其含量未检出。有效Cu、Mn、Zn的含量远低于元素总量,分别在2.35~5.79 mg/kg、17.82~20.28 mg/kg和47.39~70.29 mg/kg。有效Cu、有效Zn总体先升高、再下降直至平稳,峰值都在第13~23天,第28天显著下降但是此后基本平稳。有效Mn总体变化不大,只在第41天显著上升。3)有效Cu与有效Zn、有效Zn与有效M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全钾、全磷、Cu、Zn、Mn与TO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说明全钾、全磷、Cu、Zn与Mn含量的升高由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矿化引起。而有效Cu、有效Zn、有效Mn与TOC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从23天到28天,高温的平均温度和持续时间符合畜禽粪便无害化的要求,C/N和全氮都维持在相对理想的水平,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基本达到稳定,表明28天是堆肥腐熟的关键时间节点。

关键词: 猪粪 堆肥 养分 重金属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高效吸收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氮高效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及其与氮素吸收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于2012-2013年,以114个染色体单片断代换系水稻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产量、氮磷吸收利用等性状,并以成熟期吸氮量和产量将供试材料聚类分成6种不同氮效率类型水稻。结果表明,供试群体成熟期吸磷量差异较大,变幅为2. 54~5. 46 g·m~(-2);氮高效水稻成熟期吸磷量显著高于其他氮效率水稻,增幅达8. 99%~47. 24%;氮高效水稻结实期总吸磷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水稻,各器官吸磷量也有相似的趋势;氮高效水稻单茎吸磷量、干物质量大;吸磷量影响因子对成熟期吸磷量的贡献表明,结实期吸磷量、穗吸磷量、全株含磷率、单穗吸磷量、吸磷强度均高于同组因子,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氮高效水稻磷素利用效率除吸磷增量籽粒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外,其他各指标均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成熟期吸磷量和吸氮量均对产量有正向促进作用,吸氮量贡献更大。综上,氮高效水稻无论是全株还是各器官成熟期磷素吸收量均较大,结实期表现的更明显,但磷素利用效率中等;氮高效水稻磷素吸收能力强与其单茎吸收量、吸氮强度大有密切关系;氮高效水稻磷素吸收与氮素吸收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水稻磷素高效吸收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氮高效水稻 磷素吸收 磷素利用 氮磷关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