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季节变化对杂交鲟鱼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杂交鲟鱼(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样品,分析比较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矿物元素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鲟鱼肉脂肪含量季节变化特点明显,以秋季鲟鱼肉脂肪含量为最高(P<0.05),而后依次为冬季、春季、夏季的鲟鱼肉;蛋白质含量以冬季鲟鱼肉最高,春季、夏季、秋季鲟鱼肉依次下降;春季鲟鱼肉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但秋季鲟鱼肉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最高,冬季鲟鱼肉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最高;夏季、秋季鲟鱼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及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冬季、春季(P<0.05),脂肪酸不饱和度受季节影响差异并不显著(P>0.05);矿物元素含量在春、夏两季鲟鱼肉中较高。季节对鲟鱼肉的营养组成影响明显,分析不同季节杂交鲟鱼肉的营养组成,可为后续开发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在加工中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季节的养殖鲟鱼。

关键词: 杂交鲟 营养成分 季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嘴结构对网衣清洗装备水下空化特性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淹没环境下喷嘴高压射流空蚀的作用机理及沿程参数作用,基于空泡演变过程,利用有限体积法采用混合多相流模型对网衣清洗装备喷嘴空化程度、速度分布及射流空蚀强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喷嘴空化初生、生长及溃灭主要发生在流场外围区域,实验样靶空蚀区以圆环形式呈现,在圆环冲蚀区内分布密集的冲蚀凹坑,中心区域有明显的冲蚀斑痕;空蚀强度受喷嘴结构参数影响较大,与入口直径D=4~6 mm喷嘴比较,D=3 mm喷嘴最大气相体积分数提升了6.4%~19.5%;喷嘴出口扩口角结构大幅度提升了喷嘴空化强度,在样本值内30°出口角喷嘴空蚀效果最佳;相同喷嘴缩口直径下,长径比n=3~6范围内,长径比的增大提升了喷嘴的空化强度;喷嘴直径D、出口角度α、长径比n对空蚀作用的影响程度顺序为α>D>n。

关键词: 网衣清洗 空化射流 有限体积法 结构参数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鲎消化道发育组织学观察

海洋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15日龄~2龄及成年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5日龄,消化道组织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分化,为一管道状结构,此时黏膜上皮清晰可见,且出现黏膜皱褶;26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均出现深色条带,肌纤维增多;30日龄,中肠和直肠的黏膜上皮顶部出现纹状缘,肌层纤维束增厚;60日龄,食道和胃的黏膜上皮边缘层的深色条带发育为纹状缘;70日龄,中肠和直肠黏膜皱褶增高,数量增加,纹状缘着色加深;2龄(约90日龄),消化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组成,食道、胃、中肠、直肠的组织结构可明显区分;成年个体,其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各层组织均较前期明显增厚,为完整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中国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在2龄时基本发育形成,与其2龄开口摄食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研究丰富了中国鲎的基础生物学内容,可为今后开展消化生理、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国鲎 消化道 发育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低钠咸味剂腌制大黄鱼片的贮藏品质比较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两种低钠咸味剂腌制处理对大黄鱼片贮藏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本实验室开发的低钠咸味剂A(氯化钠3.52%、氯化钾3.09%、葡萄糖酸钠0.60%)和低钠咸味剂B(氯化钠3.52%、氯化钾3.09%、葡萄糖酸钠0.60%、YE 0.30%、壳聚糖1.48%)分别腌制大黄鱼片,采用真空包装、气调包装和普通包装对腌制大黄鱼产品进行包装,分析其在4与-3℃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并以7.50%的食盐腌制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无论采用哪种包装方式和贮藏条件,低钠咸味剂B腌制的大黄鱼片品质均优于低钠咸味剂A和对照组。产品在-3℃贮藏的品质变化速率均低于4℃贮藏的。低钠咸味剂B腌制大黄鱼片,采用气调包装在4℃贮藏的货架期是12 d,比真空包装延长1 d,也比低钠咸味剂A组延长货架期4 d;在-3℃贮藏的货架期是38 d,比真空包装延长20 d,比低钠咸味剂A组延长货架期10 d;且产品在外观、气味及色泽的感官评分均优于低钠咸味剂A组和对照组。本研究为减盐减钠的鱼类腌制加工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其在产业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低钠咸味剂 大黄鱼片 贮藏温度 包装方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方格星虫矿物元素组成及其生物富集特征

中国海洋药物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方格星虫体壁肌肉和体腔液中的矿物元素组成及其与沉积物生境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方格星虫体内矿物元素开发利用和沉积物内元素的生物富集特征分析提供依据。方法在无扰动养殖区(N)、高强度采挖区(H)、中等强度采挖区(R)收集方格星虫和沉积物样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中的矿物元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生物富集系数探讨方格星虫体壁元素与环境沉积物的关系。结果方格星虫肌肉中矿物元素含量表现为钾>钠>镁>钙>铁>锌>铜>锶>砷>硒等,体腔液中的矿物元素含量表现为钠>钾>镁>钙>铁>锶>锰>硒>砷>钒>钼>铅>镉>钴。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方格星虫肌肉钒元素含量和体腔液中的镉、钙元素均与沉积物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方格星虫体壁肌肉中生物富集系数较高的矿物元素包括钾、镉、铜、硒、钼、锡和砷等,体腔液中生物富集系数较高的矿物元素包括钾、镉、钙、钠、锶等。不同处理组方格星虫体壁、体腔液中的矿物元素富集系数均表现出相近的变化趋势。高强度采挖组(H组)方格星虫体壁肌肉中的钾元素生物富集系数显著高于无扰动养殖组(N组)和中等强度采挖组(R组),而H组的镉、铜、钼生物富集系数显著低于N和R组(P<0.05)。高强度采挖组(H组)方格星虫体腔液中的钾、锶元素生物富集系数显著高于无扰动养殖组(N组)和中等强度采挖组(R组),而H组的镉、铜元素生物富集系数显著低于N组和R组(P<0.05),不同采挖方式可能影响了相关元素的分布或结合状态。结论方格星虫体壁和体腔液矿物元素组成丰富,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方格星虫对于不同元素的生物富集能力不同,部分元素含量受环境沉积物的影响。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体壁肌肉 体腔液 矿物元素 沉积物 生物富集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不同形态锰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21 CSCD

摘要:利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和两步提取法对2011年4月(春)、8月(夏)、10月(秋)和2012年1月(冬)桑沟湾海域溶解态无机锰(DIMn)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桑沟湾4个季节(春季至冬季,后同)DIMn浓度呈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点,其平均浓度分别为(60.5±43.1)nmol/L、(42.0±30.5)nmol/L、(23.4±11.2)nmol/L和(18.2±13.5)nmol/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即春季最高,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与相邻的俚岛湾和爱莲湾相比,桑沟湾春季、夏季DIMn的浓度较高,秋季、冬季则没有显著性差异.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总Mn在4个季节的含量分别为(861±308)mg/kg、(915±322)mg/kg、(589±108)mg/kg、(653±185)mg/kg,表层沉积物中醋酸提取态Mn在4个季节的含量分别为(500±272)mg/kg、(502±232)mg/kg、(322±81)mg/kg、(345±91)mg/kg,两者均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点.醋酸提取态Mn的含量在春季、夏季要显著高于秋季、冬季.悬浮颗粒物的吸附和浮游生物的利用是影响桑沟湾DIMn浓度与分布的重要因素.桑沟湾DIMn的源主要包括河流及地下水输送、大气输送、沉积物-水界面释放;汇主要包括养殖生物的清除、向黄海的输送等.简单箱式模型收支计算结果显示,桑沟湾DIMn的源略大于汇,表明除了养殖生物的清除和向黄海的输送,桑沟湾DIMn还存在其他汇.本研究的结果为桑沟湾DIMn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溶解态锰 沉积物 分布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收支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磺酸对花鲈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 (N0)、0.4%(N1)、0.8%(N2)、1.2%(N3)和1.6%(N4)的5组试验饲料,投喂均质量(7.2±0.07) g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56 d,研究其对花鲈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牛磺酸可提高花鲈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摄食率,其中N2、N3和N4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牛磺酸可显著提高全鱼的粗蛋白含量并降低粗脂肪含量(P<0.05);牛磺酸可显著提高花鲈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牛磺酸添加组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2、N3和N4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牛磺酸添加组的溶菌酶活性、免疫球蛋白M (IgM)和补体4 (C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牛磺酸可显著提高花鲈肝脏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浓度(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增重率为目标,花鲈对牛磺酸的最适需求量为0.85%。

关键词: 花鲈 牛磺酸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抗氧化能力 免疫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升温方式对鲢鱼肌球蛋白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升温方式对肌球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本实验比较和分析了不同升温条件(空白(传统水浴二段加热,即水浴40℃加热30 min,90℃加热20 min);低温段和高温段分别采用水浴升温(water bath heating,WH)、微波升温(microwave heating,MH)或微波辅助水浴升温(microwave assistant water bath heating,MWH)3种方式升温至40℃或90℃,到达此温度后再置于水浴锅中加热)对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肌球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浊度、溶解度、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H和MWH与WH相比显著缩短了升温时间,提高了加热效率;低温段MWH促进肌球蛋白展开,WH的肌球蛋白变性程度大,高温段MH的肌球蛋白变性程度高,二级和三级结构对微波敏感,暴露更多的氨基酸残基。MWH在提高升温速率的同时避免了升温速率过快,低温段采取MH或MWH有利于凝胶化,高温段采取WH能够促进肌球蛋白聚集。

关键词: 肌球蛋白 水浴升温 微波升温 微波辅助水浴升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图们江大麻哈鱼的个体繁殖力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图们江大麻哈鱼的个体繁殖力,为大麻哈鱼资源管理及增殖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20年10月中上旬,在图们江珲春段随机选取114尾性腺成熟度介于Ⅳ~Ⅴ期的雌性大麻哈鱼,采用称质量法统计繁殖力,包括年龄、叉长、体质量、净体质量、肝质量、卵巢质量、性成熟系数、肝质量系数和肥满度等生物学指标,并分析个体繁殖力与各项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图们江大麻哈鱼114尾雌性样本由2+~5+龄4个龄组组成,其中4+、5+龄个体偏少,仅占29.83%,叉长与体质量呈线性相关;3+龄组个体对种群繁殖贡献率最大,为42.97%;个体绝对繁殖力为1 061.52~5 028.29粒,平均2 920.12粒;叉长相对繁殖力为17.75~74.60粒/cm,平均45.72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0.46~1.47粒/g,平均1.08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叉长相对繁殖力与年龄、叉长、体质量、肥满度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二次函数,与卵巢质量、性成熟系数拟合度最好的方程为幂函数,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肝质量和性成熟系数拟合度最好的为幂函数,与卵巢质量拟合度最好的为对数函数.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图们江大麻哈鱼个体绝对繁殖力、叉长相对繁殖力、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受卵巢质量和年龄的影响较大.图们江大麻哈鱼个体繁殖力低于乌苏里江、黑龙江和绥芬河群体.[结论]图们江大麻哈鱼中4+、5+龄个体偏少,种群低龄化现象严重,应重视和加强其种群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在实际调研中可用年龄、卵巢质量与绝对繁殖力之间的关系来快速估算图们江大麻哈鱼的种群繁殖力.

关键词: 图们江;大麻哈鱼;繁殖力;资源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滑动窗口导纳技术反演西太平洋中部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太平洋中部地区是西太平洋板块边缘沟-弧-盆体系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地质特征与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展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研究对于认识该区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采用滑动窗口导纳技术,并在挠曲模型中考虑了表面荷载和内部荷载同时存在的情况,计算得到该区域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的Te值整体上为0~50 km,其变化基本上与构造单元相吻合,且与主要的构造边界密切相关。除海底火山具有相对较小的Te值(15~20 km)外,太平洋板块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岩石圈强度(25~30 km)。马里亚纳海沟和菲律宾海沟的岩石圈强度从外隆起到海沟方向表现为明显的减弱,表明岩石圈由外隆起向海沟发生了弱化。帕里西维拉海盆西部相较于东部具有较弱的岩石圈强度,这可能与海盆的非对称扩张有关。卡罗琳板块的岩石圈整体上表现为相对均一的低Te值特征(<15 km)。欧里皮克海隆、卡罗琳海岭和索罗尔海槽的Te值为3 km,这可能是强烈的火山作用所导致的结果。

关键词: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滑动窗口导纳法 表面荷载 内部荷载 西太平洋中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