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579条记录
硼水平对不同类型西瓜生长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栽培西瓜品种‘黑美人’、籽用品种‘建籽’和野生品种‘勇士’为试材,设0、0.05、0.2、0.6 mmol/L H3BO34个浓度,其中0.05 mmol/L H3BO3为对照,研究硼胁迫对不同类型西瓜生长的影响,分析其硼效率差异。结果表明:缺硼胁迫(0 mmol/L H3BO3)对西瓜地上部有明显抑制作用,症状多位于顶端新叶;高硼胁迫(0.2、0.6 mmol/L H3BO3)严重危害西瓜地下部,其症状出现时间均较早,且多见底部老叶,逐步向上发展,阻碍其他部位的正常生长。缺硼与高硼胁迫均降低了西瓜株高、茎粗、根长,0、0.6 mmol/L H3BO3处理对西瓜株高、茎粗、根长的降低幅度较大。高硼胁迫对3种类型西瓜根系的生物产量影响较大,而缺硼胁迫下西瓜根系的生物产量降低幅度较小。‘黑美人’在缺硼胁迫和高硼胁迫下根系活力均出现下降,下降幅度较一致;‘建籽’‘勇士’在高硼胁迫下根系活力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远大于缺硼胁迫。不同类型西瓜存在着硼效率差异,籽用西瓜‘建籽’和野生西瓜‘勇士’硼效率较高,栽培西瓜‘黑美人’硼效率较低。

关键词: 西瓜 ‘黑美人’ ‘建籽’ ‘勇士’ 生长 生物产量 硼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本研究对福建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中的主要滋味和香气品质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和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茶叶主要滋味品质成分的主成分分析(PCA)可将全部供试茶样划分成3种类群:Ⅰ型: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Ⅱ型:乌龙茶和中、小开面2~4叶鲜叶样;Ⅲ型:红茶。采用偏最小二乘增强判别分析(PLS-EDA)可进一步放大不同类群茶样的组间差异,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有较高含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s),而红茶中多酚类(TPs)和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相对较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二维散点视图可作为茶叶分类识别的一种重要判别工具。4种茶类以乌龙茶的香型种类最为丰富,绿茶与鲜叶原料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较为接近,白茶与红茶香气组成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相似特征。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苯乙腈、4-乙基苯甲酸-2-苯基乙酯类似物、反式-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等可视为乌龙茶有别于其他3种茶类(绿茶、白茶和红茶)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本研究结果为茶叶化学分类及其工艺品质的目标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茶叶加工 茶叶种类 化学成分 香气组分 模式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链棒束孢hsp90基因的克隆及冷热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分析

菌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本地Blast筛选转录组数据库方法,首次克隆了环链棒束孢热休克蛋白90基因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Ichsp90(Gen Bank登录号KT944289)。克隆结果表明,该序列含有2 284个碱基,包括一个含2 097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99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的分子量为79.23k Da,等电点(p I)为4.86,且含有5个Hsp90家族特征基序和胞质特征序列MEEVD,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丝状真菌相似性在92%–96%之间。用q RT-PCR方法分析了冷热胁迫下,该基因在环链棒束孢中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4℃冷胁迫下15min检测到Ichsp90表达量下降到最低点,为对照的-1.8倍;随后表达量开始上升,至120min表达量是对照的1.07倍。在39℃高温胁迫下,60min Ichsp90表达量达到最高峰,为对照样品的5.02倍;随后表达量开始下降,至110min为对照样品的2.46倍。因此推测,Ichsp90基因在环链棒束孢抵抗外界温度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环链棒束孢 热激蛋白90 温度胁迫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原胶的流变性及与魔芋胶等的协效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前期筛选获得一株多糖胶质高产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所产的黄原胶FJAT-10151-DTJZ的品质,为该黄原胶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通过分析浓度、剪切速率、p H、加热温度、时间、冻融处理等对FJAT-10151-DTJZ粘度的影响研究其流变性,并研究其与结冷胶、黄原胶、凝胶多糖、瓜尔豆胶、刺槐豆胶、魔芋胶、果胶和壳聚糖8种胶的协效性。实验结果表明,FJAT-10151-DTJZ溶液的粘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为非牛顿流体;当FJAT-10151-DTJZ的浓度为1%时,其粘度为343 m Pa·s;p H、冻融对FJAT-10151-DTJZ的粘度影响不大;FJAT-10151-DTJZ的最佳加热温度为75℃;粘度随加热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当加热温度为75℃,加热时间为150 min,1%浓度的FJAT-10151-DTJZ溶液的粘度为808 m Pa·s。FJAT-10151-DTJZ只与魔芋胶有强烈的协同增效作用,与壳聚糖、结冷胶、黄原胶、凝胶多糖、瓜尔豆胶、刺槐豆胶、果胶无协效性。

关键词: 黄原胶 流变性 地毯草黄单胞菌 协效性 魔芋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是羊传染性脓疱(羊口疮)的病原,能够感染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刍动物,也能够感染人,主要引起口腔黏膜、眼睛、外阴、蹄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疣状痂皮,病畜因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论文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特征、致病性、致病机理、免疫机理、免疫逃逸机制、检测方法和疫苗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 致病机理 免疫机理 检测方法 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不同叶位叶片功能性状与光合特性研究

茶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面积(LA)、叶形指数(LI)、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光合特性,并研究了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的LA、LMDC、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由第1叶至第6叶基本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新梢中部3~4叶达到峰值,第1叶和第6叶显著降低(P<0.05);不同叶位叶片LI和SLA基本呈现随着叶位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第6叶的SLA均显著高于其他叶位(P<0.05);第1~4叶的Chla、Chlb和Chl含量较高,第6叶Chla、Chlb和Ch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叶位(P<0.05),Car变化趋势不明显。LA与LI、LDMC、Chla、Chlb、Chl和Car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I与其他指标不相关(LA除外);SLA与LDMC、Chla、Chlb、Chl、Car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C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DMC与Chla、Chl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hla、Chlb、Chl和Car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n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Gs和Tr与叶片功能性状不相关。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茶树新梢第3~4叶具有相对较大的LA和较强的光合能力,LDMC积累较大,可以作为表征茶树光合能力的供试叶片;SLA、LDMC和光合色素含量与Pn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茶树光合能力的指标。

关键词: 茶树 不同叶位 叶片功能性状 光合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乳杆菌HLX37降胆固醇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LX37是从福建南平地区农户自然发酵的酸乳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植物乳杆菌,本文对该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和体内外降胆固醇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LX37菌株在p H为3.0和胆盐浓度为3.0 g/L环境下培养4 h的存活率分别为59.1%±4.8%和48.2%±4.9%,且对添加胆盐的MRS+CHOL培养基中胆固醇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24 h和48 h降解率分别达37.33%±2.55%和44.72%±2.74%);连续灌胃HLX37发酵酸奶65 d可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而将该酸奶灭活后,其降胆固醇效果显著下降(p<0.05),说明HLX37活菌能够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综上,HLX37菌株在体内外均显示出良好的降胆固醇活性,具有较大潜力应用于功能性发酵食品的生产中。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HLX37 酸奶 降胆固醇活性 酸耐受性 胆盐耐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对红曲黄酒酿造品质及寒热性影响研究

茶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红曲黄酒的热性,在传统红曲黄酒酿造工艺基础上引入绿茶共发酵技术,研究其对红曲黄酒酿造品质及寒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落缸时添加绿茶共发酵可丰富红曲黄酒的风味,抑制红曲黄酒的酸化,降低红曲黄酒的热性。绿茶的适宜添加量为1.0‰,发酵后的黄酒出酒率为传统黄酒的1.12倍,总酸含量降低9.65%,总酚含量提高13.3%,寒热指数下降43.09%,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酿造的红曲黄酒新产品物性温和、口感酸涩适中、酒香茶香协调,且不失红曲黄酒典型性风格。该研究为研发温和型红曲黄酒新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红曲黄酒 绿茶 寒热性 风味 抑制酸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海盐碱地火龙果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沿海盐碱地火龙果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培土改良、品种选择、小苗定植、肥水管理、植株修剪、疏花疏果、人工授粉、套袋、病虫害防治及防寒防冻等。同时筛选出了"银龙"和"白玉龙"两个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火龙果品种供示范推广。分析了沿海盐碱地种植火龙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火龙果 盐碱土 栽培技术 高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联合收获机的花生适机栽培技术研究简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花生机械化收获地面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行距(A)、种植方式(B)、肥料用量(C)和追肥方式(D)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同时采用联合收获机对不同种植方式的花生进行机械收获,测定地面损失率以验证最佳的种植方式.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花生籽仁产量效应主次排序为A>C>B>D,以处理6(A2B3C1D2)的小区平均籽仁产量最高,但根据K均值大小选出的最优组合为A2B3C1D3,即:花生品种福花8号在沙性土壤中栽培,在基本苗27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以畦宽90cm(含沟30cm),畦面宽55cm、行距33cm,组合交错(719cm)种植,全生育期施用纯N 52.5kg·hm-2(N∶P2O5∶K2O=1∶1.2∶0.8,其中P肥全部用作基肥,N、K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为1∶1),花生出苗后13d采取畦边撒施(覆土)的方式追施苗肥,盛花期叶面撒施450kg·hm-2石灰的种植方式为佳.机械收获地面损失测定结果,组合交错种植方式的地面损失率是传统等位等距种植方式的1/6,是等距交错种植方式的2/5.

关键词: 机械化 花生 栽培技术 损失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