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茶枝浸提液对茶薪菇菌丝酚类物代谢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未添加油茶枝浸提液的培养基为对照,比较添加2%,4%,8%油茶枝浸提液的茶薪菇液体培养效果,探讨对菌丝生物量、胞内外总酚含量,以及菌丝体提取液和发酵液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抗脂质过氧化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枝浸提液作为营养添加底物,可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及其对酚类物的代谢转化,且作用效果随添加水平而增强,以8%添加量为最佳。浸提液的营养底物具有明显的优化菌丝的体外抑制卵黄脂质过氧化作用,8%添加组较CK组提高89.4%;菌丝的体外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却依添加水平而降低,8%添加组较CK组降低25.7%。受基质浸提液对菌丝胞外代谢转化作用的影响,发酵液中残留总酚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特性随添加水平而提高,尤以对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优化效果明显。研究证实,8%油茶枝浸提液为最佳添加水平。


槐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注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槐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对槐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槐猪和杜洛克猪分别获得36 177 844和34 496 450条可用读段,且与猪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分别为78.71%和80.09%.槐猪和杜洛克猪间共有953个差异表达基因,以杜洛克猪为对照组,槐猪与之相比,有589个上调基因和364个下调基因.槐猪和杜洛克猪的差异表达基因共分类到48个基因本体(GO)条目中,其中,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12个和生物学过程23个.显著富集的KEGG通路共计6个,其中,PPAR信号通路是与调节脂类代谢显著相关的通路.


茶树抗寒基因CsCBF1与CsICE1低温下的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茶树抗寒转录因子基因CsCBF1与CsICE1的表达特性,以茶树幼苗为试验材料,根据其他已知植物的抗寒转录因子基因CBF1与ICE1序列,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得茶树中相对应的同源基因CsCBF1与CsICE1的保守区域,长度分别为456 bp与643 bp,经比对确定为CBF与ICE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中CsCBF1与CsICE1型基因,因此命名为CsCBF1与CsICE1。荧光定量PCR分析CsCBF1与CsICE1基因在冷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发现其在4℃处理8 h时表达量最高;在茶树叶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根、茎、花。低温下CsCBF1与CsICE1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在抗寒性较强的种质(0306I和黄旦)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抗寒性相对较弱的种质(0306F和0306D)。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CsCBF1与CsICE1基因在茶树耐低温胁迫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不同播期对秋植超甜玉米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秋季生产条件下,探讨不同的播种期对超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影响:通过不同播种期各品种产量的多重比较,在福建适当迟播,可以提高产量;通过不同品种在不同播种期的产量情况的多重比较,在试验设计的5个播种期中,早熟品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不断提高;中、晚熟品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后略微减少;(2)品质影响:播种期对果皮厚度和含糖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水分含量和皮渣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晚播可以提高水分的含量,从而延长采收期,秋植超甜玉米最适采收期平均可以达8d,长于春播的2~4d


乙酰甲喹在美洲鳗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水温(25±1)℃条件下,分别采用口灌和浸浴的给药方式,以120mg·kg~(-1)的单剂量混饲口灌及5mg·L~(-1)浸浴18h给予乙酰甲喹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肌肉、肝脏及肾脏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不同给药方式下乙酰甲喹在美洲鳗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原药在美洲鳗鲡体内吸收良好、代谢快、体内残留少。口灌给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达峰时间T_(max)为0.75h,达峰质量浓度C_(max)为4 115μg·L~(-1),消除相半衰期T_(1/2)为7.40h,总体消除率CL/F为41.89L·kg~(-1)·h~(-1),72h后血浆、肌肉、肝脏及肾脏中几乎检测不到原药;浸浴给药血浆中药物浓度于0.25h达峰,达峰质量浓度C_(max)为435.6μg·L~(-1),消除相半衰期T_(1/2)为0.26h,总体消除率CL/F为1.241L·kg~(-1)·h~(-1),2.5h后各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原药。2种方式给药乙酰甲喹在美洲鳗鲡血浆中分布均符合药动学一室开放模型。


两面针花粉活性与形态特征研究
《中草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进一步认识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花粉粒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法采用离体培养法测定花粉粒活性,并应用"3414"试验设计对培养条件:蔗糖质量分数、硼酸(HBO3)质量浓度、氯化钙(Ca Cl2)质量浓度3个因素进行筛选,同时与碘-碘化钾(I2-KI)、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花粉活性的方法比较,建立测定花粉活性的适宜方法。然后应用所建立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保存方法、保存时间对花粉粒活性影响。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大小、形态等特征。结果 I2-KI染色法、TTC法2种方法不适合两面针成熟花粉活性的测定。离体萌发法中最佳的组合为10%蔗糖+0.1 mg/m L硼酸+0.1 mg/m L氯化钙,测定萌发率可达66.67%。两面针花粉活性24 h内最高,4℃的低温条件下可保持约15 d,而冷冻和常温条件不太适合其保存。花粉粒形态为长椭球形,具有3个萌发沟,表面有网状纹饰。结论初步建立了两面针花粉粒活性测定方法、贮藏条件,为了解两面针花粉粒生理特性、品种选育及分类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两面针 花粉粒 活性 形态特征 碘-碘化钾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


添加不同猪垫料用量对平菇中的各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平菇为试材,以添加不同猪垫料用量(10%,20%,30%,40%)为处理,研究了猪垫料用量对平菇各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以期为利用猪垫料大面积栽培平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猪垫料处理的平菇子实体甜味氨基酸总量、硫氨基酸总量、支链氨基酸总量、芳香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与垫料用量呈明显的抛物线关系,随垫料用量比例的增加而增高,但垫料用量比例增到20%后,各氨基酸总量反而降低,且其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各类指标选出最适宜猪垫料用量为20%。


水稻幼穗分化特异性启动子pRFL的克隆和特征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能够驱动基因在特定的时期和部位表达,克服组成型启动子启动的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中非特异、持续、高效表达所造成的浪费,是基因工程技术最重要元件之一.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水稻基因组中克隆了幼穗分化特异表达基因RFL翻译起始位点上游2 001 bp的启动子序列,命名为pRFL.生物信息分析显示,该片段含有36个转录起始核心启动子元件TATA-box和多个启动子增强子区顺式作用元件CAAT-box,以及多个光反应调控元件和植物激素响应元件等.将其与GUS基因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导入水稻"日本晴",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转基因水稻植株叶片、茎均无GUS显色,花序及发育中的小花有较强表达;荧光定量PCR测定幼穗GUS基因转录活性,显示pRFL驱动的GUS基因表达量比actin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表达量高2.9倍.上述结果初步证明了pRFL为幼穗分化特异性启动子.


福建省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甲霜灵和嘧菌酯对福建省大豆疫霉菌的毒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3—2015年采自福建省大豆主产区180个大豆疫霉菌株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甲霜灵对180个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2044±0.0243)mg/L,其中厦门云洋的菌株较漳州榜山和罗坑的菌株敏感。嘧菌酯对180个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0952±0.0924)mg/L,其敏感性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可作为大豆疫霉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监测的敏感性基线。[结论]福建省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均敏感,但甲霜灵的抗性呈上升趋势,具有较大的抗性风险。


3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瘤胃降解特性比较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瘤胃尼龙袋法,研究"美克斯"、"海里克斯"和"特高"3个多花黑麦草品种拔节期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CP)等养分的瘤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美克斯"和"海里克斯"的DM和NDF快速降解组分和慢速降解组分均高于"特高",而CP的快速降解组分和慢速降解组分大小则是"美克斯">"海里克斯">"特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DM有效降解率为"美克斯">"海里克斯">"特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美克斯"NDF可降解程度和有效降解率均为最高,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从3个多花黑麦草品种间营养成分的瘤胃降解特性综合比较,在瘤胃中的降解效果排序为"美克斯">"海里克斯">"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