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579条记录
9个龙眼杂交新品种(系)的设施栽培高接换种试验初报

中国南方果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龙眼特晚熟栽培区福安市坂中乡进行9个龙眼杂交新品种(系)的设施栽培,以露地栽培福晚1号和福晚3号为对照,比较其高接换种后的嫁接亲和力、枝梢生长量、早结性、丰产性等。结果表明,福早4号和福晚3号在立冬本上嫁接亲和力弱,其他7个品种(系)的嫁接亲和性良好;大棚内品种间枝梢长度、枝梢粗度、复叶数、枝梢高度增长量等性状差异明显,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对枝梢生长的短期内影响差异不显著;品种间早结性表现出强(抽穗率≥75%)、中(抽穗率≥10%,<50%)、弱(抽穗率<10%)的极显著差异。根据9个龙眼品种(系)的综合表现,初步筛选出树姿开张、早结丰产、果实品质好的中晚熟新品种(系)福晚8号和树势旺盛、果穗成串、大果优质的晚熟新品种福晚10号,可作为龙眼大棚栽培的适宜品种。

关键词: 龙眼 设施栽培 品种比较 早结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青枯病植物疫苗菌株FJAT-1458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发酵过程状态参数研究简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对番茄青枯病植物疫苗菌株FJAT-1458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和发酵过程状态参数研究.采用摇瓶培养和单因素试验研究菌株FJAT-1458的培养条件,确定最适培养基为SPA(蛋白胨5g·L-1,蔗糖20g·L-1,KH2PO40.5g·L-1,MgSO40.25g·L-1),最适培养温度为30℃,250 mL三角瓶最适装液量为35 mL.用50L发酵罐发酵FJAT-1458,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FJAT-1458的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06h为发酵适应期、636h为对数生长期、3660h为稳定生长期,72h后为消亡期.发酵过程中,菌体的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变化小,介于0.8320.855,方差分析表明其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液pH值从7.23上升至8.78;菌体细胞为短杆状,大小为(1.01.5)μm*(0.50.8)μm,随着发酵进程,细胞颜色变深,发酵后期细胞开始变形、裂解.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 青雷尔氏菌 植物疫苗 培养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南冷浸田治理利用研究进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浸田是我国江南地区主要的一类低产水田,因其撂荒普遍,但增产潜力巨大且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而受到关注。冷浸田形成是气候、地形、水文、人为管理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受常年地表水和地下水浸渍影响,冷浸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了系列变化,呈现"冷、烂、毒、瘦"障碍特征,如水土温度低、土壤浸水容重低、亚铁、有机酸及还原态硫等还原性物质含量高、有机碳含量高但活性有机碳及有效养分缺乏或失衡、微生物区系少等。通过稻田潜育层与土壤还原性物质、地下水位等指标可诊断冷浸田并可评价土壤质量。冷浸田的治理利用包括工程措施、农艺措施与生物措施等综合技术,涉及明沟暗管、适生品种、水旱轮作、垄畦耕作、平衡施肥与土壤改良剂等。除了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外,因地制宜利用是提高冷浸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点,展望了今后冷浸田治理利用的研究重点与对策建议,包括研究不同渍水状态与干湿交替下土壤结构和土壤有机质组分差异;加强长期渍水状态的冷浸田甲烷排放特征研究;加强冷浸田潜育化过程厌气性的微生物与其产生的相关酶的生态学过程研究,强化微生物学调控改良冷浸田;此外应针对不同生态类型与生产条件的冷浸田加强技术集成与政策扶持。

关键词: 冷浸田 土壤改良 障碍因子 治理利用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年福建莲雾冻害调查及灾后管理技术

中国果树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6年1月下旬福建省遭遇强寒潮天气,2月上旬和3月上中旬对全省莲雾主要种植区的受冻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冻害后莲雾树体的表现症状和危害程度,初步制定了冻害分级标准;分析了不同种植区域、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和防寒措施、不同管理水平下莲雾受冻差异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合理修剪、科学的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灾后管理措施。

关键词: 福建 莲雾 冻害 灾后管理 2016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野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绍兴麻鸭的亲缘关系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野鸭的遗传多样性和与家鸭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型技术对绿头野鸭(Anas platyrhynchos)、西湖野鸭(A.platyrhynchos)、奉化野鸭(A.platyrhynchos)、斑嘴野鸭(A.poecilorhyncha)、针尾野鸭(A.acuta)和赤嘴潜鸭(Netta rufina)6个野鸭群体(共计269只),以及家鸭品种绍兴麻鸭(A.platyrhynchos domestic)60个个体在11个位点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7个群体中共检测到了141个有效等位基因(effective number of al Ieles,Ne),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12.821,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为0.856,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l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845。11个位点均为中高度多态位点,适用于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7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PIC在0.310~0.960之间。F-统计量分析显示,所有位点的Fst在0.047~0.469之间,平均为0.171,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Nei氏遗传距离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显示,绿头野鸭、西湖野鸭、奉化野鸭和绍兴麻鸭遗传距离较近,与赤嘴潜鸭、斑嘴野鸭和针尾野鸭的遗传距离较远,同时这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也较远,并且赤嘴潜鸭单独聚为一类。此外,绍兴麻鸭与绿头野鸭遗传距离远小于其与斑嘴野鸭的遗传距离,提示绍兴麻鸭起源于绿头野鸭的可能性更大。本研究通过对6个野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与绍兴麻鸭的亲缘关系分析,进一步完善了野鸭与家鸭的遗传结构。

关键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背天葵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

园艺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花青素等物质合成的遗传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500)对其嫩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21 387 624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将测序数据进行序列组装后,获得33 314个单基因簇(Unigene),其中超过1 kb的7 792个Unigene中共检测到2 387个SSR位点。对所得Unigene进行不同数据库注释,22 048和14 417个Unigene分别在Nr和Swiss Prot数据库有同源比对信息,并发现有29个Unigene与花青素合成相关;Pfam功能注释到13 909个Unigene分为5 198类相关蛋白功能区域,有12个Unigene涉及到花青素合成;GO注释到11 613个Unigene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3大类51个功能组,有24个Unigene与花青素合成有关;COG注释到的6 589个Unigene功能系统分为24类,而KOG注释到的13 498个Unigene功能系统分为25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将4 466个Unigene定位到108个代谢途径分支,其中有47个Unigene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

关键词: 紫背天葵 转录组 测序 基因分析 功能注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花生Hsp7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细胞应对高温和其它胁迫环境时所产生的一类分子伴侣类型应激蛋白。本研究以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nsis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sp70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A.duranensis含有34个Hsp70基因成员,A.ipansis含有35个Hsp70基因成员,两者的直系同源基因大部分分布于两套染色体相近的位置。Ad Hsp70和Ai Hsp70基因家族根据亚细胞定位结果可分4种类型,各类型的Hsp70基因结构相对保守。根据系统进化分析Hsp70基因家族可分为ClassⅠ(Hsp70)和ClassⅡ(Hsp110)两个亚家族,其中ClassⅠ亚家族进一步分为3个小家族,同时揭示Hsp70基因家族成员产生于单双子叶分化之前。GO分析预测表明,Ad Hsp70和Ai Hsp70基因家族功能类别完全一致,各功能类别数目比例变化相似。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花生属植物Hsp70基因家族功能,以期为深入研究花生逆境生理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基础。

关键词: 野生花生 Hsp70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系统发育 抗高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gE基因序列特点,设计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引物,建立基于SYBR GreenⅠ染料的猪PRV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PRVgE基因在7.53×10~1~7.53×10~6拷贝/μ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2,PCV2)、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和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si)核酸均未见阳性扩增信号;从生成的熔解曲线可见,建立的方法仅对猪PRV检测出现单一特异峰,其熔解温度(Tm值)为(92.9±0.1)℃,PCV2、PPV、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均未见特异性峰值;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31%~1.14%和0.42%~1.74%。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猪PRV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深入开展猪PRV对宿主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检测手段。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gE基因 SYBR GreenⅠ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提取物对红曲黄酒酿造特性的影响

茶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绿茶提取物(Green tea extract,GTE)对红曲黄酒酿造过程中红曲霉和酵母菌的生物量、产酶特性及其酿造特性的影响。在传统红曲黄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醇提取的GTE共发酵,研究GTE对红曲霉和酵母的生长代谢产酶总量及红曲黄酒出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的GTE进行共发酵,纯水提取的GTE和15%的乙醇溶液提取的GTE,其EGCG、ECG含量较低,对红曲霉和酵母菌的生长、代谢产酶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红曲霉生物量分别提高2.4%和5.0%,产酶总量分别提高26.4%和47.8%,淀粉酶酶活分别提高了6.3%和11.8%;酵母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9.4%和10.4%,产酶总量分别提高了21.2%和30.5%;出酒率分别提高了10.67和13.87百分点。75%的乙醇溶液提取的GTE,其EGCG、ECG含量较高,对红曲霉产酶和酵母菌的生长、代谢产酶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出酒率降低了9.28百分点。

关键词: 绿茶提取物 红曲黄酒 红曲霉 酵母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修剪深度对茶树修剪枝叶生物量及其组分持水特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茶树修剪对修剪枝叶凋落物生物量及其生态水文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田间修剪与室内持水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深度修剪下修剪凋落物的生物量、持水特性及拦蓄能力。结果表明:3种修剪处理下修剪凋落物的生物量为1.75~2.49t·hm-2,修剪凋落物持水作用主要表现在降雨前期的2h内。枝叶混合样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度修剪(121.33%)>重度修剪(113.69%)>轻度修剪(106.16%);其中叶组分的平均最大持水率为137.47%;3种修剪处理下凋落物及其组分的最大吸水速率均表现为:叶>混合>枝;其中叶的平均最大吸水速率为2.14g·g-1·h-1。而枝叶混合组分的对降水的最大拦蓄率为95.12%~110.12%,有效拦蓄率为79.19%~91.91%,其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及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中度修剪>重度修剪>轻度修剪。其中中度修剪下的单次修剪凋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为2.19t·hm-2。研究表明,茶园生态系统凋落物的拦蓄降水能力要小于森林生态系统。

关键词: 茶树 修剪 生物量 持水能力 拦蓄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