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478条记录
结合信息物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自传播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病原微生物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但其防治效果不稳定、速效性差、自然流行慢,因此探索增强昆虫病原生物流行技术是提升其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自传播技术利用昆虫自身传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该技术提高了昆虫病原微生物在田间的传播效率和精准防控效果,是目前害虫防治具有开发潜力的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结合信息物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自传播技术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自传播技术的原理、昆虫病原微生物类群、防治对象和装置等,并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控害虫效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昆虫病原微生物 自传播 昆虫信息物质 害虫防治 绿色植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制品发酵技术对肉品品质的调控及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酵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加工技术,可用于大规模生产发酵肉制品.本文探讨了发酵技术对肉制品品质的调控作用,从发酵剂的筛选与构建、发酵剂的接种策略、影响发酵的因素及工艺优化三个方面概述了发酵剂和发酵工艺在肉制品加工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讨论了发酵技术在我国肉制品产业应用中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新型发酵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肉类产业的局限性,未来可针对不同发酵肉制品品质需求特点,调整发酵工艺和策略,生产符合现代人们生活需要的营养、美味、安全和多样化的发酵肉制品.

关键词: 发酵技术 发酵剂 发酵肉制品 品质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季不同带仔数对哺乳期种鸽生殖激素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肉鸽养殖业常采用 1 对种鸽哺乳多只乳鸽的生产模式,然而过多的带仔数可能会对种鸽的繁殖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更容易引起种鸽生殖激素紊乱.为明确不同带仔数对冬季哺乳期种鸽生殖激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 144 对 14 月龄欧洲Mimas肉种鸽,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48 对,分别在哺乳期带 2、3、4 只乳鸽("2+2"、"2+3"和"2+4"),检测雌鸽哺乳期 0、7、14、21d的空腹血浆生殖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雌鸽的雌二醇和孕酮含量随着带仔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催乳素和睾酮含量随乳鸽数增多而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雌鸽在哺乳期第 7 天的体重损失与孕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哺乳期第14天血浆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与产蛋间隔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带仔数增加会显著影响雌鸽哺乳期血浆生殖激素含量,并可能进一步引起种鸽哺乳期体损失增加和产蛋间隔延长,造成种鸽繁殖性能下降.

关键词: 种鸽 哺乳期 带仔数 生殖激素 繁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黄游离酚提取物体外降尿酸活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桑黄游离酚提取物体外降尿酸活性,以野生瓦宁木层孔菌、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和野生粗毛纤孔菌4个不同来源的桑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来源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及其在高尿酸细胞模型中的降尿酸作用。筛选出降尿酸活性强的桑黄游离酚提取物,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对其降尿酸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粗毛纤孔菌、栽培瓦宁木层孔菌和野生粗毛纤孔菌的游离酚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IC50值分别为(94.63±2.73)μg/mL、(99.69±2.50)μg/mL和(106.32±5.06)μg/mL;栽培粗毛纤孔菌和野生瓦宁木层孔菌的游离酚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高尿酸细胞模型中尿酸生成(P<0.05)。进一步通过UPLC-MS/MS分析活性较强的栽培粗毛纤孔菌游离酚中主要成分发现,其黄酮类物质中金丝桃苷、表儿茶素、茶黄素、地奥司明及木犀草苷等,可能是其降尿酸的主要活性物质。该研究可为桑黄降尿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桑黄 粗毛纤孔菌 黄酮 黄嘌呤氧化酶 降尿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响应盐旱胁迫转录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旱胁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常见威胁,且两种逆境经常同时出现,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极大伤害.生理学研究认为盐旱逆境都会导致细胞渗透压改变,造成膜损伤等,产生的表型及生理变化相似,但是针对盐旱胁迫在基因表达调控层面差异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分别使用PEG-6000及NaCl处理7日龄火龙果(Hylocereus spp.)幼苗,通过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研究盐旱胁迫下基因表达变化,发现两种逆境胁迫下部分基因的表达模式是相似的,存在共有的调控通路和信号,但是也发现有些基因响应方式在两种胁迫下完全相反,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完全不同,说明火龙果应对盐旱胁迫的基因表达调控存在不同和相似之处.本研究筛选出大量同时响应两种胁迫的基因,可为未来选育具广谱抗性的火龙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火龙果 干旱胁迫 盐胁迫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废弃物对黑水虻幼虫生长、营养组成及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废弃物对其幼虫生长、营养组成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可将餐厨垃圾(FW)、厨余垃圾(KW)、蔬菜废弃物(VW)、猪粪(PM)、牛粪(DM)、鸡粪(CM)等转化成优质蛋白质和脂肪。以FW和KW作为基质养殖10 d后,幼虫体长(19.0 mm、17.1 mm)与单头重(171.54 mg、136.82 m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虫粉粗蛋白含量受废弃物种类影响相对较小。不同废弃物处理虫粉均显示出良好氨基酸谱。尽管各处理虫粉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鱼粉和豆粕,但FW、KW和CM处理虫粉缬氨酸含量高于鱼粉和豆粕,VW处理虫粉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高于鱼粉和豆粕,PM处理虫粉组氨酸和缬氨酸含量高于鱼粉和豆粕。以FW和KW作为基质养殖10 d后,尽管虫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比例低于采食PM和DM的处理,但远高于其它处理的虫粉粗脂肪含量(42.13%、37.49%),虫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也最高;料虫比(6.06、7.90)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幼虫转化率(59.40%、52.07%)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废弃物减量化率(89.53%、84.46%)仅低于VW处理(94.86%)。利用黑水虻幼虫处理FW和KW,幼虫生长性能和营养组成优于其它废弃物处理,且生产性能最好。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黑水虻 生物转化 营养组成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花鬼针草复方提取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促进入侵植物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L.)DC,BD)的资源化利用,将4.00 kg白花鬼针草、1.20 kg车前草、0.10 kg生姜、0.25 kg大蒜组成复方,用水提取,然后用乙醇沉淀,经工艺处理后获得白花鬼针草复方提取物(BD formulation extracts, BDFE)成品0.15 kg。将提取物成品按照0 mg/kg(对照组),125 mg/kg(低剂量组),250 mg/kg(中剂量组),500 mg/kg(高剂量组)比例添加到配合饲料中,饲喂杜长大生长猪。结果表明,饲喂20 d后,与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的料重比(F/G)分别降低4.52%和2.08%。饲喂10 d后,高剂量组胆固醇(CHOL)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KP)活性极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血清磷(PHOS)浓度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饲喂20 d后,高、中、低剂量组ALKP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中、低剂量组球蛋白(GLO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组肌酐(CRE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胆固醇(CHOL)浓度和GG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白蛋白(ALB)含量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白花鬼针草复方提取物对生长猪无肝脏毒性,无肾脏毒性,无胰腺毒性,可以促进生长猪对脂肪、能量、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可以促进对钙磷矿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

关键词: 白花鬼针草 杜长大 生长猪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处理对菠萝园土壤代谢物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测不同覆盖处理对菠萝园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以未覆盖为对照(CK),比较研究了聚乙烯地膜(PM)、无纺布(NW)和可降解地膜(BF)覆盖下菠萝营养生长期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以及细菌群落结构、代谢物的差异。【结果】与CK相比,NW土壤中有效磷以及BF土壤中全氮含量显著提高;3种覆盖下土壤的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但PM土壤的蛋白酶、BF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与CK相比,PM土壤的放线菌数量减少;NW的细菌数量增多,放线菌减少;BF土壤的真菌和细菌数量增多,放线菌减少。16S测序表明3种覆盖的细菌菌群多样性均低于CK,其中BF的菌群丰度相对最高。与CK相比,PM、NW、BF土壤共筛选到1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糖类、有机酸、含氮化合物和醇类代谢物,3种覆盖处理中BF土壤的糖类代谢物积累最高。CCA分析表明,pH影响土壤菌群结构发生分异,土壤养分、酶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正相关。【结论】3种覆盖处理中NW有利于维持营养生长期菠萝园土壤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环境。

关键词: 覆盖 菠萝 土壤理化性状 代谢物 细菌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无毒基因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广东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生理小种与无毒基因的类型与分布,利用7个中国鉴别品种、11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3个广东省优质抗源稻种三黄占2号、青六矮和珍桂矮,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方法对2018-2019年分别从广东省不同稻区感染稻瘟病的不同栽培稻品种上分离获得的368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与无毒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利用中国鉴别品种共鉴定出6群30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和ZC,出现频率分别为44.29%和43.48%,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和ZC13,出现频率分别为26.90%和29.35%.利用11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鉴定出测试菌株对含有Pi9、Pi1、Pik-h和Pi50这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的无毒性频率均大于80.00%;来自粤北、粤西和珠三角3个稻区的稻瘟病菌对抗源稻种三黄占2号的毒性频率低于11.76%,对珍桂矮的毒性频率大于69.41%.表明2018-2019年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生理小种结构复杂,多样性丰富,在粤北、粤西和珠三角稻区可利用的抗性基因一致,可推广使用含抗性基因Pi9、Pi50、Pik-h和Pi1的水稻品种;三黄占2号抗性好,抗谱较宽,可作为广东省抗稻瘟病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优势小种 无毒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4株生防菌株的诱变改良及抑菌机制初探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严重阻碍了香蕉产业的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因其绿色环保、持久抗病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热点之一。防病高效、作用机制多样的生防菌株是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已获得的4株不同种类的生防菌进行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得到了具有良好防效的诱变菌株,抑菌活性最高提升186.24%,防治效果最高提升46.54%。对得到的4株诱变株的防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菌株Ba62v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落生长抑制率最高,同时还可以诱导香蕉苗中SOD活性;菌株Blz02v对香蕉苗具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同时可以诱导香蕉苗的POD和SOD活性;菌株Bc11v对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同时可诱导香蕉苗的PPO、CAT和SOD活性;菌株Pt05v对病菌的产孢抑制率最高,同时可诱导香蕉苗的POD、PPO和SOD活性。4株生防菌诱变株对病原菌和寄主的主要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存在复配增效的生防潜力,为今后抗病复合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菌株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生物防治 诱变改良 生防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