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AB-8和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玉竹多糖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葡萄糖为标准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玉竹多糖,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玉竹多糖的最佳上样浓度为1.0 mg/m L,最佳洗脱浓度为75%乙醇,最佳流速为1.0 m L/min,洗脱液体积为上样的10 BV,玉竹粗多糖的纯度从65.23%提高到78.64%;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玉竹多糖的最佳上样浓度为0.6 mg/m L,最佳洗脱浓度为50%乙醇,最佳流速为1.0 m L/min,洗脱液体积为上样的10.5 BV,玉竹粗多糖的纯度从65.23%提高到73.79%。AB-8大孔吸附树脂对玉竹多糖的分离纯化效果优于D-101大孔吸附树脂。

关键词: 玉竹多糖 分离纯化 AB-8大孔吸附树脂 D-101大孔吸附树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脂联素与肌内脂肪沉积的关系初探

饲料工业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观测脂联素与育肥牛肌内脂肪沉积关系,各选取30头健康的延边黄牛和草原红牛,随机分为三个平行组,每个重复组均10头,肥育试验共6个月。肥育期结束后检测肌内脂肪含量,评定其大理石纹等级,荧光定量法观测育肥牛尾部脂肪样品ADPN mRNA水平。结果显示:延边黄牛与草原红牛的育肥前期ADPN mRNA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正相关(延边黄牛r=0.62;P<0.001,n=9)、(草原红牛r=0.78;P<0.001),育肥后期ADPN mRNA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负相关(延边黄牛r=-0.67;P<0.001,n=9)和(草原红牛r=-0.81;P<0.001,n=9)。

关键词: 脂联素 肌肉大理石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基因转染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核移植法获取转基因克隆猪提供供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首先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以脂质法介导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PCR鉴定外源基因在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组织块贴壁后9 d可获取原代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后利用G418筛选9 d即可获得转基因细胞,对转基因细胞进行传代,PCR检测显示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为下一步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转基因猪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猪胎儿成纤维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转染 脂质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玉米(Zea mays L.)HiII的幼胚为外植体,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为报告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对影响遗传转化体系的外植体大小、农杆菌浓度、热预处理温度、侵染时间、共培养及恢复培养时间、抗生素、筛选剂等因素进行优化,以建立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幼胚大小为1.0~1.5 mm,农杆菌菌液的OD600 nm为0.5,40℃热处理3 min,侵染8 min,共培养3 d和恢复培养4 d,100 mg/L羧苄青霉素作为抑菌剂,双丙氨膦作为筛选剂时为最佳遗传转化条件。通过该优化体系已获得多种转基因玉米材料,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玉米(Zea mays L.) 幼胚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单倍体诱导率与玉米遗传背景相关研究

玉米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单倍体诱导系为共同父本,24个人工组配的不同基因型基础材料为受体母本,对基础材料、基础材料的杂交模式和基础材料的组配亲本的单倍体诱导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基础材料间单倍体诱导率差异显著,变化幅度较大,诱导系诱导效率与基础材料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同杂交模式的基础材料间诱导率变化也较大,杂交模式间诱导率均值差异不显著;具有相同亲本的基础材料诱导率变化较大,组间差异不显著。诱导率大小受基因互作等多因素影响。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率 基础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北方高产春玉米品种钾素利用特性研究

玉米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系统聚类分析我国北方高产春玉米高产40个品种,分钾高效型(I)、钾中效型(II)及钾低效型(III),II型品种最多(57.5%),III型品种次之(25%),I型品种最少(17.5%)。3个类型品种子粒的钾素含量以钾低效型品种最高,钾高效型品种最低;子粒的钾素积累分配以钾高效型品种最高,钾低效型品种最低。根茎叶的钾含量及钾素积累量在开花期和成熟期无显著差异;成熟期茎秆的钾素分配比例以钾高效型品种最高(p<0.05),钾中效型和钾低效型品种无显著差异。钾高效型品种的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钾偏生产力、钾收获指数、钾转移量和钾转移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类型品种。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粒重与钾素子粒生产效率显著相关。

关键词: 春玉米 钾素积累与分配 钾素利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处理下转基因棉花凋落物分解对土壤跳虫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转基因棉花已经在我国大量种植,未来气候变化下转基因作物分解与养分循环及作物产量密切相关,但是这种交互作用对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的影响并不知道。【方法】本文通过野外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了臭氧升高和转基因品种处理下棉花凋落物分解对跳虫的影响。【结果】结果发现,无论是3次调查的总体分析还是在不同棉花生长期,不同棉花品种和臭氧浓度通过棉花凋落物对跳虫多度、类群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有一些类群如棘跳和长跳在转基因棉花凋落物中显著减少,说明转基因棉花凋落物对跳虫某些类群存在一定影响,可能与转基因棉花凋落物中的高纤维素和木质素有关,因为这些可以影响跳虫的食物质量。【结论】转基因品种和臭氧升高对跳虫总体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一些敏感类群产生了显著影响,未来还需要对这些敏感类群进行长期的监测以保证土壤生态系统中多样性和功能的安全性。

关键词: 殖转基因棉花 跳虫 臭氧升高 凋落物 分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施入量对盐碱地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氮肥施入量在盐碱地水稻氮素吸收的规律,优化苏打盐碱地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长白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非盐碱土(S0)、轻度盐碱土(S1)、中度盐碱土(S2)3种土壤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施入量,测定水稻植株氮总量、氮在各部位的分配、氮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长白9号氮总量和各部位吸氮量,但因器官不同、土壤盐碱化程度不同,峰值出现的氮水平也不相同。施氮量越多,长白9号氮利用效率越低。低氮处理下长白9号产量增加最明显,高氮处理效果最差。综合考虑各因素,长白9号在盐碱地的最佳施氮量应为150 kg/hm2左右。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盐碱地 氮素吸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蓟(Echium vulgare L.)不同密度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密度5cm、10cm、15cm、20cm、25cm处理,采用Li-6400型光合仪测定蓝蓟叶片的光合指标。结果表明:光合日变化在密度20cm没有"午休"现象之外,其他密度均出现"午休"现象,密度大的"午休"时间出现在上午,密度小的"午休"出现在下午。10 cm的在10:00,5 cm的在12:00,其他密度在14:00;各密度处理中光合速率最大值为21.467μmol(CO2)/(m2·s),最小值为18.86μmol(CO2)/(m2·s),平均值为20.392μmol(CO2)/(m2·s)。从光合"午休"分析看,蓝蓟最佳栽培密度为20 cm。说明密度影响蓝蓟光合日变化,形成作物产量影响的直接因素。各密度中只有25 cm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气孔限制值表现为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3**,0.95**;与胞间CO2浓度表现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2*,与水分利用效率和表观叶肉导度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7**,-0.92**。其他密度处理中净光合速率和其他特征指标之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栽培密度25 cm为最佳密度。

关键词: 蓝蓟 密度 光合日变化 光合“午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快速鉴定方法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含不与除草甘膦结合的突变型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除草剂筛选标记的转基因玉米为材料,通过叶片喷雾和叶片离体平板培养等试验,建立快速非分子生物学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用5 000 mg/L草甘膦叶片喷雾和用70 mg/L草甘膦叶片离体培养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是否转入除草剂基因。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抗除草剂 草甘膦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