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沟播对苜蓿出苗和表层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2018年在位于海河平原区的河北省深州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节水试验站,采用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两种方式,探讨了沟播对紫花苜蓿出苗、表层土壤墒情和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苜蓿平播技术相比,苜蓿沟播可以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和出苗率,对表层土壤温度影响不明显。机械沟播较平播0~10cm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1.5%,人工沟播较平播0~10cm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了6.9%;沟播与平播相比,0~20cm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幅低于0~10cm。机械沟播较平播出苗率提高了16.3%,人工沟播较平播出苗率提高了8.8%。因此,苜蓿种植区域建议采用机械沟播,有助于提高苜蓿出苗率和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关联位点检测及等位变异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在海南省乐东县、河南省洛阳市、吉林省吉林市和公主岭市4个不同地理环境调查谷子10个主要性状,进行SSR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获得单一环境特异表达位点及多个环境共同表达位点,发掘优异等位变异,探究谷子可能的生态适应性形成机制,为开展谷子分子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连续2年在吉林省吉林市和公主岭市、河南省洛阳市、海南省乐东县调查102份谷子资源株高、穗长、叶片数、穗粗、抽穗期、穗码数、码粒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基础上,首先利用SPSS19.0软件对每个地理环境进行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再用70个多态性SSR标记对谷子资源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102份谷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最后用TASSEL5.0软件进行标记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并用GLM和MLM 2种模型开展分子标记与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除了千粒重,其余9个性状间在4个地理环境普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只在在吉林市、公主岭市、洛阳市3个环境与穗粒重、株高、穗长、穗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海南乐东县与其他9个性状没有显著相关性;7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3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Shannon指数分别为6、2.24、0.4637、0.7738;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均将102份谷子材料分为4个群,来自河南的谷子材料散布在4个群中,表现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0对SSR标记间连锁不平衡分析未发现明显的连锁不平衡结构;GLM、MLM 2种模型共检测到10个关联标记,结合等位效应分析确定b115、MPGC13、b227、b194、p56在吉林市、公主岭市2个环境与穗重、穗长、叶片数、抽穗期4个性状关联,sigms9034、b125在洛阳市与穗长、穗码数关联,P18和p59在乐东县与穗重关联,p6在吉林市、公主岭市和洛阳市分别与叶片数和穗码数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平均贡献率在7.76%—34.05%;3个标记等位基因sigms9034-168、P18-166、p56-244分别能够显著增加穗长、穗重,缩短抽穗期。【结论】连续2年获得了5个在吉林市、公主岭市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b115、MPGC13、b227、b194和p56,2个在洛阳市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sigms9034、b125,2个在乐东县稳定表达的位点P18和p59,1个在洛阳市和吉林市、公主岭市同时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p6;获得了3个可用于穗部性状、生育期标记辅助选择的优异等位基因sigms9034(168 bp)、P18(166bp)、p56(244 b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增产潜力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周年光热资源,确定河北平原冬小麦适宜播期和夏玉米适宜收获期,在河北藁城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试验。冬小麦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夏玉米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小麦产量对播期和冬前积温、玉米产量对收获期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冀麦585和金禾9123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较长,冬前≥0℃积温分别在324~560℃和362~566℃均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根据藁城多年积温数据,该积温下限对应的日期为10月20日左右。夏玉米产量与播期、收获期均呈线性关系,而不同年份播期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玉米生育后期平均气温高于有效灌浆温度(16℃)的截止日期为10月17日,假如玉米收获期由农民传统的9月22日推迟至10月17日,积温可增加476,100℃积温可增产527. 7 kg/hm~2,玉米可有2 511. 9 kg/hm~2的增产潜力。可见,小麦推迟播种时间、玉米延迟收获时间是发挥两季作物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玉米收获期最晚推迟至10月17日,小麦播种期最晚推迟至10月20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张杂谷谷子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 2019
摘要:为了探讨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产量与其他农艺性状间关联的主次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8个谷子杂交种17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表明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出谷率(0.964 4)>千粒重(0.961 7)>伸长节节数(0.955 0)>抽穗期(0.9487)>穗长(0.948 4)>株高(0.943 7)>穗粗(0.923 7)>穗码数(0.921 1)>茎秆粗度(0.907 5)>码粒数(0.888 3)>叶面积(0.886 3)>穗颈长度(0.885 2)>单株草重(0.766 8)>有效穗数(0.710 6)>叶片数(0.694 9)>穗重(0.673 5)>穗粒重(0.660 1)。在育种实践中,应注意对出谷率、千粒重、伸长节节数、抽穗期、穗长和株高的选择,同时结合其余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育种,将对产量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用辣木大田直播栽培技术
《天津农林科技 》 2019
摘要:辣木自2014年引入河北省,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其栽培一般采取温室、大棚或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栽培成本较高,费工费时,且温室大棚栽培病虫害较多,成为栽培推广的一个障碍。本文从种子选择、播种方法、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河北省大田直播辣木的栽培技术,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SiWRKY03基因的分子特征与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反应的一类转录因子。为了解谷子中SiWRKY03基因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其生物学特征,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SiWRKY03转录因子在谷子不同组织部位和抗谷锈病过程中的表达丰度变化。结果表明,SiWRKY0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137 bp,编码37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39.73 ku,理论等电点(pI)为5.91,含有1个WRKY保守结构域。该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最大元件是无规则卷曲,最小元件为β-转角。进化分析表明,SiWRKY03与糜子(RLM93064.1)和哈氏黍(PAN29607.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组织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谷子根、茎、叶和穗中均有表达,其中根中表达量最高,穗中表达量最低,与转录组数据一致。在谷子响应锈菌胁迫反应的120 h内,SiWRKY03基因在抗病反应的12,36 h上调表达,而感病反应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推测SiWRKY03在谷子抗锈病反应中起正调控作用。上述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iWRKY03基因功能与抗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谷子 谷子锈病 WRKY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抗病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土壤磷素淋失环境阈值及防控措施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蔬菜生产受管理技术水平所限导致养分投入量远远大于作物需求量,其中过量磷素投入不仅无法提高产量,大量磷素在土壤积累反而容易引发磷素向水体迁移,进而威胁水环境安全。通过调查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土壤磷素淋溶阈值、不同肥料投入量、投入方式及灌水模式下设施土壤磷素淋失风险及淋失量,评价了不同水分、养分管理对磷素淋失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北方设施蔬菜石灰性土壤中存在2个Olsen-P和CaCl_2-P的拐点,分别为58. 39,257. 45 mg/kg。该地区使用土壤Olsen-P 60 mg/kg作为淋溶阈值,260 mg/kg的土壤Olsen-P作为磷肥投入控制阈值对现阶段推荐施肥依据更为合理。以该阈值为评价标准,传统施肥灌溉模式磷素淋失风险极大,西红柿-甜瓜轮作周年磷素淋失量可达4. 91 kg/hm~2。仅降低磷肥投入25%,只能降低磷素淋失18. 11%;配合水分管理则可降低磷素淋失34. 47%~44. 07%;或调整有机无机磷投入比例为3/4有机肥配合1/4无机肥比传统施肥也可降低磷素淋失39. 66%。在此基础上,提出设施土壤基于磷素淋溶阈值和投入控制阈值的有机肥安全施用技术,对达到蔬菜生产和环保双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TRAP标记的苹果属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苹果属资源遗传多样性,以期为种间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分子水平上的可靠依据。【方法】利用TRAP(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对苹果属30个种和梨属3个种共33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6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07条有效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04条,多态性百分率达99.26%。UPGMA聚类结果显示,当遗传相似系数GS=0.666时能很好地区分苹果属与梨属材料,当GS=0.680时可将苹果属30个种分为Ⅰ和Ⅱ两个亚类。主坐标分析中材料所属类群同UPGMA聚类结果有较高的符合度,基本与传统系谱一致。但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同UPGMA聚类和主坐标聚类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23份材料的协变量Q值≥0.6,亲缘关系相对单一。【结论】开发出TRAP标记引物组合16对,可有效地区分苹果属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苹果属种间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了新的分子证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3种植物CaM1基因密码子使用特征及遗传差异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深入了解不同类植物CaM1基因(calmodulin 1,简称CaM1)在抵抗逆境进化过程所形成的密码子的使用特征和遗传差异。运用CodonW、BioEdit和MEGA软件对43种植物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CaM1基因对密码子的使用具有极强的偏好性,CUC、AUC、UCU、CCA、ACU、UGA为其最优密码子,禾本目植物更偏好使用G/C碱基。G、C碱基含量和位置是引起CaM1基因密码子偏性的主要原因。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山柑目与白花菜目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豆目和无患子目间的亲缘关系次之,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