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IaaM基因对不同遗传背景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及衣分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转iaaM基因的种质材料IF1-1为供体,将iaaM基因转育到衣分和纤维细度有待改良的不同遗传背景的86个品系(种)中。通过对自交和回交群体目标性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iaaM基因能够显著改良马克隆值(P=0.0449~*),由原来的5.39降为5.20,降幅为0.19;对衣分的改良效果不显著;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略有提高,子指略微降低,无显著影响;iaaM基因与衣分、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呈正相关,与子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性负相关(R=-0.221~*)。iaaM基因对马克隆值的改良效果明显,且对其它性状和纤维品质未造成不利影响,在未来高品质棉花育种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事故树分析法在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事故分析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中低速磁浮交通具有系统技术原理复杂、高架区间事故概率高、乘客疏散和列车救援难度大等特点。依据列车运行安全状态将运营事故分为列车火灾(爆炸)、列车冲突(碰撞)、列车运缓(途停)及其它事故类别。基于事故树分析原理,建立列车火灾(爆炸)、列车冲突(碰撞)及列车运缓(途停)等三类事故树,并进行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求解。结合集合思想,依据基本事件的致灾特性构建致灾集合,并根据致灾集合重要度进行排序,进而对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工作中的防范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糠多肽制备及DPPH·清除能力的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9
摘要:以小米糠为原料,研究了碱性蛋白酶水解小米糠蛋白制备多肽的工艺技术,并对其清除DPPH·能力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明确了时间、温度、加酶量和溶液pH值对水解度和DPPH·清除率的影响。再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DPPH·清除率的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了小米糠多肽的最佳工艺参数:时间2 h、温度41℃、加酶量1 100 U/g、pH10,在此条件下,小米糠多肽DPPH·清除率达到48.12%。
关键词: 小米糠 酶解 碱性蛋白酶 小米糠多肽 DPPH·清除率 响应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 2019
摘要:为了探明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网袋法设置不同地膜残留量梯度种植马铃薯,于收获期分别测定马铃薯不同部位生物量、根系状况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地上及地下部干、鲜重受到土壤中残留地膜的影响,与无残膜处理相比差异显著,随着残留地膜数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残留地膜对马铃薯根系生长的抑制表现在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的减少,地膜残留量为180 kg/hm2时影响最大,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分别为无残膜处理的83.6%、79.6%、75.1%、76.4%。土壤中因地膜的存在导致马铃薯减产且达显著水平,地膜残留量最高的减产幅度最大,减产14.5%,但是各处理间减产幅度与地膜残留量多少不成线性相关。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的生长及产量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苹果锈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现代农村科技 》 2019
摘要:苹果锈病主要为害苹果的幼叶、叶柄、新梢以及幼果等幼嫩绿色组织,可造成叶片脱落、果实畸形。2018年夏季苹果锈病在河北省乃至全国苹果主产区普遍发生,个别果园发病株率达30%,严重危害了苹果产业发展。1症状叶片初染病时期于叶面产生橘黄色小圆点,呈油亮状,直径为1~2 mm;随着病斑的扩大,中央逐渐变深,外围逐渐变浅,并且中央长出许多黑色小点,叶片发病后期逐渐肥厚,叶正面微凹陷,叶背隆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抽穗期与农艺性状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抽穗期是农作物的重要性状,决定着作物的地区和季节适应性。明确不同谷子品种适合的种植区域,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海南、洛阳、吉林3个地区连续2年调查了160份谷子资源的抽穗期、株高、穗长、穗重等9个主要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3个地区抽穗期与千粒重均呈负相关,而在海南、洛阳2个地区抽穗期与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重、穗码数、穗粒重均呈正相关,吉林地区抽穗期与穗粒重呈负相关,说明随着抽穗期的适当延长,谷子主要通过增加子粒数目提高产量,而抽穗期过度推迟,则可能导致产量潜力下降;方差分析表明,3个地区抽穗期对千粒重、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穗码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海南,随着抽穗期的延长穗粒重递增,抽穗期40 d以上品种穗粒重最大;在洛阳,抽穗期50~60 d的品种穗粒重最高;在吉林,抽穗期70~80 d的品种穗粒重最高。求得每个品种在3个地区的穗粒重均值,以此为依据筛选出53份广生态适应性品种,在3个地区成功建立了叶片数、株高、穗码数对抽穗期的最佳回归方程。本研究表明一定抽穗期范围内谷子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而不是千粒重来实现增产,筛选出的广生态适应性谷子资源以及建立的回归方程为开展广适应育种、利用抽穗期信息对叶片数、株高、穗码数进行准确选择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