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产不同种类灵芝活性分析及其总三萜含量分析
《时珍国医国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比较海南产不同种灵芝子实体中总三萜(TGT)含量,分析比较灵芝子实体乙醇粗提物的生物活性.方法 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测定海南产17种灵芝子实体总三萜含量,并采用PNPG法、DPPH法和MTT法测定海南产17种灵芝乙醇粗提物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 海南产17种灵芝子实体总三萜含量在0.274%~0.975%,其中黄边灵芝含量最高,橡胶灵芝含量最低.对浓度为25 mg/ml的海南产17种灵芝乙醇粗取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喜热灵芝、南方灵芝、茶病灵芝和紫光灵芝乙醇粗提物对α-糖苷酶的抑制率均达到了65.0%以上,阿卡波糖(5 mg/ml)对α-糖苷酶的抑制率为32.3%;浓度为25 mg/ml的喜热灵芝、布朗灵芝、大青山灵芝、紫光灵芝及热带灵芝乙醇粗提物对DPPH清除率均大于75.0%,坏血酸(5 mg,/ml)清除率为84.6%;赭漆灵芝、橡胶灵芝、吊罗山灵芝和栽培赤芝等一半以上灵芝乙醇粗提物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海南产不同灵芝TGT含量差异较大,其生物活性差别也较大,灵芝乙醇粗提物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活性及抗肿瘤活性与其TGT含量无显著相关.
关键词: 灵芝 总三萜含量 α-糖苷酶抑制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蕨类植物质子焦磷酸酶编码基因的鉴定及进化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全面鉴定蕨类植物中质子焦磷酸酶(AVP1)编码基因,并构建家族进化关系,本研究首先通过检索PfamA数据库从AVP1蛋白序列中鉴定到了一个保守结构域,在此基础上,结合HMMER和BLAST,从6个物种基因组中鉴定到了18条质子焦磷酸酶家族基因.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在勺叶槐叶萍中没有鉴定到AVP亚家族成员;而在细叶满江红中没有鉴定到AVPL亚家族成员.本研究为今后针对蕨类植物中AVP1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因靶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释配方肥提升胡椒果实灌浆的机制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投产胡椒为试材,根据胡椒需肥量设置不同用量缓释配方肥处理,施肥2次,以传统施肥4次为对照进行试验.研究了灌浆期胡椒叶片光合作用、源叶和果实淀粉含量、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果实性状和产量,结果发现相对于传统施肥方法,采用缓释配方肥的方法处理,可以有效增加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提高源叶淀粉降解酶活性和库器官果实淀粉合成酶活性,促进碳水化合物由源叶向库器官果实转运,并以淀粉形式储存于果实,从而增加果实粒径和千粒重,其中,强势粒粒径和千粒重增加较少,弱势粒的增加显著粒径和千粒重分别增加了14%~22%和27%~40%,在节肥17%~79%的基础上实现了不减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组学进展及其在热带作物领域中的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组学的发展,不仅能获得物种个体水平染色体的精准DNA序列,解析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而且其超高通量技术使得在群体水平诠释物种遗传多样性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了现代生命科学的进程和研究方式.本文概述了基因组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与相关组学技术结合,在物种群体遗传结构多样性、功能基因发掘、生物进化以及精准育种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简述了热带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基因组学发展与新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简评.
关键词: 基因组学 第三代测序技术 遗传多样性 进化 精准育种 热带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期甘蔗氮高效基因型评价指标的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低氮压力选择,筛选出甘蔗氮高效种质,分析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为甘蔗氮高效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58份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在苗期采用正常供氮(2 mmol/L N)和低氮(0.2 mmol/L N)处理,分析甘蔗植株形态、干重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累积分配的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甘蔗氮高效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58份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低氮(0.2 mmol/L N)处理可以明显从植物形态区分不同种质的氮利用差异,58份种质低氮条件下的干重范围为0.64~14.75 g/株,氮累积量为5.53~63.00 mg/株,氮利用率范围为115.40~279.30 g/g.对低氮压力下甘蔗干重及氮累积等2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4个主要成分,总贡献率为92.35%.通过高、低氮条件下与氮利用效率有关的氮转移系数及基因潜力等19个指标分析后提取出5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82.21%.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有甘蔗的干重(全株、叶、根)、氮累积量(全株、叶、茎)、氮利用率(全株、叶)、叶的相对氮利用率、茎的基因潜力、茎的相对干物质量和茎的相对氮累积量.经聚类分析后初步将58份甘蔗种质分为氮高效基因型、偏氮高效基因型、偏氮低效基因型和氮低效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模式对15~90日龄嘉积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15~90日龄嘉积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比了传统饲料+放养(传+放)、传统饲料+网床饲养(传+网)、商业饲料+网床饲养(商+网)、自制饲料+网床饲养(自十网)等4种模式下嘉积鸭的生产性能.结果 显示:①除胸深和胫围外,饲养模式对公鸭其余各生长性状指标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程度(P<0.05);饲养模式对母鸭体尺体重的影响与公鸭具有相似的趋势,但只有自十网模式下活体重和半潜水长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②自十网模式下公母鸭活体重均显著大于传+放和传+网(P<0.05);自十网模式下母鸭皮脂率显著高于商+网(P<0.05),与传+放和传+网差异不显著(P>0.05);③传+放15~70日龄饲料转化比显著大于传+网(P<0.05)、极显著大于商+网和自十网(P<0.01);传+放和传+网70~90日龄饲料转化比显著大于商+网和自十网(P<0.05).试验结果表明,自十网模式能够提高嘉积鸭体尺体重、改善屠宰性能指标并降低饲料转化比,是本试验研究的4种模式中最优的饲养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新发危险性橡胶树拟盘多毛孢叶斑病鉴定及其病原学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目前橡胶树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在境外主要植胶国爆发流行的态势,以及对天然橡胶产业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笔者前期对我国海南、云南、广东等省橡胶主产区的13个农场和胶园进行了病害踏查,在我国海南省乐东县志仲镇乐东保显农场发现了疑似橡胶树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病样.本研究将该疑似病样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力测定,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新拟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的Neopestalotiopsis aotearoa Maharachch.,K.D.Hyde & Crous;基础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孢子致死温度为50℃;适宜pH为6.5,最适碳源为蔗糖和D-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大豆蛋白胨;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8 d后产孢.初步明确了该病的病原及其基础生物学特性,为提前储备防治该病的相关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雷州杂草稻sh4和qSH1基因的功能SNP位点序列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h4和qSH1基因是水稻的主效落粒基因,本研究旨在测定雷州杂草稻的sh4和qSH1的基因型,为雷州杂草稻的落粒机制研究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从雷州10个杂草稻群体采集了100个单株及10份栽培稻种子,观测其颖壳颜色、果皮颜色和芒及落粒率,并对sh4和qSH1的功能SNP位点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7份杂草稻的sh4功能SNP位点为野生落粒型(G),15份为杂合型G/T,28份为突变难落粒型(T)。其中,G型和G/T型的72份杂草稻的落粒率都极高(95%~100%),而28份T型杂草稻中,19份为中度落粒(30%~75%),5份杂草稻的落粒率很高(>95%),4份杂草稻的落粒率小于30%。100份杂草稻和10份栽培稻的qSH1功能SNP位点均为G。结合落粒表型及基因型,推测sh4是调控雷州杂草稻落粒性的一个主要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ry2A基因抗虫甘蔗植株的培育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t基因具有广谱杀虫性,培育转基因抗虫品种为甘蔗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为了检验Cry2A基因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本研究构建了由玉米Ubi启动子驱动的Cry2A基因高效植物表达载体Cry2A-3300,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对甘蔗胚性愈伤组织材料进行遗传转化,经过筛选培养及再生培养共得到46株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PCR扩增检测,15株呈阳性;进一步利用RT-PCR,表明外源基因Cry2A在转录水平上得到有效表达.室内抗虫鉴定的结果表明Cry2A基因可有效抑制害虫的生长,这将有利于后期进行田间防治.
关键词: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Cry2A基因 遗传转化 甘蔗螟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