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早熟砂梨新品种——‘金蜜’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蜜’是由‘华梨2号’ב二宫白梨’杂交选育出的早熟砂梨新品种。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姿开张。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35 g,果皮绿色,果面光滑,肉质较紧密,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6%,果实生育期110 d,在武汉地区7月中旬成熟。早果,丰产,果实外观美,较抗黑斑病。

关键词: 新品种 ‘金蜜’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月桂酸酯化淀粉/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制备酯化淀粉/聚乙烯醇(PVA)共混膜,拓宽长链脂肪酸酯化淀粉的加工应用范围,以玉米淀粉制备的月桂酸酯化淀粉为原料,采用流延法制备淀粉/PVA共混膜,并对共混膜的显微结构、机械性能和热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月桂酸酯化改性增加共混膜的表面的光滑性,提高共混膜的透明度和断裂伸长率,但对共混膜的耐水性和抗拉伸强度改善不明显;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酯化淀粉共混膜与原淀粉共混膜相比,其热分解更不完全。月桂酸酯化改性能有效提高淀粉与PVA的相容性,扩大淀粉/PVA共混膜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月桂酸酯化淀粉 聚乙烯醇 共混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城天然草地类型空间分布与特征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麻城市草地类型空间分布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国草地分类系统,麻城草地可划分为6大类52型,主要分布于麻城市北部山区和东南部丘陵区。暖性灌草丛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个类,除铁门岗乡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热性灌草丛草地具有最高的牧草产量,平均干草产量达3 697.6 kg/hm2。草地每平方米物种数4~17种,与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草地调查结果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

关键词: 麻城 草地类型 分布 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不育系杂交棉不同发育时期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3个核不育陆地棉为母本,3个常规品系为父本,对亲本和配制的杂交一代不同时期的抗氧化酶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棉花测定发育阶段,不论是亲本还是杂交种,CAT和SOD酶活性均在7月21日左右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POD酶活性持续上升。在3个核不育系母本中,在各个时期HN10的CAT、SOD和POD的酶活性最高,其次是RA1,最后是GA18。在核不育系的抗氧化酶的杂种优势上。大部分组合的抗氧化酶酶活性介于双亲之间,同时在CAT和POD酶活性上,部分组合在4个时期存在中亲优势。

关键词: 核不育系 杂交棉 发育时期 抗氧化酶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支原体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动物医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组学研究是揭示潜在信号转导通路和新型药物靶标的有力工具。通过同源蛋白映射的方法构建了牛支原体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所构建的互作网络包含138个蛋白和693个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蛋白的互作频率分析,确定了在牛支原体中互作频率最高的20个蛋白,这些蛋白主要与转录、翻译、分子伴侣等功能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伴侣蛋白DnaK和ClpB发生互作的频率较高,能与核糖体蛋白、代谢相关蛋白等多种功能蛋白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提示,若DnaK和ClpB的功能受到抑制,将会对牛支原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造成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牛支原体 蛋白相互作用 互作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狼尾草资源种子大小变异的研究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不同地区的狼尾草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从花序特征、种子形状和千粒重等方面进行种子大小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28份狼尾草花序长度变化在14.6~21.5cm之间,变异系数10.98%,花序宽度变化较大,变异系数达12.75%。狼尾草的种子长、宽和千粒重在不同来源的材料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最大种子的重量是最小种子的3.56倍。如按种子质量划分,狼尾草种子可分为3个级别,其中以中粒为主,且大小变异呈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发现,狼尾草的千粒重除与花序长度呈负相关,且相关度不显著外,与花序宽度、种子长宽均呈正相关,且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 种子大小 变异 不同地区 狼尾草

金针菇干燥工艺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鲜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Fr.)Sing.]杀青方法及干燥工艺,比较了不同杀青方法和干燥工艺对金针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烫、蒸气和微波杀青处理15 s均可以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热风干燥温度50℃、装载高度1.0 cm时金针菇干燥速度较快,品质较好;采用DSC法测定金针菇菇柄和菇帽的共晶点分别为-16.5、-18.8℃,共熔点分别为-1.7、-1.4℃;不同杀青处理冷冻干燥过程中金针菇水分含量变化情况不同,冻干22 h时,水分含量为漂烫杀青<鲜样<蒸气杀青<微波杀青;不同干燥工艺得到的金针菇品质分析中,冻干样品品质最好,其次是变温热风干燥样品;综合成本因素,变温干燥是处理金针菇经济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Fr.)Sing.] 热风干燥 冷冻干燥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筛分制备麦麸膳食纤维工艺及其物化特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麦麸为原料,在分析粉碎麦麸粒径的基础上,以膳食纤维纯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筛分制备麦麸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以及筛分后麦麸膳食纤维物化特性。结果表明,当料液比(m∶V,g/m L)为1∶18、筛分溶液pH为6.0、筛分时间为25 min、筛分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筛分所得麦麸膳食纤维纯度可达88.97%,麦麸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分别为9.82 g/g、2.53 g/g、5.48 m L/g。

关键词: 麦麸膳食纤维 筛分 物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原酸和维生素E对母猪繁殖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绿原酸、维生素E对母猪繁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健康妊娠后期湖北白猪经产母猪,随机平均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对照组为基础日粮组,试验组分别添加绿原酸(300 mg/kg)、维生素E(120 IU/kg)。经试验发现:绿原酸、维生素E均能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P<0.05),但对窝产活仔数、21日龄仔猪窝增重、哺乳期母猪背膘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绿原酸、维生素E均可显著提高母猪分娩时仔猪脐带血清和泌乳母猪(产后21天)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绿原酸组与维生素E组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绿原酸和维生素E能提高母猪和新生仔猪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仔猪初生重。

关键词: 绿原酸 维生素E 母猪 繁殖性能 抗氧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象在不同豆类上的生长发育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室内30℃恒温条件下,饲养观察了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在不同豆类的卵孵化率、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结果表明,绿豆象在供试的8种豆粒上均能产卵,但是卵在不同豆类上的孵化率间存在差异。其中,在绿豆上卵孵化率最高,为(78.47±6.70)%。卵孵化后,幼虫仅在绿豆、红小豆、豌豆、蚕豆和鹰嘴豆5种豆粒上蛀入危害,但是世代存活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绿豆上世代存活率最高,为(68.75±9.08)%,蚕豆上的世代存活率最低,为(26.39±10.28)%;绿豆象在绿豆上世代发育历期最短,为34.78±2.02 d,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较大,分别为0.041 09和1.041 95。以绿豆为食物,可以在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的绿豆象。

关键词: 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 不同豆类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