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桑椹加工品质评价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探讨主成分分析在白桑椹加工用品种筛选中的应用,筛选白桑椹加工品质的有效指标。选取9个白桑椹品种,测定影响白桑椹加工的主要营养成分,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白桑椹加工品质由3个主成分构成,其中总糖、出汁率、总酚对桑椹加工品质的贡献率最大,占43.600%,筛选出可作白桑椹制汁加工用的品种为绿椹子和大白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桑椹汁的抗氧化作用及其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食品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对12个不同品种桑椹汁的抗氧化性及其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供试品种桑椹汁的花色苷含量和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能力的变幅差异较大。桑椹汁的花色苷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花色苷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6和0.93,表明桑椹汁的抗氧化作用与花色苷的含量密切相关。12种桑椹汁按系统聚类法可聚类为3大类群,分别包括4,3和5个品种。第2类的3种桑椹汁"川826""太深1号""广东7315"是高抗氧化性的果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措施对鄂西土地整治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土地整治区建立12°坡度径流小区,定量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前期地膜覆盖(前膜)、前期地膜后期秸秆覆盖(前膜后秸秆)、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全膜)和裸露处理对土地整治区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膜后秸秆处理2013年和2014年径流总量分别比前膜、全膜处理减少了61.10%和43.10%,37.32%和14.71%,径流泥沙损失量分别减少了82.71%和40.38%,67.13%和4.25%。前膜后秸秆处理2013年和2014年地表径流占总径流量62.04%和55.49%。全膜处理地表径流量和地表径流泥沙损失量分别占42.81%~43.98%和37.65%~44.65%。前膜、前膜后秸秆和裸露地表径流泥沙损失量占全部径流的55.00%~88.00%。与裸露相比,不同覆盖措施增加了0.25~1mm土粒的流失。总之,前膜后秸秆作为一种有效的覆盖措施能够减少土地整治区域水土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山猪耳组织成纤维细胞及其处理对核移植重组胚发育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供体细胞不同处理方法对核移植重构胚发育能力的影响,分别用血清饥饿不同时间和传代次数的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比较重组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结果发现,饥饿0、2、4、8d的核供体细胞,重组胚在卵裂率上没有表现显著的差异,而饥饿2d和4d试验组的囊胚率却显著高于其他组;以传代0、2、4、8代的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未经传代的细胞直接作为核供体卵裂率为57.69%,明显低于经过传代的细胞;细胞的传代次数在重组胚卵裂率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但传至第4代细胞构成重组胚的卵裂率和囊胚率最高(86.29%和23.36%)。试验选取饥饿处理2d、传4代的成纤维细胞作为核移植的供体,挑选发育良好的重组胚移植到6头代孕母猪体内,3头代孕母猪在第1到第3个情期相继返情,1头在胚胎移植45d流产;2头没有返情,B超检查受孕,其中1头代孕母猪到预产期顺利产下6头健康胎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叶盐渍和糖渍过程中苦涩味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盐渍和糖渍处理过程中荷叶内的苦味和涩味代表物质-单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动态监测,并结合感官实验对盐渍和糖渍处理过程中荷叶的苦味和涩味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在盐渍和糖渍过程中,单宁和槲皮素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单宁含量分别下降了72.56%和71.15%;槲皮素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9.79%和34.08%。荷叶碱含量上升,在盐渍和糖渍过程中分别增加了47.50%和76.14%。感官评价结果为,在盐渍15d,糖渍9d荷叶无明显苦涩味。荷叶盐渍15d和糖渍9d达到良好可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5~2014年甘薯品种国家鉴定情况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2005~2014年国家鉴定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品种的公告资料,对10年期间鉴定品种进行归纳和剖析,结果表明,近10年鉴定的106个甘薯品种中,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放任授粉和定向杂交,利用率最高的亲本是徐薯18和金山57,由它们育成的品种占总育成品种的15.1%。通过研究国家品种鉴定现状,总结国家甘薯育种经验,对未来品种试验鉴定工作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品种鉴定 骨干亲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崇阳水稻蛀秆螟虫灯下发生情况监测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2013年在崇阳县利用诱虫灯监测了中稻生长季节水稻蛀秆螟虫灯下发生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水稻蛀秆螟虫的发生主要以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为主,其中,二化螟发生比例最高,达87.03%,三化螟和大螟发生较轻;各类螟虫灯下雌虫比例明显高于雄虫;三类螟虫在中稻上发生均有3个高峰期;分析了水稻螟虫种群动态变化的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鲍菇及其预煮液挥发性成分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新鲜杏鲍菇(Pleurotus aryngii)及其预煮液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3种,包括醛类11种、醇类9种、酯类5种、烃类4种、含氧杂环类4种、酮类3种、酚类2种、含氮杂环类2种及其他类别3种。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13种,以醛类、醇类、酚类3大类为主。新鲜杏鲍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2,4-二叔丁基苯酚49.164%、己醛11.165%、正己醇10.012%;杏鲍菇预煮液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2,4-二叔丁基苯酚、乙酸和壬醛,其相对含量分别为75.186%、6.173%和5.302%。
关键词: 杏鲍菇(Pleurotus aryngii) 杏鲍菇预煮液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膨化菜子在肉鸭中的应用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分两个试验,分别为试验1,选取240只刚孵出(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4个重复。试验1组添加膨化菜子1.75%,试验2组添加膨化菜子3.5%,试验3组添加膨化菜子7%,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饲3 d后开始正式试验,以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为参考指标,分析了膨化菜子作为0~14 d肉鸭饲料资源的饲用价值。试验1结束后,混养3 d后挑选体重无差异的樱桃谷肉鸭64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8只,4个重复,预饲3 d后进行正式饲养试验,以生长性能为参考指标,分析了膨化菜子作为21~35日龄肉鸭饲料资源的饲用价值。结果表明,添加膨化菜子的0~14 d试验鸭的耗料量、料重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随着膨化菜子添加比例的增加,增重、耗料均增加、料重比下降(P<0.05)。18~35日龄生长阶段,添加膨化菜子组的料重比也优于对照组。膨化菜子组ALP水平、氧化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膨化菜子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高能蛋白饲料来配制快大型肉鸭日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