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不同性信息素产品对上海蔬菜夜蛾诱捕效果的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性信息素产品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诱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诱芯产品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专一性和明显的引诱效果。试验期间斜纹夜蛾所有诱芯共诱集到8 557头,诱蛾总量所占的百分比中1号诱芯显著高于其他4种诱芯,依次为1号>4号>5号>2号>3号。1号、2号、4号、5号速效性相似,3号速效性较差。1号、4号、5号诱芯持效期均达到70 d,1号诱芯诱集数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诱芯。性价比依次为4号>5号>1号>2号>3号。甜菜夜蛾所有诱芯共诱集到12 930头,诱蛾量所占的百分比中Ⅲ号和V号诱芯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依次为Ⅲ号>V号>Ⅰ号>Ⅱ号>Ⅳ号。5种诱芯速效性相似,差异不显著。Ⅲ号和V号诱芯持效期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性价比依次为Ⅲ号>V号>Ⅰ号>Ⅱ号>Ⅳ号。

关键词: 斜纹夜蛾 甜菜夜蛾 性信息素 诱捕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夏王'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甜玉米‘夏王'的产量和果穗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异;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果穗长度、果穗粗度、行粒数、正品果穗率和单穗重量均逐渐下降;综合性状表现,‘夏王'在上海地区春播适宜的播种密度为4.50万—4.95万株/hm~2,从鲜穗商品性及种植效益考虑,最佳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

关键词: 甜玉米 '夏王'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提取鸡腿菇子实体中游离氨基酸及多糖的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复合酶法提取、乙醇沉淀制备鸡腿菇中游离氨基酸和多糖的方法。比较了酶的种类、酶反应条件、醇沉浓度对鸡腿菇子实体中游离氨基酸及多糖得率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复合酶(风味酶、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1︰1︰1的比例)50℃酶解2 h,100℃再提取2 h、经70%醇沉处理后得到鸡腿菇游离氨基酸和多糖得率都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Brix,多糖粗提物得率为7.67%,多糖含量为85.33%,醇沉后上清液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47%。体外试验表明,酶法提取醇沉制备得到的鸡腿菇粗多糖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NO的量。

关键词: 鸡腿菇 多糖 酶法提取 氨基酸 免疫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设施葡萄的需冷量及需热量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估算模型分别对上海地区4个设施葡萄主栽品种的需冷量及需热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个测试品种的需冷量值分别介于575—684 h(0—7.2℃模型)、738—895 h(≤7.2℃模型)和738—865 CU(犹他模型);‘巨玫瑰'需冷量最低,‘巨峰'最高;需热量值介于9 113—10 722 GDH(生长度小时模型);‘夏黑'需热量最低,‘醉金香'最高;4个葡萄品种的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葡萄 促成栽培 需冷量 需热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甲酸钾对断奶仔猪胃功能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28日龄断奶、平均体质量在5~7 kg的(长×大)仔猪180头,研究二甲酸钾(Potassium diformate,KDF)对断奶仔猪胃酸分泌、胃蛋白酶活性、胃肠激素表达的影响。试验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KDF,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KDF对仔猪胃重、胃盐酸和乳酸含量、胃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试验组仔猪胃粘膜中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质子泵(H+-K+-ATPase)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胃泌素(gastrin)mRNA水平没有影响。结果提示KDF能够通过调节胃粘膜中基因表达来影响仔猪胃酸分泌功能。

关键词: 二甲酸钾 胃酸 胃泌素 生长抑素 H+-K+-ATPase 仔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US测试的上海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水稻DUS测试指南(2012版)中的38个水稻标准品种和52个基本测试性状对上海地区的172个粳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14个上海地区选育的申请品种保护的粳稻品种作比较。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表型性状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测试性状检测到3.6667个,变幅介于1~8个。Shannon's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6834,变幅介于0~1.9327,77.08%的性状存在3个及以上的等位变异;地方品种的等位变异数、每个性状的等位变异数及其变异幅度、多样性指数平均值等均大于现代育成品种,在外观形态上,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现代育成品种更丰富。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53时,可将186个粳稻品种分为3个类(亚)群,现代育成品种单独组成一个亚群;而主坐标分析将186个粳稻品种明显的分为地方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两大区。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与现代育成品种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可为今后粳稻育成品种的改良提供更多的形态基础。

关键词: DUS测试 粳稻 地方品种 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根外植体体细胞胚胎再生影响因素研究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生长素对百合根外植体体细胞胚胎再生的影响,采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对根外植体体胚诱导及发育进行研究,同时对不同根长外植体和不同根段外植体的体胚发生能力、不同激素对体胚扩增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NPA对根外植体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抑制作用明显,体细胞胚胎发育畸形。含有根尖的根处植体均能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均高于94.4%;对照(不含根尖的根外植体)及远离根尖的根段外植体诱导产生少量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仅为8.9%。0.3cm根外植体(含根尖)生长系数最高,为36.8;单位重量根外植体(含根尖不同长度)产生的体胚数为21.8~26.3,差异不显著。在含有0.5 mg·L-1Picloram的培养基中球形胚增殖率最高,达98.9%;在含有0.2 mg·L-1Picloram的培养基中球形胚增殖系数最高,为20.1。结果表明内源生长素的含量及外源生长素的添加与百合根体细胞胚胎诱导关系密切,内源生长素运输参与百合体细胞胚胎的诱导及形态建成。本研究为百合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百合 根外植体 体细胞胚胎发生 N-1-萘基酞氨酸(NP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羽绒采收对浙东白鹅绒用性能、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羽绒采收对浙东白鹅绒用性能、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只同批饲养、体重相近的120日龄浙东白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仅在试验末期(45d)采绒1次,试验组分别在试验初期(1d)和试验末期(45d)各采绒1次。试验期45d。结果表明,羽绒采收可促进鹅羽绒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同时也对鹅机体产生短时间的应激。羽绒采收4d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葡萄糖(GLU)、钙(Ca)、磷(P)含量较羽绒采收前1d呈显著性变化(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在羽绒采收4d后基本恢复到羽绒采收前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及转肽酶、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羽绒采收前后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综上所述,120日龄浙东白鹅羽绒采收在生产中具有可行性,同时应加强采绒鹅1周内的饲养管理。

关键词: 浙东白鹅 羽绒采收 绒品质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优化耦合下设施青菜的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规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明确最佳灌溉施肥条件下设施青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微喷灌条件下设施青菜在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和干物质积累的特征以及与养分累积吸收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设施青菜氮、磷、钾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旺长期青菜体内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幼苗期(P<0.05),进入成熟期后略有降低。从养分吸收速率来看,旺长期3种养分的吸收速率均最大,幼苗期和成熟期吸收速率较小。3种养分的吸收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钾、氮和磷。整个生育期养分累积量和干物质累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旺长期、幼苗期和成熟期。此外,设施青菜体内养分吸收量与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P<0.05),水肥优化耦合条件下氮、磷、钾3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吸收的正相关作用。

关键词: 设施青菜 微喷灌 水肥耦合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免疫效力评价及临床免疫试验

中国兽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定猪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效力检验的标准,用3批猪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进行接种猪与接种豚鼠的平行试验;同时进行临床免疫试验。3批疫苗接种豚鼠和猪后定期进行PPVHI抗体检测;猪于免疫后攻毒,并进行病毒分离。免疫母猪在怀孕早期进行强毒攻击,40d扑杀进行病毒分离。用3批疫苗免疫后备母猪统计产仔成绩。结果显示,豚鼠接种后21d、猪接种后7d全部产生抗体反应。免疫攻毒的猪均未从血浆和内脏中分离到病毒,而从对照猪分离到病毒;怀孕母猪强毒攻击后扑杀,胎儿病毒分离均为阴性,而对照猪胎儿病毒分离为阳性;统计数据表明免疫猪的产仔成绩比未免疫猪高,平均每窝多产活仔1.85头,少产死胎木乃伊胎0.65头。结果表明,当免疫豚鼠PPV HI≥64时,免疫猪能抵抗PPV强毒攻击,两者呈正相关;免疫母猪的攻毒试验表明免疫母猪能抵抗PPV经胎盘感染;临床免疫试验证明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 豚鼠和猪 抗体反应 强毒攻击 病毒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