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不同盐分土壤环境下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尼龙网袋埋田法研究了绿肥苕子、黑麦草在不同盐分滨海盐渍土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盐分地块黑麦草干物质残留率、总有机碳含量和C/N总体高于苕子。苕子氮、钾在最初15天内快速释放,不同盐分地块的残留率分别为20.4%~34.0%和13.2%~18.1%,黑麦草钾在前45天释放了近90%,氮、磷释放持续整个腐解过程。低盐分地块绿肥钠的最终残留率为5.2%~7.6%,高盐分地块为36.2%~49.2%。不同盐分地块绿肥镁、钙、锌残留率以黑麦草高于苕子。铜的释放主要集中于前45天,之后趋于停滞。镁、铁、锰分别在腐解45~60天或45~75天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整体来看,禾本科绿肥干物质及养分残留率均高于豆科绿肥,高盐分明显阻滞了绿肥氮、钙、镁、铁、锰、铜和锌养分的释放。

关键词: 盐分 绿肥 养分释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gPDK1调控禾谷镰孢菌响应渗透胁迫研究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为了应对渗透胁迫进化出包括高渗甘油途径(high osmolarity glycerol,HOG)在内的一系列调控网络,但其上游信号调控因子尚不明确.本文以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研究对象,在盐胁迫下通过遗传学和生理生化手段,研究了一个关键的线粒体能量代谢酶基因丙酮酸脱氢酶激酶(Fg PDK1)在调控渗透胁迫方面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1)菌丝生长测定结果表明Fg PDK1敲除突变体(ΔFg PDK1)对盐胁迫的敏感性较野生型(PH-1)显著增加;(2)与PH-1相比较,盐胁迫下ΔFg PDK1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电解质外渗和更高的胞内甘油累计量;(3)盐胁迫下ΔFg PDK1菌丝的活性氧(ROS)累计量、丙二醛含量、细胞死亡量都比PH-1显著增加;(4)盐胁迫下ΔFg PDK1菌丝的抗氧化酶基因(SOD和CAT)表达量显著低于PH-1;(5)上述生理生化表现在Fg PDK1功能恢复菌株(ΔFg PDK1-C)均可恢复到野生型水平.这些结果表明F.graminearum可能通过Fg PDK1调控HOG下游途径并维持抗氧化能力来应对高渗透胁迫.本研究为解析真菌适应渗透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渗透胁迫 甘油 细胞死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铅污染对不同生境芦苇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不同生境芦苇对铅污染的耐受或抵抗能力,采用盆栽试验模拟淹水和干旱生境,探究铅污染对不同生境芦苇体内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处理浓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增加,芦苇体内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但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也均显著增强。相同浓度铅处理的干旱生境芦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小于淹水生境芦苇。胁迫60 d,铅处理的两种生境芦苇体内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强;胁迫90 d,铅处理的两种生境芦苇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说明水生芦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在抵抗铅诱导的氧化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芦苇 淹水 干旱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的免疫抑制机制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评价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感染对于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研究了H9N2 AIVs的免疫抑制机理。结果显示,H9N2 AIVs感染可降低鸡对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的抗体应答,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而流式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9N2 AIVs感染可显著降低鸡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率(P<0.05);抗原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9N2 AIVs感染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P<0.05);另外,H9N2 AIV感染还导致鸡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4应答水平的下降,其中IFN-γ的应答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H9N2 AIVs感染可抑制鸡的免疫应答,其中对细胞免疫应答的抑制更为明显。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免疫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碱蓬和秸秆覆盖对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盐分动态与脱盐效果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盐分动态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并探讨盐生植被和秸秆覆盖下土壤的脱盐及控盐效果,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中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种处理:对照(裸地,CK)、种植碱蓬(PS)、15 t·hm~(-2)秸秆覆盖(SM-A)和30t·hm~(-2)秸秆覆盖(SM-2A),监测气候因子和土壤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滩涂裸地表层土壤盐分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表现为在6—8月盐分降低至最低值(8.69g·kg~(-1)),9—12月呈现积盐作用,最大值为26.66 g·kg~(-1);表层土壤盐分变化比亚表层更剧烈,而且亚表层盐分变化相对于表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相关分析表明,滩涂裸地表层盐分变化与采样前15 d的累积降雨量及蒸降比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多因子及互作逐步分析表明,降雨量增加可以显著促进脱盐作用,大气温度升高可加剧盐分积累,降雨量和大气温度的互作效应增加会对盐分累积产生正效应;(3)PS处理没有显著改变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但降低了表层土壤盐分;(4)SM-A和SM-2A条件下,土壤脱盐率与覆盖处理天数回归拟合符合Logistic曲线,且经过雨季覆盖处理90~100 d后表层土壤脱盐率均可达到95.0%以上,覆盖处理120 d后亚表层土壤脱盐率均可达到92.0%以上,之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盐分分别在0.60和1.00 g·kg~(-1)以下波动.综合考虑脱盐效果和经济投入,在梅雨季节前(4—5月)采用15 t·hm~(-2)秸秆覆盖,可能是未来滩涂极重度盐土进行快速脱盐和改良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盐生植物 气候因子 盐分动态 极重度盐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温预处理对猪粪堆肥过程碳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猪粪、砻糠为原料,利用自行设计的超高温预处理装置,开展了为期56d的模拟堆肥试验,比较了超高温预处理好氧堆肥(HPC)和常规高温好氧堆肥(CK)过程中碳、氮素转化及损失.结果表明,CK有机质最大降解度(42.58%)比HPC堆体(49.29%)小,但降解速率常数(0.1d~(-1))高于HPC(0.07d~(-1)),两种堆肥工艺碳素降解率差异不显著.HPC堆体NH_4~+-N、TN质量分数平均比CK高143.9%、11.2%,而NO_3~--N质量分数则比CK低58.8%.HPC堆肥后期胡敏酸含量及腐殖质聚合程度分别比CK高45.2%~56.8%、59.1%~65.3%.在预处理阶段以及后续堆肥阶段,HPC、CK有机碳损失率分别为48%、51%,氮损失率分别为18%、27%.说明超高温预处理不仅有利于堆肥过程的保氮,而且促进富里酸向胡敏酸的转化,提高了堆肥产品腐殖化水平.

关键词: 超高温预处理 堆肥 氮损失 有机质降解 猪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黄灌溉影响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灌溉在保障农业正常生产的同时,也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通过与未进行灌溉、耕作等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引用含有泥沙的黄河水灌溉、耕作对土壤基本理化属性和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土壤相比,引黄灌溉后,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增加显著,分别增加了272%、222%和318%(P<0.01)。重组有机碳是引黄灌区土壤碳库的主要组分,占总有机碳65%以上,灌区土壤碳库稳定性较高;引黄灌溉耕作后,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由0.27和0.85 g·kg~(-1)增加到0.77和1.68 g kg~(-1)(P<0.05);土壤容重降低,通气保水能力增强,pH下降,土壤盐化趋势减弱,土壤肥力水平提高。引黄灌溉是改善该区土壤性状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引黄灌溉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养殖粪污工程化处理对污水理化性状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养结合是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与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种养结合主要依赖于工程措施来实现,然而工程措施对粪污水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不足,限制了粪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本文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粪污处理各环节理化性状变化研究基础上,重点对固液分离、厌氧发酵、贮存等3个工程环节对粪污理化性状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养殖污水经各环节工程措施处理,其颗粒物数量及大小、养分与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固液分离环节通过机械去除大颗粒物,显著减少粪污水中干物质(DM)总量,降低总氮(TN)和总磷(TP),粪污水中DM、TN、T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7%~65%、2.7%~49%、2.3%~82%。不同固液分离方法对粪污水中DM、TN、TP的去除效率差异显著,同时还显著地改变粪污水的N∶P∶K比例,但对Cu、Zn的去除效率较低。厌氧发酵环节主要分解小颗粒物,经厌氧发酵后,粪污水中干物质量大幅度减少,TN、K总量基本不变,但TN组成发生改变,NH_4~+-N含量显著增加,其占TN的比例达46%~93%;而P、Cu、Zn部分以晶体形式附着于发酵罐内壁,其余部分还会发生液相向固相大量转移的现象。贮存环节由于小颗粒物降解和大颗粒物转化、沉降,使粪污水中干物质总量削减,液相部分TN、NH_4~+-N、TP、K浓度显著降低。在20~25℃条件下,露天贮存90 d,畜禽粪污沼液TN、TP和K浓度分别降低39%~77%、61%~78%和23%~54%。以上研究对于制定粪污水农田利用工程方案、区域养分综合管理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粪污处理大多采用多级处理工艺措施,而国内外研究侧重于单项工程措施对污水理化性状的影响,现有数据支撑难以提出针对粪污水农田利用的最佳养殖粪污处理方案和组合。粪污水农田利用迫切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1)处理工程对粪污水理化性状影响的全过程监测评估;2)基于农田消纳的粪污矿质养分固液相分配定向调控技术研发。

关键词: 养殖污水 固液分离 厌氧发酵 贮存 理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和低温处理对采后桃endo-PG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寻endo-PG家族基因中与果实软化相关的主要功能基因对不同肉质桃在不同贮藏方式中软化的响应,从分子水平上为桃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软溶质‘霞晖5号’、硬溶质‘紫金红3号’、不溶质‘金童7号’和SH类型‘霞脆’4种肉质桃为试材,分别研究常温(25℃)、常温+1-MCP和低温(4℃)处理过程中果实硬度的变化,并分析13个endo-PG家族基因在货架期的表达差异。【结果】1-MCP显著抑制‘霞晖5号’和‘金童7号’贮藏前期果实硬度下降,而对‘霞脆’和‘紫金红3号’效果不明显。低温下的‘紫金红3号’‘霞脆’和‘金童7号’果实硬度在整个试验贮藏期保持稳定,但‘霞晖5号’果肉在低温贮藏的第2天便迅速软化。通过qRT-PCR对endo-PG家族中筛选出的13个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Prupe.4G261900仅在‘霞晖5号’果实中高量表达。1-MCP、低温处理抑制Prupe.4G261900在‘霞晖5号’贮藏前2 d和4 d的表达,1-MCP抑制Prupe.7G269200、Prupe.7G005500和Prupe.3G081700在不溶质桃中的表达,对‘霞脆’果实相关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低温处理的‘金童7号’和‘霞脆’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低。未检测到以上基因在‘紫金红3号’果实中的表达。【结论】1-MCP可能主要通过调控Prupe.4G261900的表达来延缓软溶质和不溶质果实货架期前期硬度的降低。低温可能通过抑制软溶质和不溶质果实Prupe.7G005500的前期表达,进而缓解果实贮藏中的软化。

关键词: 软化 endo-PG 1-MCP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u~(2+)对凤眼莲根系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及机理

水资源保护 2018 CSCD

摘要:以凤眼莲根系为生物吸附材料,通过批吸附平衡实验,考察Cu~(2+)共存条件下凤眼莲根系吸附四环素(tetracycline,TC)的动力学特性和吸附等温线,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基团屏蔽技术分析Cu~(2+)对凤眼莲根系吸附TC特征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共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随着共存Cu~(2+)浓度的增加,凤眼莲根系对TC的吸附量和去除率也逐渐增大。凤眼莲根系表面羧基、氨基经化学屏蔽后,对TC的吸附量均降低了20%~30%;结合FTIR技术确定Cu~(2+)通过与凤眼莲根系表面的活性官能团(羟基、羧基和氨基以及芳环结构等)发生相互作用,在根系与TC之间形成架桥,从而促进了根系对TC的吸附。

关键词: 凤眼莲根系 四环素 络合 吸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