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淹水和干旱生境下铅对芦苇生长、生物量分配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作为典型的根茎型多年生湿地植物,具有广泛的环境耐受性。该研究采用盆栽实验,采取裂区实验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包括淹水和干旱两个水平,铅(Pb)为副区,包括0、500、1500、3 000、4 500 mg·kg–1 5个水平,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研究淹水和干旱条件下Pb污染对芦苇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明确不同生境下芦苇适应或忍耐重金属污染而采取的策略,为芦苇应用于湿地恢复和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淹水处理中,Pb显著抑制地下芽形成和根茎生长,但对子株数没有影响;与母株相比子株具有高的日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和生物量(母株的3–7倍)。在干旱环境中,Pb显著抑制根、地下芽和根茎生长,母株和子株生物量积累及光合作用,且这些指标均小于淹水处理的。无论在淹水还是干旱环境中,芦苇体内绝大部分Pb积累在根中,根茎和子株中Pb含量较少,被转运至母株中的Pb大约是子株的3倍。淹水条件下子株体内Pb含量小于干旱处理的。结果表明,干旱和Pb的协同作用显著抑制芦苇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光合作用,可能导致子株生产力和种群密度减小甚至种群衰退。但淹水芦苇能够采取相应的Pb分配策略减缓Pb污染对芦苇生长、生理和繁殖的负面影响,有利于芦苇种群的繁衍和稳定。

关键词: 铅污染 水分 生长 生物量分配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评价桃果实抗氧化能力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果实酚类物质组分含量评价桃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以12个红肉桃、7个白肉桃和4个黄肉桃品种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分析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肉桃各品种具有较高的表儿茶素和总酚含量。在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将8个酚含量指标概括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即主成分),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求得各综合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结合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并对各品种果肉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排序,发现红肉桃中的‘北京一线红’综合评价值最高,同时红肉类型排序靠前,多数白肉、黄肉类型排序靠后,与聚类分析结果较一致。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抗氧化能力与肉色密切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结合单体酚、总酚含量可综合评价不同肉色桃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对桃果实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排序依次为新绿原酸、总酚、表儿茶素、阿魏酸、绿原酸、芦丁、儿茶素、槲皮素。

关键词: 酚类物质 抗氧化评价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巢湖藻–草–泥堆制有机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土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由巢湖取出物蓝藻、水草和底泥高温堆肥制作成的有机肥对作物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藻-草-泥有机肥对大豆、花生有明显增产效应。施肥土壤中总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有机质、腐殖酸、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孔隙度均显著高于未施肥土壤,而容重显著降低。与未种植未施肥处理(T1)相比,种植大豆施肥(T4)和种植花生施肥处理(T5)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增加116.5%、97.8%,微生物生物量氮增加196.7%、170.6%;T4处理的转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183%、392%和8.9%,T5处理中相应酶活性分别提高116%、268%、1.01%。相关性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转化酶、脲酶活性都与多种肥力因子呈显著相关,且转化酶及脲酶活性间存在显著相关性。T4处理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肥力因子间无显著相关性,而T5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效磷、有机质、腐殖酸、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间呈显著相关。巢湖取出物蓝藻、水草和底泥可作为生产有机肥的良好材料以达到资源化利用目的。

关键词: 藻–草–泥有机肥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四种干燥方式对芜菁脆片香气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真空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变温压差膨化干燥(explosion puffing drying,EPD)、红外干燥(infrared drying,I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AD)四种不同干燥方式的芜菁脆片的香气成分,来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芜菁脆片的香气品质的影响。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进行芜菁脆片香气成分的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计算不同干燥方式所得芜菁脆片的风味品质综合得分。结果表明:FD芜菁脆片的综合得分最高,其香气品质是最佳的,其次是AD与EPD,ID则品质最差。各类香气成分在4种芜菁脆片中拥有着不同的含量,这导致了4种脆片香气品质的显著差异,而且芜菁脆片的香气品质与干燥方式、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等众多因素有关。因此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实现对芜菁脆片品质的区分,为进一步研究干燥方式对芜菁脆片的品质影响提供理论基础,也为芜菁脆片的干制加工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芜菁脆片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香气品质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的计算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农用化学品叶面喷雾的效率与植物叶面理化性能的复杂性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理解农用化学品喷雾液与植物叶面内在结构的界面互作效应,本研究以辣椒叶片为例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寻求其内在的关联性,以期为植株上农药的高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水(W)、丙三醇(G)和二碘甲烷(DM)为检测液,借助接触角测量仪测定其在3种辣椒叶片上的稳定接触角后,分别采用Wu调和平均数法(HM)、Owens-Wendt-Rabel-Kaelble法(OWRK)、Van-Oss-Chaudhury-Good法(OCG)以及ZDY法计算叶片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并进行比较,同时对辣椒叶面的溶解度系数进行分析。【结果】水在苏紫1号和GR甜椒叶片上表现出较好的润湿性(θ<90°),而在苏椒13叶片上的润湿性一般(θ>90°)。在估测辣椒叶片表面表观自由能的4种方法中,OCG法采用3种检测液进行分析,较其他方法获得的辣椒叶面特征物理量较多,3种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分量所占百分率(>85%)均高于极性分量(<15%)。采用2种检测液的方法为HM法和OWRK法,当2种检测液均为极性(W-G)时,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分量和极性分量所占百分率变化较大,甚至相反;当2种检测液为极性和非极性组合(W-DM或G-DM)时,以OCG法计算获得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的数值为基准,OWRK法计算获得的数值比HM法获得的数值偏差要小。采用1种检测液的方法为ZDY法,计算获得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的数值远高于其他3种方法,比OCG法获得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的数值偏差均>100%。以OCG法为基准,偏差在10%以内,苏紫1号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为37.72—43.11 m J·m~(-2),溶解度系数为18.89—22.77 m J1/2·m-3/2;GR甜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为37.53—40.95 m J·m~(-2),溶解度系数为18.81—20.09 m J1/2·m-3/2;苏椒13号辣椒叶面表观表面自由能为33.21—36.92 m J·m~(-2),溶解度系数为17.17—18.58 m J1/2·m-3/2。【结论】以水、丙三醇和二碘甲烷为检测液,ZDY法不适用计算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HM法、OWRK法、OCG法可用来计算辣椒叶片表观表面自由能,其中HM法和OWRK法应注重选择检测液组合的极性问题。同时,3种辣椒叶面表面自由能的非极性分量的比率均高于极性分量的比率。

关键词: 辣椒叶面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表面自由能分量 溶解度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厚皮甜瓜新品种‘佳蜜脆’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佳蜜脆’是优质早熟厚皮甜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长势较强,果实近圆形,单瓜质量1.6kg,果皮黄色,果肉浅橙色,肉质脆,肉厚4.1 cm,中心糖含量13.6%,边糖含量9.1%,折合产量33.5 t·hm~(-2)。适宜在江苏南部地区早春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甜瓜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干尖线虫14-3-3(Ab-14-3-3-a)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干尖线虫是水稻上重要的寄生线虫,严重危害水稻安全生产。14-3-3蛋白调控生物体的细胞代谢、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等一系列生物过程。本研究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分离获得了一个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14-3-3基因,命名为Ab-14-3-3-a。Ab-14-3-3-a全长c DNA序列含有59 bp的5'非翻译区(UTR)、编码251个氨基酸756 bp的开放阅读框。Ab-14-3-3-a DNA序列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Ab-14-3-3-a蛋白与其他植物寄生线虫14-3-3蛋白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系统发育树显示与植物寄生线虫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原位杂交显示Ab-14-3-3-a特异定位于成虫的背食道腺细胞中,表明其在线虫取食和寄生过程中发挥潜在功能。qRT-PCR显示,Ab-14-3-3-a在水稻干尖线虫各个龄期均表达,其中在成虫表达水平最高,而在发育过程中幼虫表达水平最低。当线虫取食不同寄主时,Ab-14-3-3-a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线虫取食感病水稻早期,Ab-14-3-3-a表达水平上升1.5倍,而取食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时Ab-14-3-3-a表达可提高数百倍。利用体外RNA干扰技术将Ab-14-3-3-a的表达进行有效抑制,结果显著影响了线虫的产卵、成虫发育以及线虫种群数量。综上,Ab-14-3-3-a参与调控水稻干尖线虫的取食行为和发育进程。本研究相关结果有助于拓展植物寄生线虫14-3-3蛋白功能,为深入研究线虫与植物互作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干尖线虫 14-3-3蛋白 基因克隆 RNA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梅绿原酸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果梅果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了乙醇浓度、料液比、p H、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提取次数对绿原酸提取量的影响,并测定了绿原酸对氧化自由基的吸收能力(ORAC)。结果表明,乙醇浓度60%、料液比(g∶m L)为1∶7、p H为4、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0℃,提取3次为果梅果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此工艺条件下绿原酸提取量为19.8 mg/10 g鲜重。绿原酸对氧化自由基的ORAC值为258869 mmol/g,芦丁的ORAC值为155981 mmol/g,二者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差异(0.01

关键词: 果梅 绿原酸 超声辅助浸提 正交实验 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β-D-葡萄糖苷酶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找一种适用于果酒增香的糖苷酶。利用七叶苷显色平板法,从63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4株产β-D-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再以对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利用差速离心分级沉淀对β-D-葡萄糖苷酶进行初步定位。此外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等传统鉴定方法,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研究的4株菌株所产β-D-葡萄糖苷酶均为胞内酶;FL12和Hsb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M3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T61鉴定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关键词: 乳酸菌 β-D-葡萄糖苷酶 鉴定 16S rDNA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的氮素利用受个体遗传、基因调控、基因间相互作用以及信号分子调节等影响,一直是科学探索的热点和重点。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NUE)的研究也由传统的针对植物本身转到基因工程方向。本文总结了植物氮素利用代谢过程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NUE的最新成果,着重介绍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维持碳氮代谢平衡和促进氮素利用中的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氮素利用 碳氮代谢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