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主动蓄热日光温室不同气流方向后墙传热CFD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日光温室是一种能源高效利用型的温室结构,在中国北方的设施园艺产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动储热日光温室结构是最近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高效主动储热风道的研究问题,该文构建了3种不同气流运动方式的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后墙模型,分别是顶进顶出气流运动方式的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后墙(W1)、侧进侧出气流运动方式的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后墙(W2)、侧进顶出气流运动方式的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后墙(W3)。在W1工况下对比试验数据及数值模拟数据发现,平均相对误差为6.7%,最大相对误差为13.4%,说明该文所建模型的数值模拟与试验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进一步模拟结果表明,进口条件一致的情况下,W1、W2、W3在主动蓄热循环系统运行阶段的有效蓄热范围分别为700~800、500~600、600~700 mm;W1、W2、W3的出口平均温度分别为17.3、18.9、18.2℃,进一步计算得到,3种工况下,内部空气流的努塞尔特数分别为40.95、35.25、35.30;3种不同气流循环运动方式下,温室后墙的对流换热强烈程度表现为W1最大,W3其次,W2最小。该研究为设计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墙体气流循环运动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参考。

关键词: 温室 墙体 温度 主动蓄热 气流分布 数值模拟 日光温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差异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扬农啤5号与感病品种日引3号及其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病圃与无病田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病圃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麦黄花叶病对抗病亲本扬农啤5号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对感病品种日引3号性状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除单株穗数和千粒重外,病圃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均值均较无病田相应性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株高降幅(22.95%)最大。3年9个调查时期,扬农啤5号病级均为1级,表现为高抗;日引3号病级在3级左右,表现为高感。群体内大麦黄花叶病病级存在广泛变异。不同年份间,大麦黄花叶病病程梯图下面积(AUDPS)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均呈负相关;与主穗长、单穗粒数均呈正相关。大麦黄花叶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向在不同年份间表现一致,但相关程度差异较大。

关键词: 大麦 大麦黄花叶病 主要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咸水灌溉滩涂稻田盐分动态及其水稻产量表现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洗盐后连续种植4年、洗盐后第1年种植水稻的滩涂地块为研究对象,以邻近滩涂荒地为对照,开展全生育期稻田土壤耕层(0~20 cm)、浅层水、以及灌溉水源中盐分的动态观测,并进行不同种植年限(1年和4年)的水稻产量比较。结果表明,种植1年、4年的稻田耕层土壤盐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高点均出现在抽穗期,耕层含盐量分别为1.83 g/kg和1.38 g/kg,全生育期平均值分别为1.07 g/kg和1.01 g/kg;浅水层盐分含量表现为前期(分蘖期)较低,中后期(拔节孕穗期后)较高,这与水稻生长期间雨水分布、灌溉水含盐量有密切关系。连续种植4年的水稻较种植1年的增产46.3%,主要原因在于生物量、收获指数和单位面积穗数的显著增加。水稻收获后1 m深土层土壤盐分测定结果表明,滩涂种稻利用微咸水灌溉不存在盐渍化加重的风险。

关键词: 微咸水 滩涂 水稻 盐分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虫苯甲酰胺对2种跳虫的繁殖毒性与氧化胁迫

农药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 CAP)对跳虫的繁殖毒性和氧化胁迫效应,以2种跳虫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 Willem和奇裸长跳Sinella insolens为受试生物,分别测定了CAP对其28 d和21 d的繁殖毒性和暴露于CAP亚致死剂量(白符跳0.0533 mg/kg,奇裸长跳100 mg/kg)10 d内,2种跳虫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CAP对白符跳和奇裸长跳的繁殖率半抑制浓度(EC_(50-repro))分别为0.533 mg/kg dw (95%置信区间为0.370~0.769 mg/kg dw)和> 1 000 mg/kg dw,毒性差异明显。暴露于亚致死剂量的CAP 0、2、4、6和10 d后,CAP能不同程度地影响2种跳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暴露初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上升113%和108%,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别上升141%和74.6%(P <0.05),随暴露时间延长,2种酶活性逐渐下降,最终趋向对照组水平;总谷胱甘肽(TG)活性水平始终维持在对照组以上,并在第6天达到最高;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在暴露初期分别下降38.4%和21.6%(P <0.05),随暴露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回到对照组水平;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随暴露时间延长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化幅度较小;而金属硫蛋白(MT)含量则未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出现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白符跳对CAP更为敏感,可作为土壤环境中CAP的指示生物。CAT、GR和GST是指示CAP短期胁迫的较适宜的生物标志物,而TG和LPO可以作为指示CAP中长期胁迫的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跳虫 繁殖毒性 氧化胁迫 亚致死剂量 抗氧化防御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化螟碱性神经酰胺酶和中性鞘磷脂酶基因RNA干扰技术体系的优化

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法以及不同靶标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效率,建立并优化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碱性神经酰胺酶saCER和中性鞘磷脂酶snSMase基因的RNAi的技术体系。【方法】通过培养液浸泡法将果蝇Drosophila daCER基因的dsRNA导入果蝇S2细胞内;分别通过显微注射法和荧光纳米粒子介导喂食法将体外合成的二化螟saCER和snSMase基因的特异性双链RNA(dsRNA)导入二化螟3龄(注射法)和2龄(喂食法)幼虫体内,之后利用qPCR测定靶标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方法对不同基因的RNA干扰效率。【结果】将果蝇S2细胞浸泡在浓度为15 ng/μL的含daCER dsRNA细胞培养液中培养72 h后,daCER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了约84%。dsRNA (5 000 ng/μL)注射二化螟3龄幼虫60 h后对saCER基因的干扰效率达到最高(41%),dsRNA (2 500 ng/μL)注射48 h后对snSMase基因的干扰效率最高(47%);给二化螟2龄幼虫喂食dsRNA(48μg/d)后,分别在第7天和第8天对saCER(32%)和snSMase(52%)基因达到最大干扰效率。对于aCER基因,果蝇S2细胞浸泡法与二化螟注射法和喂食法相比,干扰效率差异极其显著;使用相同方法,对saCER基因和snSMase基因的干扰效率无显著差异;对于二化螟的同一基因(saCER或者snSMase),注射法与荧光纳米粒子喂食法之间干扰效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碱性神经酰胺酶基因和中性鞘磷脂酶基因对导入dsRNA进行RNAi的方法较敏感,本研究建立并优化的显微注射法和荧光纳米粒子介导喂食法RNAi技术体系在鞘脂质代谢酶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中具有可行性。注射法和喂食法对二化螟幼虫aCER基因的干扰效率远低于浸泡法对果蝇S2细胞中这一基因的干扰效率,进一步证实二化螟血淋巴中的RNA酶对dsRNA的快速降解以及中肠围食膜的阻隔很大程度上削减了dsRNA进入二化螟细胞内发挥干扰作用。

关键词: 二化螟 碱性神经酰胺酶 中性鞘磷脂酶 RNAi 显微注射法 荧光纳米粒子介导喂食法 浸泡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小麦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监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江苏省小麦空间分布动态变化以及地域格局特征,采用遥感、格网和Moran'sⅠ指数等方法对江苏省近年小麦生产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江苏省小麦种植面积都存在很强的地域聚集效应,且聚集和连片程度逐年增强。至2017年,小麦面积高聚集区集中分布在淮河和灌溉总渠以北,徐州以东,低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苏州以西;2013年以来,江苏省苏南地区大幅度压縮了小麦生产规模,苏中地区较大幅度削减了小麦生产规模,苏北小麦生产规模基本保持稳定;苏南地区小麦调减范围主要集中在宁镇扬丘陵区,苏中调减的是里下河养殖区,苏北调减的是徐州、连云港丘陵山区。2013年以来江苏省小麦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已经基本形成了适宜江苏小麦生产的地域空间格局。上述结果可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 遥感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于茄子的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作为指示基因,探讨不同接种方式、培养环境、菌液数量浓度和接种时间对烟草脆裂病毒(TRV)诱导茄子植物内源PDS mRNA沉默效率的影响,进而测试该沉默体系在不同基因型茄子上的沉默效率。结果表明,在昼夜温度25℃/20℃,16 h光周期条件下,-25 k Pa压强下真空抽气2min渗透侵染露白后2~3 d的种子能够获得最佳沉默效率;与传统注射压迫法相比真空渗透萌芽种子能够更快、更明显出现沉默表型,缩短试验周期,且该方法在不同基因型茄子中都获得较高沉默效率,说明基于真空侵染萌芽种子法的VIGS体系可应用于茄子基因功能研究。

关键词: 茄子 VIGS 真空侵染 萌芽期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盐分对Bt棉铃壳中Bt蛋白含量和氮代谢生理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土壤盐分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抗虫性的影响,以2个Bt棉品种‘新棉33B’(盐敏感)和‘中07’(耐盐)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土壤盐分水平(0、0.15%、0.30%、0.45%和0.60%),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盐分下Bt棉盛铃期铃壳Bt蛋白含量变化及氮代谢生理特征.结果表明:铃壳中Bt蛋白含量随土壤盐分的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相比(0%),盐敏感型品种在土壤盐分0.15%、耐盐型品种在0.30%以上时,铃壳中Bt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相同土壤盐分水平下,花后30 d(DPA)铃壳Bt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明显大于10 DPA.在铃壳Bt杀虫蛋白含量下降显著时,其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下降,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显著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和肽酶活性在土壤盐分0.30%以上时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说明,土壤盐分影响铃壳的氮代谢,从而引起Bt蛋白合成减弱,中度以上土壤盐分水平会引起Bt蛋白分解加强,从而导致杀虫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

关键词: Bt蛋白 土壤盐分 Bt棉 氮代谢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骨干亲本阿夫衍生系赤霉病抗性的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发掘抗性遗传变异、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最安全、经济的根本途径。本研究在5个环境中对阿夫及其264份衍生品种(系)进行了赤霉病抗扩展性鉴定,利用分布于19条染色体上的52个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结构分析以及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9个与赤霉病抗性相关的位点。其中,分布在2B、2D、3A、3B和5A染色体上的5个位点能够在至少5个环境中的2个且在5年平均值中检测到。3B上的赤霉病抗性位点Xgwm493与Fhb1连锁;5A上的赤霉病抗性位点Xbarc117与Fhb5紧密连锁。标记位点的等位变异表型效应值检测结果显示11个等位变异与赤霉病抗性关联,其中3个等位变异具有减效效应,减效效应值最大的是Xgwm493-180;7个等位变异具有增效效应,增效效应值最大的是Xbarc117-225,1个等位变异为无效等位变异。同时发现材料的赤霉病病小穗数与其携带优异等位变异数目呈线性负相关。

关键词: 赤霉病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变异 骨干亲本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咪草烟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筛选与应用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除草剂水稻的培育及推广能够提高除草效率,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本研究中金粳818为抗咪草烟资源,以其与常规粳稻苏垦118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抗性基因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表明,其抗性表型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SSR分子标记RM7413和RM7426之间。对该区间候选基因预测和测序发现,咪草烟靶基因-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在重要功能位点发生1个碱基的突变(G变为A),导致一个氨基酸由丝氨酸(S)突变为天冬酰胺(N),初步确定ALS是抗性表型的重要候选基因。标记RM7413、RM7426与ALS的物理距离分别为165 kb、1612 kb。以金粳818与南粳9108为亲本,检测标记RM7413在辅助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潜力,对杂交种及其自交后代进行连续表型及标记选择,F_7群体能够稳定遗传抗咪草烟性状,表明RM7413在粳稻抗咪草烟辅助育种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本研究结果为粳稻抗除草剂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粳稻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RM7413 金粳818 咪草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