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55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闽甜6855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0155为父本配制新组合,高产、优质、稳产性较好,2年区试平均产量14 940.6kg·hm-2,比对照增产5.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 854.8kg·hm-2,比对照增产1.78%。于2016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闽审玉2016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法脱苦对琯溪蜜柚汁主要苦味物质及营养风味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不同的柚苷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等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平和琯溪蜜柚汁酶法脱苦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不同脱苦条件对蜜柚汁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去除率及营养风味物质维生素C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和琯溪蜜柚汁的最佳酶法脱苦工艺条件为:在琯溪蜜柚原汁pH状态下,添加0.8g·L~(-1)柚苷酶,置于45℃中水浴1h。在此条件下,蜜柚汁的柚皮苷去除率达90.25%、柠檬苦素去除率达87.09%、维生素C损失率为11.33%,能实现良好的风味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农药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福建省15个市、县分离的185株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EC_(50)值分别在0.018 6~7.779、0.041 6~22.32和0.005 3~7.930μg/m 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玉米小斑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以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EC_(50)平均值(0.519 9±0.028 4)、(0.407 9±0.020 4)和(0.381 8±0.020 2)μg/m L分别作为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相对敏感基线,发现各有15.14%、20.00%和17.30%的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最高分别为14.96、54.71和20.77。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杀菌剂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而丙环唑和烯唑醇之间的交互抗性相关系数最高,为0.866 2。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玉米小斑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丙环唑 烯唑醇 咪鲜胺 敏感性 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能源植物无患子种质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应用ISSR分析了来自5个不同种源地的73份无患子种质的遗传多样性。ISSR共扩增出条带11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05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8.24%;表明不同地区的无患子种质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各地区种质间的遗传差异较大;5个无患子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032 4~0.081 0之间;UPGMA聚类分析表明,73份无患子种质可分为2大类,组A由安徽黄山、浙江台州、江西吉安和福建建宁组成;组B仅含江西龙南。分布于浙江台州与分布于江西吉安的无患子种质亲缘关系最近,分布于安徽黄山和江西龙南的无患子种质亲缘关系最远。ISSR方法能有效地阐明不同地区无患子种质的多样性,为更好地利用无患子优异种质资源进行育种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超高产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水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各节间特别是基部的倒4节和倒5节间的长度增长,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氮可以增加水稻节间长度;各节间粗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粗;施氮对茎秆壁厚无影响;各节间至穗顶高及至穗顶重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各节间抗折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但均没有显著差异;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20g·m-2范围内,广两优676仍具有较好的抗倒能力,当施用过量氮肥时,则易发生倒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密度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广薯87和福薯8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水平对2个甘薯品种的蔓长、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及商品薯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重要影响,2个品种表现不一;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4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时,其产量最高达45 562.50 kg/hm~2,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广薯87无显著性差异。2个甘薯品种需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进行种植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杀虫剂对蘑菇迟眼蕈蚊的药效及其对双孢蘑菇的安全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虫剂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室内菌丝生长的安全性,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4种杀虫剂对蘑菇迟眼蕈蚊的药效及其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安全性。室内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对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较低,室内安全性较高;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对菌丝具有极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室内安全性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41.67~125 mg/L和吡虫啉116.67~583.33 mg/L处理对蘑菇迟眼蕈蚊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效果,除了药后3 d具有轻度药害,对双孢蘑菇生长无其它明显的不良影响,具有显著的保产作用,对双孢蘑菇的田间安全性高,可以作为防治蘑菇迟眼蕈蚊的药剂使用;高效氯氰菊酯60~105 mg/L、阿维菌素24~42 mg/L虽然对迟眼蕈蚊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对蘑菇造成了严重药害,并对蘑菇产量造成损失,因此,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双孢蘑菇的田间安全性低,不宜选择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蘑菇菌丝及子实体直接施药方式进行害虫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多糖胶质高产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观察多糖胶质性状及以多糖胶质产量为指标进行初筛,从22株可产多糖胶质的菌株中筛选获得一株多糖胶质的高产菌,多糖胶质产量为8.65 g/L;通过16S r 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鉴定为地毯草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FJAT-1015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革兰氏染色法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株,菌落较小、圆形、淡黄色、表面光滑且湿润、微隆、边缘整齐、不透明、具有迁移性。通过水提醇沉法从其发酵液中提取多糖胶质,利用苯酚-硫酸法、咔唑法、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多糖胶质中中性糖、酸性糖、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36.81%、8.90%、15.27%。所产的粗多糖胶质经Sevag法除蛋白,通过完全酸水解、糖腈乙酸酯衍生化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研究分析表明,该多糖胶质的单糖组分含葡萄糖和甘露糖,物质的量比为1∶1.12。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GC-MS等手段初步鉴定该多糖胶质为黄原胶。通过黏度及质构剖面分析法(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对该多糖胶质的凝胶特性进行研究,1 g/100 m L多糖胶质溶液在60 r/min条件下的黏度为408 m Pa·s。TPA测试结果表明,与购买的结冷胶、黄原胶相比,本研究得到的黄原胶硬度小,弹性和黏着性较好,胶黏性和咀嚼性最好。研究表明该株地毯草黄单胞菌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