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农药在烟田烟青虫/棉铃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烟草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8种生物农药对烟青虫/棉铃虫的大田防治效果,连续2年开展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种生物农药对烟青虫/棉铃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1.0×1011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0.5%苦参碱水剂、32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施药1次,防效可达到80%以上,连续2次施药后防效均在99%以上;0.3%印楝素乳油、10%多杀霉素悬浮剂、2.0×1010 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1010 PIB/g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0.5%藜芦碱可溶液剂连续施药2次后防效可达80%以上.进一步研究显示施用8种生物农药2次后烤烟产量和产值均高于清水对照.表明8种生物农药均可应用于烟田烟青虫/棉铃虫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叶面肥对花生光合特性与产量及氮吸收分配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海藻酸钠寡糖(AOS)作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发的可能性,以豫花9326为材料,开展土培盆栽试验,以清水喷施为对照,对比喷施4种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尿素、AOS、复合生物制剂)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及氮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叶面肥处理均可提高花生的净光合速率(Pn),增幅为11.1%~22.0%;AOS和复合生物制剂(CBP,由AOS、水杨酸等配制而成)处理施用效果较优,侧枝长和分枝数分别较清水对照增加13.1%、11.4%和15.9%、50.9%,干物质总质量分别增加18.1%和52.5%,产量分别增加30.5%和60.9%,主要归因于单株结果数和百果质量的增加;喷施CBP处理可促进花生对氮的吸收,提高其在叶片和花生仁中所占的比例.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用AOS或CBP作叶面肥可促进花生增产,其中以CBP处理的施用效果更优,具有市场开发前景.
关键词: 花生 叶面肥 海藻酸钠寡糖 光合特性 产量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型肥料对烤烟产质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研究穴施不同生物型肥料对烤烟干物质量、光合特性、经济效益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穴施不同生物型肥料能提高烤烟干物质量、产值、钾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穴施不同生物型肥料可提高烟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从而促进烤烟生长.不同生物型肥料处理烤烟产量顺序为绿色木霉生物菌剂处理最好,虾肽健叶水溶肥处理其次,有机碳液肥处理次之.穴施绿色木霉生物菌剂产值最高,为6.86万元/hm2.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型肥料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3.1%~40.4%、19.3%~31.1%和15.4%~27.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召辛夷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探讨
《河南林业科技 》 2020
摘要:辛夷是南召县的支柱产业,产地药农大多对辛夷树体疏于管理,导致树体高大采药困难,且产量低质量差,严重制约南召辛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以整形修剪、高接换种、矮化改造、加强肥水管理为主要措施的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以期为南召辛夷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在小麦和不同玉米品种上的种群适合度比较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2019年在我国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主产区河南省呈点片发生,主要为害玉米,特别偏好取食晚播的甜糯玉米.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小麦和不同玉米品种上的种群适合度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在室内(26±1)℃,RH(65±5)%和L//D=16 h//8 h光周期条件下比较了草地贪夜蛾在普通玉米'郑单958''郑单1002''豫研1501'和糯玉米'郑黄糯2号'以及小麦'郑麦366'上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取食'郑麦366'的草地贪夜蛾的化蛹率(44.00±3.40)%、蛹重(138.62±6.76)mg、羽化率(35.00±3.07)%和单雌产卵量(971.70±125.63)粒均低于取食4个玉米品种的化蛹率(73.33%~80.00%)、蛹重(154.94~176.40)mg、羽化率(73.33%~79.33%)和单雌产卵量(1 052.00~1 322.60)粒(P<0.05);草地贪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种群趋势指数由大到小顺序为:'郑黄糯2号'(578.38)>'豫研1501'(493.40)>和'郑单958'(437.06)>'郑单1002'(321.47)>'郑麦366'(133.56).综上表明,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的适合度低于在玉米上的适合度,但其能够在小麦上完成生长发育并实现种群扩繁;其在糯玉米上的种群适合度大于普通玉米.因此应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的发生和为害,并提出适时种植糯玉米作为诱集带并集中喷施杀虫剂来压低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的防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主产区不同试点高油品种豫花9326脂肪含量分析
《花生学报 》 2020
摘要:通过对花生主产区不同试点种植的高油品种豫花9326脂肪含量分析表明,19个试点的脂肪含量均高于50%,其中河南周口试验点含量最低,为51.54%;江苏徐州试验点最高,为57.99%;在河北保定、河北藁城、山西汾阳、河南濮阳、河南开封、河南商丘、河南南阳、河南新乡、河南长葛、河南漯河、山东泰安、山东济南、山东临沂、山东莒南、安徽泗县、江苏徐州16个试验点的脂肪含量在55%左右,这些区域可作为油用专用品种种植区域.本研究结论可为实现高油品种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漯河地区金龟优势种及种群发生动态
《中国植保导刊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现有耕作制度下河南漯河地区金龟(蛴螬)的优势种群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于2017-2019年,采用Z字形挖土取样法,在秋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调查土壤中蛴螬的种类和数量,并设置高空探照灯系统诱集金龟.结果表明,探照灯能有效监测金龟种群发生动态,灯下诱集到的金龟优势种和挖土调查结果一致,均为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其次为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金龟成虫的发生盛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溉方式、灌水量及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不同灌水量与氮肥用量条件下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机制,采用田间试验,开展了喷灌与地面灌条件下灌水次数(0,1,2,3次,450 m3/hm2)与施氮量(小麦季:180,240,270 kg/hm2;玉米季:210,270,330 kg/hm2)对小麦、玉米生长及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小麦生理特征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灌较地面灌更利于小麦叶片SPAD值的提高.在不同灌量条件下,喷灌更利于促进小麦光合速率的提高,且以N270+3水处理的光合速率最高,其次为N180+1水处理.在中低氮水平,地面灌以灌2水产量最高,而喷灌在灌1水条件下产量最高.玉米产量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中氮(270 kg/hm2)水平则表现为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且中氮水平的玉米产量相对较高.对周年效应而言,喷灌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基本均高于地面灌.在两种灌溉条件下,均以小麦、玉米分别灌2水[450 m3/(hm2·次)],周年施氮量510 kg/hm2的周年总产量最高.周年总灌水利用率在两种灌溉条件下均以周年总施氮量390 kg/hm2+总灌水900 m3/hm2最高,其次为中氮(N240+N270)灌1水处理.周年总水分利用效率以喷灌周年总施氮量510 kg/hm2+总灌水900 m3/hm2最高,以地面灌周年总施氮量510 kg/hm2+总灌水1800 m3/hm2最高.说明适当减少灌水更利于周年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从增产与节水综合因素考虑,推荐小麦、玉米周年灌水施肥模式为:小麦N240+玉米N270+喷灌各2水[450 m3/(hm2·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光玫瑰葡萄黑痘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果农之友 》 2020
摘要:阳光玫瑰葡萄甘甜爽口,玫瑰香味浓郁,是一个集大粒、绿色、优质、抗病、耐贮运于一体的优良品种.自2012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入河南后,经多年的推广及田间调查发现,阳光玫瑰通过技术措施,显著提高了果农经济效益,目前在河南地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是近几年常出现5月份降雨早(花期前后)、夏季雨水多的情况,这就造成阳光玫瑰葡萄病害发生严重,尤其黑痘病在露地栽培阳光玫瑰新梢、叶片和幼果上发生严重.现针对黑痘病发生规律和特点,提出防控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糊数学评价优化浓香花生油脂体的预处理参数及香气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浓香花生油脂体的9组预处理参数初步优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定浓香花生油脂体的最佳预处理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探究浓香花生油脂体的香气组成及特征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140℃-30 min组花生油脂体综合评分最高,生腥味轻,特征性香气浓郁且无异味,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与综合模糊评判结果一致,因而确定浓香花生油脂体的最佳预处理参数为140℃-30 min;主成分分析和OPLS-DA结果显示,杂环类、醛酮类、醇酚类和其他4类化合物是影响浓香花生油脂体香气的重要成分,各类别对应的关键特征化合物分别为:2-乙基-6-甲基吡嗪、N-甲基吡咯、2,5-二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3-二氢苯并呋喃、3,5-二乙基-2-甲基吡嗪;苯甲醛、苯乙醛;2-甲氧基-4-乙烯苯酚;1-甲基吡咯-2-羧酸甲酯.
关键词: 浓香花生油脂体 模糊数学评价 香气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