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西地区近5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河西地区17站点近5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了逐日ET0,以Mann-Kendall法对各站不同季节、年ET0平均总量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武威、古浪、天祝3站年ET0呈增加趋势,其余14站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9站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春、夏、秋、冬四季酒泉地区和张掖地区各站ET0值均呈下降趋势,武威地区各站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前者ET0值下降趋势总体较后者明显。典型站点ET0与气候要素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表明:风速是不同季节、不同站点影响ET0变化的首要因子。其次,最高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也是影响年ET0及各站点不同季节ET0变化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方程 河西地区 演变趋势


嘉峪关市新城镇洋葱干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嘉峪关市新城镇中沟2队、中沟6队、新城4队、新城8队及长城2队的洋葱干腐病植株病原进行了分离,共获得89株镰刀菌单孢株系.依据Booth和Burgess分类系统,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尖孢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大,为69.66%,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1.99%和8.35%.室内平皿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都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依次为60.2、20.4和20.1,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能力最强,是引起洋葱干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茄病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作为洋葱干腐病病原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酸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的解剖学及其细胞学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酸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的内在机理,以抗病材料酸黄瓜与感病材料北京截头为试材,对南方根结线虫侵入与幼虫发育、根的解剖学及线虫侵入诱导形成的取食位点的细胞学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抗病材料酸黄瓜根系中线虫侵入率极显著低于感病材料北京截头(P<0.01),酸黄瓜能够有效抵抗南方根结线虫的侵入;抗、感材料根系中雌雄虫个体比例分别为1∶12和1∶5(P<0.01),抗性反应能够抑制线虫取食和幼虫发育;酸黄瓜根的解剖结构与普通栽培黄瓜相似,酸黄瓜的根不具有结构抗性;抗病反应中细胞发生过敏性坏死,感病反应中无此类现象发生。抗侵入、抑制取食和坏死反应是抗病材料酸黄瓜抗性反应的主要特征。


石羊河流域设施土壤环境质量演变规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石羊河流域设施蔬菜连作土壤质量安全隐患问题,通过对建棚3~14年设施的土壤采样检测,并将各项指标与露地农田相比较,总体表现是随设施建棚年限、栽培频度增加,土壤养分、重金属、盐分等指标呈明显增涨趋势,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均出现明显的累积,分别比露地农田高出35.8%、77.7%、140%和87.4%;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铁分别比露地农田分别高出542%、245%和67.4%。其中土壤盐分及重金属砷、汞的残留呈现明显的累积趋势,分别高出露地农田400%、309%、871%,但尚未超出相关指标范围。


河西干旱灌区春小麦垄作沟灌栽培下适宜品种筛选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合河西干旱灌区垄作节水栽培的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方法]于2005年进行了8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调查比较它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春小麦垄作适宜品种筛选结果表明,96-123产量表现最好,折合产量7 257.00 kg/hm2,分别比其他品种高805.50~1 906.50 kg/hm2,其次为陇辐2号,折合产量6 451.50 kg/hm2,其余品种产量在5 341.50~6 135.00 kg/hm2,其中西旱1号产量表现最差,折合产量只有5 341.50 kg/hm2,暂不宜垄作栽培。[结论]96-123可作为垄作栽培的适宜品种推广应用,陇辐2号和宁鉴210可作搭配品种。


大白菜温度敏感雄性不育育性转化相关XET基因的电子克隆
《中国蔬菜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从大白菜温敏雄性育性转化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分析中获得的EST-58为标签,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对其进行延伸,并对电子克隆的结果进行RT-PCR验证,结果表明:电子克隆到1个由1197bp核苷酸组成的序列,该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蛋白为292个氨基酸。经RT-PCR扩增,连续样品间EST-58表达的带型变化趋势与cDNA-AFLP的差异显示情况一致,且RT-PCR获得的序列与电子克隆的序列一致性达98%。用该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X同源性分析,确定该序列为大白菜的XET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EU579461)。
关键词: 大白菜 育性转化 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XET) 电子克隆


不同品种冬小麦冠层温度与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利用红外测温仪于2006-2007年在甘肃陇东旱塬,测定了40个冬小麦品种灌浆期冠层温度,研究了冠层温度与抗旱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40个冬小麦品种灌浆期冠层温度、抗旱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和冠层温度与抗旱指数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旱指数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69***);抗旱指数与冠层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772***),7个抗旱性强的品种其冠层温度较40个品种(系)平均值低1℃,11个抗旱性弱的品种则高出40个品种(系)平均值0.68℃,说明冠层温度能够反映品种抗旱性。


枸杞色素总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静宁枸杞干果为主要原料,利用V(丙酮)∶V(石油醚)=1∶5为提取溶剂提取枸杞色素,测定了枸杞色素皂化前后的还原能力,清除DPPH·、O2-自由基、·OH能力,以及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并测定了与VC的协同作用,然后再与传统的抗氧化剂VE、VC进行比较,综合评定枸杞色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枸杞色素有一定的还原力,对DPPH·、O2-自由基、·OH有很好的清除作用,枸杞色素具有抗油脂氧化的能力,且抗油脂氧化能力随着色素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强;与几种抗氧化剂比较,抗氧化能力为VC>皂化前枸杞色素>VC+皂化前枸杞色素>VC+皂化后枸杞色素>VE>皂化后枸杞色素。
关键词: 枸杞色素 DPPH· O2- ·OH 还原力 抗油脂氧化


不同施氮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的动态变化
《核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0、210、420和630kg/hm2(NO、N1、N2和N3)4种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NO 3--N)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cm土层硝态氮的含量整体表现为N3>N2>N1>N0。各生育时期低氮水平下0~60cm土层,中、高氮水平下的0~8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显著。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作物生育时期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小麦挑旗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而6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N0处理硝态氮累积量各生育时期变化差异较小。小麦与玉米共生期内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表现为玉米带>小麦带,差异最大的时期为小麦灌浆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硝态氮向深层的运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与N0相比,施氮后10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小麦带增加了10.53~62.53kg/hm2,玉米带增加了17.91~70.39kg/hm2。优化氮肥施用比例,适当降低小麦播前施氮量可减小土壤硝态氮深层淋溶的风险。


纳米SiO_x涂膜对灵武长枣采后生理活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纳米SiOx涂膜对不同温度贮藏八成熟灵武长枣采后部分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探明纳米SiOx涂膜对灵武长枣的保鲜作用及其机制,为灵武长枣保鲜提供新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纳米SiOx涂膜处理能显著抑制常温贮藏灵武长枣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和丙二醛(MDA)的积累,提高常温、低温贮藏枣果的淀粉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延缓果实贮藏后期硬度下降和维生素C的损失,从而保持枣果采后品质,延缓果实的后熟软化,延长其贮藏保鲜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