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及高产施肥技术
《西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及高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各生育期全株、籽粒、叶片、茎秆+穗芯干物质积累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规律,玉米全株干物质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长;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225、1209、0 kg/hm2时(OPT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可达到9 028.2 kg/h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玉米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N、P、K缺素施肥及不施肥都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甜瓜雄花器萼筒基部突起性状的观察与遗传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甜瓜雄花器萼筒基部突起性状观察和选择的基础上,以萼筒基部突起的高代稳定自交系C69和无突起的高代稳定自交系C70为父母本,得到F1、F2、BC1和BC2,对包括双亲在内的6个世代雄花器萼筒基部突起性状统计和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F2代突起和无突起分离比率符合3∶1,BC2的性状分离符合1∶1的比率。说明萼筒基部突起和无突起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突起对无突起为完全显性,无突起为隐性。同时,对各世代花器这一性状进行了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


极早熟加工番茄新品种陇红杂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从法国和前苏联引进的番茄品种中分别筛选出极早熟母本991719与早熟父本991478,组配成极早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陇红杂1号。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55d(天)左右,植株2~3穗果自然封顶,第1花序着生于第5~6节,花序间隔1~2节,单花序,株高61.3cm,开展度50.9cm,茎粗1.31cm,节间长3.32cm,叶量适中,长势中等。果实鲜红色,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70.2g,果面光滑,无果肩,畸形果少,果实硬度0.54kg·cm-2,果皮厚,果肉较硬,耐贮运。平均每667m2产量5600k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7%,对病毒病、叶霉病抗性较强,耐早疫病。适宜在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加工番茄主产区栽培。


水肥对旱区马铃薯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水平为主处理,补水时期为副处理,研究了补充供水和钾素处理对马铃薯不同层次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期耗水主要集中在80cm土层深度内,80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基本不被马铃薯吸收利用。在氯化钾为150kg/hm2及苗期补水条件下,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率(WUE)均最高,分别为41.71和94.21kg/(mm.hm2),单叶水平WUE最低,但产量均为最高值(36324.97kg/hm2)。


河西走廊日光温室不同建棚年限土壤养分及重金属残留研究
《土壤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试分析凉州区建棚年限5~14年的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理化性质及重金属残留现状,并将各项指标与露地大田相比较,总体表现是建棚年限在5年以上的日光温室土壤养分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均表现明显的累积,分别比露地农田高出3.18 g kg-1,0.48 g kg,8.73 mg kg-1,98.38 mg kg-1,45.83 mg kg-1和230.88 mg kg-1;土壤微量元素也比露地大田明显增加,同时土壤盐分及重金属砷、汞的残留也呈现明显的累积趋势,但尚未超出阻碍作物生长的指标范围。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日光温室蔬菜 建棚年限 土壤养分 重金属


温室油桃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日光温室栽培4年生油桃品种艳光为试材,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成熟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及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和CO2浓度(Ca)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Pn与各因子的关系,为温室油桃合理栽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艳光油桃成熟期叶片的Pn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2: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16:00左右,存在午休"现象,非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Pn与Gs、Tr和Ca均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PAR有显著双曲线关系,与Tl有显著S"型曲线关系;温室油桃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860和26μmol?m-2?s-1;二氧化碳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340和54μmol/mol.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温室油桃果实成熟期应当保证充足水分供应,并在正午前后适当采取降温措施,尽量减轻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下降及光合午休现象发生程度,保证正午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提高油桃的光能利用率.


冬小麦新品系‘93保4-4’对条锈菌及白粉菌苗期抗性的遗传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09年,以小麦新品系‘93保4-4’作父本,‘铭贤169’作母本进行杂交,以F1代自交系获得的F2代材料,在苗期分别接种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条中29号’‘条中32号’‘条中33号’‘水11-4’‘水11-7’及白粉病菌‘E05’‘E09’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条中29号’,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70∶16,卡方测验值χ2c为1.43小于χ20.05,1(3.84),符合理论比值15∶1;接种‘条中32号’‘条中33号’‘水11-4’‘水11-7’,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分别为126∶23、139∶31、273∶51和118∶32,均符合理论比值13∶3,卡方测验值χ2c分别为1.22、0.06、2.05、0.56,均小于χ20.05,1(3.84).接种‘E05’和‘E09’,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分别为31∶117和32∶147,均符合理论值1∶3,卡方验测值χ2c分别为0.12和0.73,均小于χ20.05(3.84).据此推知新品系‘93保4-4’对条锈菌‘条中29号’的抗性由2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性基因控制,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水11-4’、‘水11-7’的抗性均由2对相互作用的显性抗性基因控制;对白粉菌‘E05’和‘E09’的抗性均由1对隐性抗性基因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