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相对较高,但Zeleny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指标相对较低,指标间不协调。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等指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下降的趋势。优质品种粒重显著较低,这也是提高其产量潜力的重点改良性状。总体来看,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以协调的,山东省小麦高产优质育种仍有相当大的空间,育种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结论】山东省近年来育成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多穗品种更适合山东气候和生产条件,单位面积穗数接近600 m-2、穗粒数40粒、粒重40 mg以上。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品种总体品质状况较差,而且各项品质指标非常不协调,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研究急需加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候选草酸氧化酶基因片段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克隆大豆草酸氧化酶基因并初步鉴定其功能,根据双子叶植物的草酸氧化酶基因,设计简并引物,同源克隆大豆该基因片段,实时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情况。序列分析发现,基因片段大小504bp,无内含子,编码168个氨基酸;Blastx同源比对发现,与大豆的germin基因和苜蓿、花生的草酸氧化酶基因高度同源;草酸诱导大豆耐病和感病种质叶片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基因的表达与草酸诱导有关,而且在耐菌核病种质与感菌核病种质间,表达量和表达时间差异明显。推断该基因片段可能是一具有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大豆germin基因片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制约吉林省花生产量的品种因素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查找制约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单产的主要因素,明确提高单产的技术途径。[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2010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进行分析,8个品种分别为白06-330(多粒型)、引种花选10(珍珠豆型)、2001-1(多粒型)、2008-8(珍珠豆型)、引种06测B8(珍珠豆型)、引种08测A2(珍珠豆型)、扶花1号(多粒型,对照1)、白沙1016(珍珠豆型,对照2),6个试验地点分别为白城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扶余县、双辽市、洮北区林海镇。[结果]2008-8最稳定,扶花1号次之,而白沙1016排在第6位;扶花1号、白沙1016是吉林省的主栽品种;从AMMI模型得到制约吉林省单产的品种因素是扶花1号稳定性好,但是单产不高;白莎1016单产好,而稳定性不高;通过通径分析得到品种因素对花生单产影响顺序是单株结果数、生育期﹥抗病性。[结论]提高单株结果数是提高花生单产的重要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辽平原春玉米高产农田土壤有机碳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梨树县的春玉米高产示范田为对象,应用化学分析和固态13 C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组成特征,并与邻近的农民常规生产田(对照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规生产的对照田相比,高产农田土壤中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含量均较高;<1mm各粒级干团聚体以及<2mm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通常也较高;高产农田土壤胡敏酸(HA)通常含有较低比例的烷基碳和烷氧碳以及较高比例的芳香碳和羰基碳,其腐殖化程度和脂族化程度较低而疏水化程度较高。上述结果说明,高产培育措施在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品质。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胡敏酸 固态13C核磁共振 高产春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
《玉米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参赛人数、产量、品种等方面简要分析2012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分析美国全国和各州优胜者名单中各大公司玉米杂交种占的份额及优胜玉米杂交种在各州的表现,研究适应区域广的10个优胜玉米杂交种的特点,探讨美国玉米高产竞赛对提高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红牛(母)的呼吸产热气体代谢特点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改进和提高草原红牛生产性能,全面实行科学标准化饲养。[方法]选择草原红牛(母)12头,按生长发育阶段的体重不同分为4组,每组3头。应用"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气体呼吸测热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每个体重阶段的耗O2量、CO2产生量、呼吸熵、产热量等。同时测定CH4气体的排放量,总结其排放特点。[结果]不同体重阶段生长代谢耗O2量、CO2产生量、产热量随代谢体重(W0.75)的增加而增加;绝食代谢每公斤代谢体重(kg.W0.75)的耗O2量、CO2产生量、产热量在生长前期、生长后期、后备期和空怀期之间差异不显著;CH4排放量随代谢体重(W0.75)增加而增加,在各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牛采食饲料后,CH4排放量迅速增加,1.5~2.0 h后排放量到高峰,高峰维持2.0 h,之后逐渐降低。[结论]草原红牛(母)的呼吸产热特点符合母牛生长发育规律,其甲烷排放特点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