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不同贮藏期“寒香”梨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北方园艺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寒香"梨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不同贮藏期"寒香"梨果实挥发物质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寒香"梨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7类32种香气成分,19种酯类物质,3种醇类物质,3种醛类物质,3种烷类物质,2种烯烃类物质,1种酮类物质,1种其它杂环类物质。随着果实贮藏期的延长,果肉变软后,果实香气物质中的醇类物质、醛类物质、烷类物质、烯烃类物质及酮类物质均向酯类物质转化;己酸乙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乙酯、(E)-2-己烯-1-醇乙酸酯、辛酸乙酯等5种酯类物质是"寒香"梨果实中的主要香气物质。

关键词: “寒香”梨 果实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适性转bar基因大豆除草剂草丁膦筛选浓度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丁膦作为转基因筛选剂具有高效、快速、简便等优点。为了提高筛选转基因大豆阳性植株的效率,以6个常用的转基因受体大豆品种为材料,在温室和田间,采用叶片涂抹和整株喷施两种方法,通过受体品种叶片颜色变化和致死浓度确定了转基因后代材料适宜筛选浓度,其中适宜涂抹浓度为100~150 mg·L-1,适宜喷施浓度为700~750mg·L-1。以转bar基因T1代大豆植株进行验证,筛选浓度筛选准确率分别达到61.3%和73.9%。本研究为抗草丁膦转基因大豆后代材料的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bar基因 转基因大豆 除草剂 草丁膦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夏玉米花粒期不同部位叶片衰老与抗氧化酶特性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超高产玉米叶源衰老特征,揭示其抗氧化关键酶及膜脂过氧化特性,为玉米衰老调控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以我国创高产纪录的夏玉米为例,从单株水平上对高产纪录试验(EHYR)和普通生产田(MCFF)玉米叶片衰老及抗氧化酶特性比较表明,EHYR产量达19 349 kg hm–2,是MCFF的2.28倍。MCFF和EHYR叶片分别在开花后30 d和50 d进入速衰期,MCFF叶片衰老比EHYR提前20 d;速衰期EHYR叶面积降幅比MCFF低5.7%。EHYR在籽粒灌浆后期,中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MCFF,而MDA含量则维持较低水平。在叶片衰老过程中,自开花后20 d开始,EHYR上部和中部叶片SOD活性较高,下部叶片则以SOD、POD和CAT三者活性较高;MCFF仅中部叶片POD和CAT活性较高。EHYR叶片衰老程度与CAT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MCFF叶片衰老与SOD和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且二者叶片衰老进程中SOD、POD、CAT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与MCFF相比,EHYR叶片除具较高SOD和POD活性外,在籽粒灌浆后期同时保持较高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是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叶片衰老的重要原因。开花后20 d是EHYR与MCFF叶片衰老出现差异的生理临界点,因而在此时期之前调控更有利于延缓衰老。

关键词: 夏玉米 超高产 开花后 叶片衰老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选育自交系技术规范(修订版)

玉米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近年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研究理论与经验,经美国著名单倍体育种家张铭堂指导,组装集成出本技术规范,供试用参照。本规范制定了杂交诱导单倍体生殖方法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操作程序,将单倍体杂交诱导、子粒鉴选、植株确认、自然与人工加倍及双单倍体获得5个环节作出技术规定。首次提出"诱导系杂交组合"、"二环双单系"的概念与应用效果。化学加倍环节是技术关键,属各公司商业机密范畴,未加细化,仅就要点说明。经多年实践验证,规模化应用该规范程序,只需2~3个生育世代即可批量选育出遗传高度纯合的玉米自交系(DH系)。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单倍体育种 诱导系杂交组合 双单系(DH系) 双单(DH)二环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环境下大豆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生态区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3×3),配置9个杂交组合。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生态环境下大豆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F2代各农艺性状均以显性效应为主,环境对各性状后代选择和杂种优势利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各性状的普通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显著水平以上,单株粒重的普通广义遗传率最高,更适合在高世代选择,分枝数、单株荚数的互作广义遗传率达到极显著水平;(3)百粒重在各环境条件下杂种优势相对较稳定,在哈尔滨各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形态性状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

关键词: 环境 大豆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F2:3群体对玉米花期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玉米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四287与四144为亲本的188个F2:3家系为材料, 考察玉米花期相关性状, 并利用该群体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 共检测到11个与玉米花期相关的QTL, 包括与抽雄期相关的2个QTL, 位于第3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21.9%和13.6%;与散粉期相关的3个QTL, 位于第1、3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14.8%、21.0%和18.5%;与吐丝期相关的2个QTL, 位于第3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16.5%和20.1%;与散粉-吐丝间隔期相关的4个QTL, 位于第1、6、7和第8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23.5%、25.3%、28.9%和20.9%.这些QTL的基因效应以部分显性和显性为主.

关键词: 玉米 花期相关性状 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耐盐碱品种筛选试验与省区域试验的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耐盐碱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方法]对同一组花生品系的耐盐碱试验与省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产量可以作为评价花生耐盐碱的指标,总分枝数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多粒型品种扶花1号的耐盐碱性最为稳定,白6-330在有盐碱胁迫的环境下产量是最高的。珍珠豆型品种白沙1016是最耐盐碱的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吉林省耐盐碱花生种质资源的直接或间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花生 耐盐碱 筛选试验 省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种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其中主要依靠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是杂交种选育的基础材料。其中,强恢复系的选育非常繁琐,且恢复力只能通过与不育系的测交来鉴定,既耗时又费力,因此,人们对育性恢复基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归纳了恢复基因的结构特征、作用机理、遗传模式、基因定位及克隆上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认为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等技术开发新型分子标记进行恢复基因精细定位,或直接通过测序技术鉴定恢复基因。这将为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人工改良和创制恢复系提供帮助,也将为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进化和特征,全面解析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子机制 定位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花鹿TLR10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了解梅花鹿免疫系统,用Trizo法提取梅花鹿肝脏总RNA,采用兼并引物RT-PCR方法克隆了梅花鹿TLR10基因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结果显示,dTLR10基因完整ORF区长2 439 bp,编码812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号为:HQ260630)。同源分析显示,dTLR10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TLR10基因高度同源,与同属于偶蹄目反刍类的牛和羊同源性高达95%以上。蛋白功能结构域分析显示,不同物种间TLR10蛋白结构域数量及分布上高度相似,蛋白三维结构预测比较显示,dTLR10蛋白胞外区结构与人类TLR10结构相似,两者均表现为经典的马蹄形结构。

关键词: 梅花鹿 TLR10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肉兼用牛乳干酪制作工艺优化研究

食品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鲜的乳肉兼用型牛乳(西门塔尔牛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流变特性和正交试验对西门塔尔牛乳切达干酪制作过程中的参数(发酵剂、氯化钙及凝乳酶的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发酵剂、氯化钙、凝乳酶添加量分别为0.04g/L、0.02%、0.045g/L时干酪的感官评分及出品率均为最优.

关键词: 乳肉兼用型牛乳 切达干酪 感官评分 出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