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薄皮甜瓜性型分化的遗传分析

北方园艺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甜瓜全雌株与两性花株、雌全同株、强雌型雌雄异花同株杂交,雌全同株与两性花株杂交、强雌型雌雄异花同株与普通雌雄异花同株杂交,普通雌雄异花同株与普通雄全同株杂交的6个组合6个世代的种子为试材,进行了薄皮甜瓜性型分化研究。结果表明:甜瓜雄花、雌花和两性花的3种性别由f/F与s/S2对基因互作控制;甜瓜的性型主要由F1/f1S1/s1与F2/f2S2/s22组4对基因互作控制,基因型F1F1S1_F2F2S2_为全雌株;F1F1s1s1F2F2__为两性花株,其中F1F1s1s1F2F2s2_发育部分雄型两性花;F1F1S1_F2F2s2s2为雌全同株,其中F1F1S1s1F2F2s2s2发育部分雌型两性花,F1F1S1S1F2F2s2s2发育大量雌花,极少量两性花;F1F1s1s1f2f2__、F1F1s1s1F2f2s2_为雄全同株;F1F1S1_F2f2s2s2为三性花株;F1F1S1_f2f2__、F1F1S1_F2f2S2s2为雌雄异花同株。

关键词: 甜瓜 基因型 性型 遗传分析 性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吉林省中部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单株叶面积、株高影响较大,4月27日和5月6日播期处理株高、单株叶面积大于其他处理;4月19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量(DMA)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后导致早衰;5月25日播期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DMA均小于其他处理;5月7日播种的玉米产量最高;早播(4月19日)处理百粒重比5月7日播种低9.91%;晚播(5月25日)处理百粒重和穗粒数分别比5月7日播种降低11.27%和13.53%。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播期处理玉米产量、脂肪含量分别与日照时数、积温(≥10℃)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质含量与日照时数、积温(≥10℃)、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8、r=-0.750、r=-0.724)。5月7日播期处理玉米子粒中淀粉和营养成分总含量最高,分别达72.10%和84.60%,为最佳播种日期。

关键词: 春玉米 播期 吉林省中部 生长发育 玉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选择春玉米品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C 4作物,为21世纪"谷中之王"。玉米产量通过品种和栽培环境的共同作用,提高单产依靠优良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优良的玉米品种是增产的内在因素,先进的科学栽培技术是有效的载体,它们互相作用,完美的结合,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根本的保障。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生产田产量为500~600 kg/667 m2。近年来,通过"千亩"示范田,取得较好的效果,平均单产达到850 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测定

食品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从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批纤维素分解菌株。通过刚果红平板染色及滤纸条崩解试验初筛,得到6株透明圈较大且使滤纸条产生崩解的菌株,将这6株菌株再进行液体摇瓶培养,用DNS法进行酶活测定得到1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命名为C2-10。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se)为65.89 U/mL,滤纸酶活(Fpase)为18.10 U/mL,β-葡萄糖苷酶活(β-Gase)为39.08 U/mL。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分离 筛选 酶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深度垫料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时核心发酵层的判断以及对该发酵床土著微生物的分布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深度垫料对养猪土著微生物发酵床稳定期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分别从发酵床的表层和深30、40、50、70cm处取垫料样品后测其温度、pH值、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并从中分离纯化出22株菌,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微生物种类。结果表明,表层垫料温度显著小于其他4层(P<0.05),并且随着深度加深垫料温度依次降低;表层垫料pH值显著高于其他4层(P<0.05),其中30、40cm处垫料pH值相等,50、70cm处垫料pH值相等,40、50cm处垫料差异显著,整体呈下降趋势;表层垫料自由水、硝态氮和粗纤维含量与30cm处垫料含量差异不显著,从整体上看,30、40、50、70cm深垫料的自由水和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表层活菌数显著(P<0.05)小于30cm深处垫料活菌数,30、40、50、70cm深垫料的活菌数依次降低。结果表明,30cm深处为该发酵床的核心发酵层,地衣芽孢杆菌为该发酵床的主要土著菌种。表层垫料的各项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大,其所存在的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属。40cm深处所分离的菌种主要为乙酰微小杆菌。50、70cm深处除分离出地衣芽孢杆菌外还分离出其他多种微生物。稳定期土著微生物发酵床各层的菌种分布主要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关。

关键词: 发酵床 核心发酵层 微生物 地衣芽孢杆菌 稳定期 垫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东北地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光合性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播种-拔节阶段,2010—2011年平地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处理0~4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出苗期、苗期和拔节期比传统垄作(LL)处理平均提高5.6%和5.2%、4.6%和7.3%及3.9%和4.8%,苗期5 cm土壤最低温度分别比LL处理高1.4和1.3℃.由于土壤水热条件的改善,拔节期PL和PP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指标显著高于LL处理,而PSII潜在活性(Fv/Fo)和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差异,表明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等气孔因素是导致光合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灌浆期叶片Pn和Tr则以LL和PL处理显著高于PP处理,这主要是由于PP处理在强降雨时期经历了涝渍灾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可见PL处理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增强了玉米光合性能,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关键词: 玉米 垄作 平作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特性 黑土区

芦花鸡生长期呼吸产热代谢特点的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吉林省地方优良鸡种——芦花鸡,饲料营养代谢研究过程中,应用呼吸测热装置,对该品种鸡的呼吸和气体交换代谢进行了全面测试。结果表明:芦花鸡各期的生长代谢期间,白天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均高于夜间,而绝食代谢的耗O2和CO2产生量均低于生长代谢各期;不同代谢条件的耗O2代谢率,呈白天高夜间低的趋势,随着体质量增加,耗O2代谢率逐步下降;试验鸡绝食代谢的呼吸商(R.Q.)为0.73~0.75,为体脂肪分解代谢,生长期的R.Q.为0.87~0.88,以体蛋白代谢为主;各期的产热随体质量增加而增加,绝食代谢产热也呈相同的规律。

关键词: 芦花鸡 生长期 呼吸产热 能量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对盐碱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地各土层水溶性盐、有机质、pH值、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及有效钾的测定分析,研究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Medicago sativa)对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土壤肥力年际变化和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苜蓿能够有效降低土壤pH值和水溶性盐含量;播种当年,苜蓿地各土层全氮、水解性氮、全磷以及速效钾的含量都有下降。播种两年以上的苜蓿地,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都有所提高。空白地及各苜蓿地有效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递减趋势,表层速效钾的含量最高。

关键词: 苜蓿 土壤肥力 盐碱地

半干旱区不同地膜覆盖滴灌对土壤水、温变化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普通地膜、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普通地膜和降解地膜处理的保墒效果显著高于不覆膜(对照),但无明显差异,两种地膜覆盖处理的保墒效应主要表现在明显提高玉米营养生长阶段0~60 cm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明显提高苗期至拔节期5~25 cm土壤平均温度,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分别比对照提高1.81℃和2.80℃。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处理营养生长阶段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处于较高水平,其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占总干重的54%和55%,显著高于对照。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处理的子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9%和21.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0.6%和20.9%,均显著高于对照。因此,在滴灌条件下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具有较好的提温保墒效果,显著提高玉米营养生长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子粒产量。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滴灌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转基因研究进展

草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转基因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取得重大进展。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公认的优质牧草,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其遗传性状,提高其产量、抗性、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围绕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非生物胁迫、生物胁迫、除草剂抗性、品质改良和生物反应器5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近期紫花苜蓿转基因研究进展,并根据转基因紫花苜蓿的生物安全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以期为我国紫花苜蓿的转基因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益信息。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转基因 非生物胁迫 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