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六株湖北省ALV-J地方分离株的gp85基因序列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ALV-J病毒gp85基因进行分析,发现6个湖北分离株与国际标准的肉鸡分离毒株HPRS103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3.9%~98.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8.8%~97.8%。其中Hu B09XZ01株、Hu B09JY03株、Hu B09JY04株与HPRS103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8.1%~98.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7.4%~97.8%。系统遗传进化表明,湖北分离株Hu B09XZ01株、Hu B09JY03株、Hu B09JY04株与ALV-J国际标准毒株HPRS103遗传距离最近。通过分析表明,湖北省ALV-J主要来源于肉鸡,大都通过引种感染,这对于湖北省禽白血病的净化以及家禽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禽白血病 J亚群 相似性 进化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构建与问题解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现阶段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构成的原因,阐述了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提出了从农业科研档案软硬件系统标准化、复合人才培养、文档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及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 农业科研 档案 信息化 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樱桃(Cerasus Mill.)在湖北省内多地普遍种植,近年来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种植产业,随着果园规模的扩大,樱桃上的病害不容忽视,通过对湖北省内樱桃上病害的调查,分析了为害樱桃叶部、枝干、根部、果实的主要病害的为害特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樱桃(Cerasus Mill.) 病害 特性 防治措施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叶面喷施螯合钙对草莓品质、钙形态和贮藏期灰霉病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晶玉草莓为材料,研究采前叶面喷施螯合钙对草莓果实品质、果实钙不同形态含量及贮藏期草莓灰霉病病情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叶面喷施螯合钙能显著提高草莓成熟期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贮藏期草莓灰霉病病情指数;果胶酸钙是草莓果实中主要钙形态,其含量占果实中总钙含量的27.3%~33.2%;相关性分析表明,草莓果实硬度与果胶酸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钙含量与水溶性有机酸钙、果胶酸钙、磷酸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硝酸钙与草酸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面喷施螯合钙处理可促进草莓果实中可溶性钙向难溶性钙转化,延缓果实软化,其中以绿熟期喷施5 mmol/L螯合钙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 草莓 叶面喷钙 螯合钙 钙形态 草莓灰霉病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杂草生长和群落多样性的调查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与常规种植相比,稻虾共作模式稻田中丁香蓼、水苋菜、千金子、陌上菜、稗草、通泉草、异型莎草、鲤肠、牛毛毡和铁苋菜频度均有所降低,而水莎草的频度则增加。当稻虾共作2~3年时,稻田杂草总密度、双子叶阔叶和单子叶禾本科杂草密度分别比常规模式降低了52.92%、73.53%和63.26%,当共作年限达到7~8年时,又较共作2~3年回升了67.39%、120.52%和290.66%,但仍比常规模式低。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稻虾共作(2~8年)模式下稻田杂草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减少了32.71%~55.78%,而生态优势度则增加了48.37%~60.87%。随着稻虾共作时间的延长,稻田杂草发生和多样性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并呈现出新的杂草群落结构。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水稻常规种植 小龙虾 杂草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红枣菌糕的研制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丰富食用菌深加工品种,本文以黑木耳和红枣为主要原料,添加木糖醇,复合胶和柠檬酸研制了黑木耳红枣复合菌糕产品,并以感官评价口感和风味为实验指标,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进行了探讨。得到黑木耳红枣菌糕的最佳工艺为:黑木耳与红枣的配比为1∶4,加入15%木糖醇和2%复合胶凝剂(卡拉胶∶琼脂∶瓜尔胶=10∶5∶1),沸水煮10 min,倒盘厚度为7~8 mm,60℃烘制到水分含量为18%~20%。以黑木耳为原料制成的菌糕热量低、风味宜人,营养丰富。

关键词: 黑木耳 红枣 菌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趋化因子配体5及趋化因子受体5在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鸡脾内的动态表达

中国兽医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给20日龄伊莎褐蛋鸡皮下注射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建立了禽霍乱动物模型,以感染后第4、12、24、48、120小时为时间点采样,运用病理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被感染鸡的肝、脾病理学变化及脾内趋化因子配体(CCL5)及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动态表达。结果显示,雏鸡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发现明显局灶性肝坏死和脾内淋巴细胞减少,脾内CCL5和CCR5的表达量在感染后第48小时明显上升,尤其是感染后第24小时表达量最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感染后第120小时趋于正常。结果表明,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刺激蛋鸡脾内CCL5和CCR5表达的一过性上调,这种反应在禽霍乱鸡的肝、脾损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趋化因子配体5 趋化因子受体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籽油分含量近红外无损检测分析模型与应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建立快速、无损检测棉花种子含油量的方法,对于棉花油分育种工作中的材料鉴定、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118份不同油分含量棉花种籽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方法测定验证,建立了棉籽油分含量快速无损检测的近红外模型。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SC),光谱范围5 446~8 848 cm~(-1),主成分维数为5,以基本覆盖陆地棉棉籽含油量范围的106份试验材料为校正样品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棉籽仁油分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NIR)校正模型。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0.975,校正标准差SEC=0.67。用外部验证样品集进行外部验证,对所建模型的实际预测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油分含量预测值与化学值相关系数r=0.978,预测结果误差范围0.1%~1.7%,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利用建立的模型对784份育种材料进行了油分含量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应用可以加快棉花育种材料的油分鉴定。

关键词: 棉花 近红外光谱 棉籽 油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对机耕人插、机耕机插、机耕抛秧、牛耕人插、牛耕机插、牛耕抛秧6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纹枯病、二代稻飞虱、二化螟和稻曲病的发生影响较小;对稻纵卷叶螟、三、四代稻飞虱及田间杂草发生影响较大;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有一定的差异,机耕机插产量最高,牛耕抛秧产量最低。

关键词: 栽培方式 水稻 病虫草害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调查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5年多的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野生葡萄属(Vitis L.)植物共有13种1变种。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踏查的方法,观察记载野生葡萄属植物的综合性状,对野生葡萄属植物的分布、生境、果实性状、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葡萄属(Vitis L.) 野生种 植物资源 分布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