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编辑素养及其在促进期刊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编辑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随着电子出版的冲击,出版行业正面临巨大考验,出版活动日新月异,编辑作为出版主体,在该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的专业水平和思维方式对稿件的甄别起着决定作用,这些都属于编辑素养的范畴,编辑素养是一种专业的职业素养,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良好的职业素养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真正的重视培养职业素养,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期刊的发展当然也需要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编辑支撑和推动,只有不断提高编辑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不断推进期刊的发展进程,不断提高期刊在国际上的地位,便于期刊的良性运作,因此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编辑不仅能提高编辑自身修养,同时也是刊物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种不同分子标记技术对灵芝单核体多态性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灵芝Ganoderma.lucidum原生质体单核体间遗传多态性,为育种材料的筛选提供分子水平依据。运用ISSR、SRAP、RAPD3种分子标记技术对制得的34株灵芝单核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分子标记技术共扩增出347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308条,多态比率为88.76%,其中ISSR-PCR扩增效果较好,多态性条带和多态比率最高;119-123与其余菌株相异系数最大,或已发生基因突变。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在相异系数为0.67时,可以把剩余33株菌株分为两大类群,Ⅱ类含5株菌株,分别为119-180、119-210、119-212、G0119和119-214,剩余的28株菌株为Ⅰ类。研究表明,ISSR、SRAP和RAPD分子标记可用于灵芝单核体多态性研究,这将为育种材料的筛选提供帮助,减少育种工作量和风险。


有机-无机复合肥配施对甜瓜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甜瓜设施栽培适宜的施肥模式,提高甜瓜产量和品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施肥模式(习惯施肥、单施有机肥、1/2习惯施肥+1/2有机肥、3/4习惯施肥+3/4有机肥、习惯施肥+有机肥、3/2习惯施肥+3/2有机肥)对甜瓜植株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CK)相比,1/2习惯施肥+1/2有机肥(T2)和3/4习惯施肥+3/4有机肥(T3)的生长势、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和光合能力增强;T2处理产量提高了29.61%,纯收入增加了19 346元(人民币,下同)/hm2;单施有机肥(T1)和T2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增加,游离氨基酸和硝酸盐含量降低。综合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有机肥10 422 kg/hm2+复合肥926 kg/hm2配施(T2)效果最佳,促进了甜瓜植株生长和光合能力,在保证营养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了产量产值,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青花菜花球质量与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的配合力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照Griffing(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6个青花菜自交系育种材料的花球质量和花球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进行配合力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花菜的花球质量和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其中花球质量的特殊配合力大于一般配合力,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控制,而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特殊配合力小于一般配合力,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青花菜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狭义遗传力大于花球质量,花球质量与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这2个性状的选择可独立进行,从而实现同一组合或品种兼备这2个优质性状。在6个自交系中,P3和P2是高产育种的理想亲本;而P1和P4是提高后代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含量的理想亲本。P4×P6和P2×P4是综合性状较好的杂交组合,其中P2×P4也是配制高含量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的优良组合。
关键词: 青花菜 花球质量 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 配合力 相关性分析


上海市粳稻品种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上海市16个常规粳稻品种的8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粳稻品种碾磨和蒸煮品质的改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蒸煮品质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外观品质总体较差;品质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对碾磨品质和蒸煮品质都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8个品质性状可归结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166%;供试材料可分为4类,第1类品种的品质最好,可以直接转育为杂交粳稻的三系亲本,第2类和第3类品质次之,第4类品质最差,其中的若干品种可以作为选育优质品种的中间材料。有50%的品种聚集在第4类,显示出上海市粳稻品种具有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


ARTP诱变筛选草菇优良菌株及RAPD分析
《核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草菇优良菌株突变体库,首次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草菇原生质体,优化的诱变条件是输出功率125 W、处理时间20 s。筛选出3株抗冻能力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3株突变株在草菇生长的20℃低温环境与对照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17%~57%,出菇爬料速度提高了0.8~2.4倍,出菇时间提前了1~2d,抗低温胁迫能力提高了24h。研究运用RAPD技术进行分子鉴定,建立草菇ARTP诱变育种筛选与检测评价平台。


家禽遗传资源保种效果评价与创新研究
《中国家禽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从表型性状记录、分子水平监测、阶段性汇总等方面对我国各地方保种场的保种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提出要创新保种理论与方法,运用新技术挖掘一些特色遗传资源的特色性状。


一个矮秆多分蘖水稻突变体的植物激素动态特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与野生型材料间的植物激素含量差异,并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其株高、分蘖的影响,探析植物激素在突变体形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方法】以T-DNA插入引起的矮秆多分蘖突变体(CA648)及对照中花11(ZH11)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三叶期、五叶期、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的根、假茎(或茎)、叶中的赤霉素(GA1,GA4)、生长素(IAA)、玉米素(Z)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CA648与ZH11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器官中的植物激素含量差异比较分析;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拔节孕穗期根、基部、茎秆及叶片中的IAA、Z及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并进行根、茎、叶等不同器官中IAA与Z+ZR含量间的比值差异分析;在CA648与ZH11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GA3、IAA、Z及多效唑处理后统计株高、分蘖的变化特性,并比较分析CA648与ZH11对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反应敏感性差异。【结果】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CA648与ZH11的不同器官中的植物激素存在不同变化趋势。GA1+4含量变化情况为在三叶期和五叶期的叶片中两者相差不大,而根和假茎中的含量则是CA648高于ZH11;从五叶期至拔节期,随着生育期延长,ZH11的假茎和根中GA1+4含量升高而叶片中含量降低,但CA648却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假茎和根中的GA1+4含量降低但叶片中含量却升高。IAA含量变化情况为五叶期、分蘖盛期时CA648叶片中的IAA含量低于ZH11,而假茎中的IAA含量却高于ZH11;拔节期时,CA648的根、茎、叶中IAA含量均与ZH11对应器官中的IAA含量相差不大。Z、ZR含量变化情况为三叶期CA648的根与假茎中的Z含量都低于ZH11;在拔节期,分蘖部位的基部和茎中的Z+ZR含量为CA648高于ZH11,而叶片中的Z+ZR含量却是CA648略低于ZH11。ABA含量变化情况为在三叶期、五叶期时CA648的ABA含量高于ZH11,而拔节期却显著低于ZH11。IAA与Z+ZR的比值情况为在顶叶、茎秆中是CA648大于ZH11,而在基部和根中则是CA648中的比值小于ZH11。不同浓度GA3、IAA、Z和多效唑喷施处理表明CA648的株高易受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GA3、IAA、Z均能增加CA648的株高,其敏感性依次为GA3处理>IAA处理>Z处理;喷施多效唑后CA648与ZH11的株高均明显降低;虽然CA648与ZH11的株高均受GA3、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但CA648更敏感,当喷施的GA3浓度≥288μmol·L-1时,CA648的株高能够达到或超过ZH11的株高;与株高易受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不同,CA648的多分蘖特性几乎不受长调节剂处理的影响,无论是否喷施生长调节剂,CA648的分蘖数均远远多于ZH11。【结论】与对照相比,CA648体内的GA1、GA4、IAA、Z、ZR含量及其IAA与Z+ZR的比值有利于矮秆多分蘖性状的形成,即植物激素含量与比例能够反映CA648的生理特性;生长调节剂对CA648的分蘖与株高具有不同调控效果,喷施GA3、IAA、Z和多效唑能够显著改变株高,但其多分蘖特性不受株高改变的影响。


糯玉米新品种‘申科糯1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申科糯1号'是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生态条件的早熟、抗病及抗倒性强的鲜食糯玉米杂交新品种,具有品质优良、苞叶包被完整、新鲜嫩绿、果穗秃顶少、商品率高、籽粒纯白色、饱满且排列整齐有光泽、风味好、甜糯香软、皮薄渣少等特点。2011年参加多点异地品比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0260 kg/hm~2,比对照增产5.6%;2012年参加上海市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0982 kg/hm~2;鲜果穗生育期80d左右,比对照‘苏玉糯5号'早4 d;品尝品质综合评分为89.2,高于‘苏玉糯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