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氯化胆碱对白来航蛋种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饲粮氯化胆碱对白来航蛋种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48周龄白来航蛋种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蛋种鸡。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氯化胆碱添加水平分别是450、750、1 050和1 650 mg/kg,试验期13周。结果表明:1)各组蛋种鸡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450 mg/kg氯化胆碱组蛋种鸡成活率最低,与其他添加组有显著差异(P<0.05)。2)各组除蛋黄颜色(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750 mg/kg氯化胆碱组的鸡蛋蛋黄颜色最深;各组鸡蛋储存期差异不显著(P>0.05)。3)750 g/kg氯化胆碱组的蛋种鸡受精蛋孵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750 mg/kg氯化胆碱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750 mg/kg氯化胆碱组的血清尿素氮、尿酸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450 mg/kg氯化胆碱组(P<0.05)。研究提示,适宜的氯化胆碱添加水平(750 mg/kg)可提高蛋种鸡产蛋后期的成活率和受精蛋孵化率,降低血清尿素氮、尿酸和甘油三酯含量。

关键词: 氯化胆碱 白来航鸡 孵化率 成活率 尿素氮 尿酸 甘油三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活疫苗(VAXXITEK HVT+IBD)免疫效果评估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活疫苗(VAXXITEK HVT+IBD)的免疫效果,以最小出厂剂量(HVT:2 000 pfu/只)经皮下接种1日龄SPF鸡,28 d后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强毒BC6/85株攻毒。攻毒后连续观察4 d,记录临床不良反应,至第4天剖检法氏囊。结果表明:试验鸡在临床上均表现正常;法氏囊剖检显示疫苗免疫组100%正常,攻毒组100%出现典型法氏囊病变。VAXXITEK HVT+IBD疫苗免疫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攻击能产生良好保护。

关键词: 鸡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 活疫苗 免疫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角突网纹溞和蚤状溞作为泥鳅开口饵料的可行性研究

淡水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温(25±1)℃的条件下,以熟蛋黄为对照,研究了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蚤状溞(Daphnia pulex)作为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泥鳅为3日龄仔鱼,全长为(4.23±0.05)mm,体重为(1.21±0.01)mg,试验周期为20 d。结果显示:角突网纹溞组、蚤状溞组及蛋黄组泥鳅仔鱼的成活率分别为59.00%、38.67%和27.00%,三组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角突网纹溞组、蚤状溞组和对照组的泥鳅仔鱼全长分别为(26.43±1.96)mm、(28.30±7.64)mm和(12.74±0.15)mm,体重分别为(148.98±25.50)mg、(158.02±101.41)mg和(19.36±0.83)mg,两试验组间的全长和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枝角类(尤其是角突网纹溞)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泥鳅仔鱼的成活率,且可获得较大规格的鳅苗,在鳅苗的规模化人工繁育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 蚤状溞(Daphnia pulex) 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 开口饵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草菇高半胱氨酸水解酶代谢途径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结合已完成的草菇基因组测序结果,克隆SAHH代谢途径中的3个相关基因胱硫醚合成酶(CGS)、5-甲基四氢蝶酰三谷氨酸盐-高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MHM)、蛋氨酸腺苷转移酶基因(MAT)并进行相关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根据基因表达结果结合V23与VH3的特性,推测草菇不耐低温的特性可能与低温下SAHH代谢途径受到抑制有关。

关键词: 草菇 代谢途径 低温应答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菇基因组中11个漆酶同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铜离子对其表达的影响

菌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草菇基因组中11个漆酶同源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的性质、转录调控元件和测定铜离子存在条件下的草菇漆酶活性及11个漆酶基因的转录水平,揭示了草菇漆酶基因的各自特性、差异以及基因功能与进化机制。分析表明,这11个漆酶同源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508–562aa个氨基酸,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56.25–60.75kDa和4.51–6.18(未经翻译后修饰),且都具有真菌漆酶铜离子结合区域的特征序列、4个能够结合催化底物的环形结构以及信号肽序列,都属于分泌性的胞外蛋白,但其底物结合位点数目、loop序列的一致性、跨膜区域数目和位置以及信号肽位置等存在较大差异。草菇11个漆酶起始密码子上游2 000bp的序列中含有真核生物的基本转录调控元件(TATA‐box,CAAT‐box及GC‐box)和多个潜在的调控元件(MRE、XRE、STRE、HSE、ARE、TRE、NIT元件等),但每个基因所含调控元件数目及种类各有不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铜离子能够诱导除vv‐lac2、vv‐lac3和vv‐lac7之外的其余8个草菇漆酶基因的表达,且适宜浓度的铜离子有助于草菇漆酶活性的增加。

关键词: 草菇 漆酶基因 铜离子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依靠农业科技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的思考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收入降低问题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上海依靠农业科技促进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上海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中存在的特色农产品规模小、成本高、包装简单、深加工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化水平、增强营销力度、完善支持政策等角度提升上海特色农产品附加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附加值 农业科技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不同浓度钙喷施对‘沪油’018贮藏品质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采前喷钙对桃果实硬度、糖度、腐烂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情况,于果实采收之前以浓度分别为0.05%、0.10%、0.20%和0.30%的钙Ca(NO3)2钙喷施‘沪油’018树体(树冠及果实),以不作任何处理的树体果实作为对照(CK),将不同浓度钙处理的果实放置在温度为(0±0.5)℃、相对湿度为80%~85%的冷库中贮藏,就采前不同浓度的钙处理对采摘时和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适量喷钙处理可显著提高采收时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果实表面亮度,但对其总糖含量却无显著性影响;在整个冷藏期间,采前适宜浓度的钙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的软化及其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能缓解因糖酸比急剧上升而导致的果实原有风味的失调;显著降低了贮藏期间果实的腐烂率,增强了贮藏期间果实的蛋白合成能力,并保持了果皮原有的色泽,有效延缓了果实衰老进程。试验结果表明:从5月27日(盛花期后第55天)起每隔5天对整个树体(树冠及果实)喷施浓度为0.10%的Ca(NO3)2,共计喷施5次,可使果实贮藏期延长至30 d,果实腐烂率降低至5%以下,且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原有的风味和品质。

关键词: ‘沪油’018 采前喷钙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品种材料,以传统杂交的方法将3个Bt明恢63中的Bt基因cry1C*、cry2A*和cry1Ac/Ab,转育到水稻品种秀水123、湘晴、旱恢3号和沪旱1B中;以回交二代自交三代(BC2F3)水稻叶片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田间除草剂筛选和试纸条检测方法,以获得新型转Bt基因株系。并在全生育期实行除不喷施农药外的正常田间管理的转基因植株的田间抗虫鉴定方法筛选出抗虫性良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为后续抗虫育种提供材料。BC2F3代PCR检测及试纸条检测的结果显示分别获得cry1C*和cry2A*基因的沪旱1B、秀水123和湘晴的纯合株系。同时,在田间自然诱发虫害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对稻纵卷叶螟虫表现出强抗性。

关键词: 水稻 Bt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田间抗虫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休闲农业刍议——兼谈上海休闲农业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休闲农业在中国有较快的发展趋势。休闲农业依托了休闲这个概念,融合了旅游这一方式,是休闲行为和农业的耦合,属于休闲产业的范畴。若要准确认识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律和建设方向,必须充分理解休闲和休闲产业。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社会观念的理性回归;外因是政府重视、闲暇增加、收入增长和交通便捷。上海的休闲农业面临区域竞争和行业竞争双重挑战,建议采取产业联动和产业嵌入的方式开辟休闲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 休闲 休闲产业 休闲农业 上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大棚中小气候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棚栽堵条件下,研究了全地膜覆盖和畦面地膜覆盖对大棚中环境条件及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全地膜覆盖较畦面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低温时期大棚中的土壤温度,降低棚内空气湿度,4月初大棚土壤温度最高可以提高约2℃,空气湿度最多可以降低11.5%;大棚全地膜覆盖增加了不同时期黄瓜单位叶面积鲜重、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试验品种‘春秋王'和‘春秋王2号'平均单株总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3.6%和16.9%;大棚全地膜覆盖使黄瓜2个品种霜霉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24.3%和22.0%,整个田间灌水量减少40%。

关键词: 黄瓜 产量 病情指数 土壤温度 空气湿度 塑料大棚 地膜覆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