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鲍姆纤孔菌(桑黄)不同方式发酵的菌丝体生物活性比较
《菌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液体发酵、木屑固体发酵和米饭固体发酵3种方式培养鲍姆纤孔菌(桑黄)菌丝体,对菌丝体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衰老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屑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和米饭固体发酵的菌丝体醇提物清除H2O2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8.28±0.32、27.73±0.57和7.84±0.37;米饭培养的桑黄菌丝体醇提物在低浓度500μg/mL下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到达80%,在相同的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木屑以及米饭培养方法得到的菌丝体对PC12神经细胞损伤修复均有较好的效果,液体培养的桑黄菌丝体表现的修复作用较低;液体发酵培养的菌丝体醇提物浓度在100μg/mL时,对肿瘤细胞HepG2的抑制率达70%,高于其他两种培养方法的抑制作用。


太湖竺山湾支浜草本植物种类构成与分布
《草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支浜植物种类构成与分布特征,了解植物群落结构与生长习性,将有助于退化支浜系统的结构修复与功能完善。本研究选取太湖水污染最严重的竺山湾区域,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按岸带、岸坡和水中不同区域调查各支浜植被的组成特征与生长状况。调查共统计了20科38属40种草本植物,其中,禾本科最多,其次是菊科和豆科。基于研究区10条支浜植被的调查,90%支浜多年生植物种类在60%以下,70%支浜岸带和岸坡植被盖度在80%以下,水中植被盖度普遍在60%以下。岸带以人工栽培植物居多,岸坡和水中主要为自然植被。区域内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较少,植被世代更替快,易产生枯落物。90%的支浜植被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分析——以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为例
《科学学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研究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新近热点之一。本文将网络和演化相融合,以创新、知识创造过程为核心,构建了企业和情景变化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网络演化的分析框架。以山东省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例,在集群企业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究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结构特征和演化轨迹。研究发现,创新网络演化可以分为初始、裂变、集聚和重组四个阶段;地理邻近、社会邻近、认知邻近三种邻近性综合作用于创新网络结网与知识流动,并且这种作用具有积累性;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组织、技术与空间都会出现出新的特征,这些趋势对新区域主义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提出了挑战。


培养方法对灵芝菌丝体胞内三萜产量和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液体震荡-静置两阶段培养法进行灵芝液体深层发酵培养,与液体震荡培养法相比,灵芝菌丝体胞内总三萜含量提高了1.7倍左右,总三萜产量提高了2.5倍左右。研究表明:在静置过程中,上层为白色菌丝体,下层为黄色菌球;上层菌丝体总三萜含量是下层菌丝体的3倍,总三萜产量是下层菌丝体的4倍。另外在静置阶段采用培养瓶不会影响灵芝菌丝体总三萜含量,且上层菌丝体的生物量提高了50%,从而大大提高了上层菌丝体总三萜产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上层菌丝体中含有的三萜组分种类比下层菌丝体多;细胞试验表明:上层菌丝体的醇提取物在作用体积浓度为50μg/mL时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率达到62.91%。


黄鳝对盐碱耐受性的研究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概率单位法研究了盐、碱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相加指数法研究了盐碱联合作用对黄鳝的影响,并且研究了驯化黄鳝对盐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盐度对黄鳝((11.82±1.51)g/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7.63 g/L、16.29 g/L、15.62 g/L、15.46 g/L,其安全浓度是4.17g/L;个体大的黄鳝24 h、48 h、72 h、96 h半致死盐度比个体小的黄鳝对应值高。碱度对黄鳝((11.59±1.43)g/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17 g/L、9.98 g/L、7.07 g/L、6.38 g/L,其安全浓度是1.92 g/L。盐碱在1∶1质量浓度混合后,对黄鳝的作用效果在不同时间段均表现为一定的拮抗作用,其安全浓度是3.48 g/L。经过梯度驯化后,黄鳝耐盐能力有所提高。利用盐碱地和咸水进行黄鳝养殖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黄鳝(Monopterus albus) 盐碱度 概率单位法 半致死浓度(LC50) 联合毒性 梯度驯化


高密度养殖鳑鲏鱼对水体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本地优势种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为试验对象,设成鱼和稚鱼两组处理,研究了其对水体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鳑皱鱼后水体中的总氮(TN)、氨氮(NH_3-N)和总磷(TP)等营养盐浓度明显增高,水质由试验始期的Ⅱ类标准恶化至劣V类,其影响程度以成鱼处理最高;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密度和生物量明显增加,各处理均以大体积的衣藻为优势种,对照则以小体积的蹄形藻为优势种。鳑鲏鱼作为清澈水体的优势种鱼类,种群密度过高会造成水体营养盐升高并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加大,成为恶化水质的隐患。


贵妃鸡与高产蛋鸡杂交后代性能观察
《中国家禽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贵妃鸡作为珍禽从欧洲引入我国后,参与了多个鸡合成系育种。研究通过观察上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贵妃鸡与洛岛红鸡、洛岛白鸡、白来航鸡等3个品种杂交后代的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拟发现高产小型蛋鸡配套系的品种组合。结果显示,贵妃鸡与洛岛红鸡杂交后代基本羽色为黑羽,与白来航鸡和洛岛白鸡的杂交后代基本羽色为白羽;贵妃鸡与各品种杂交后代的18周龄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与白来航鸡杂交的后代体重最低,为1.15 kg;各杂交组合的高峰期产蛋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贵妃鸡与洛岛红鸡的杂种优势高,其中孵化率、开产日龄和成活率性能都优于2个亲本,开产日龄、产蛋率的杂种优势率超过6%。提示贵妃鸡和洛岛红鸡可用于高产小型蛋鸡配套系的继续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