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大麦小孢子再生植株气孔保卫细胞长度与倍性的相关性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定大麦小孢子来源植株倍性的方法,对大麦品种"花30"不同倍性(种子来源二倍体,小孢子来源单倍体和单倍体加倍系)早期植株的不同叶位、不同叶片部位的气孔保卫细胞长度进行了测定,考察了不同取材部位气孔保卫细胞长度的差异,对种子来源二倍体、小孢子来源单倍体和单倍体加倍材料的气孔保卫细胞长度的分布进行了区分。结果表明,"花30"单倍体材料的气孔保卫细胞长度在不同叶位以及不同叶片部位差异较小,而单倍体加倍材料和种子来源二倍体材料受叶片部位影响较大,单倍体和二倍体材料间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差异显著,而单倍体加倍材料和种子来源二倍体材料间气孔保卫细胞长度未观察到明显差异。单倍体和单倍体加倍材料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值范围分别为26.9~37.7μm和36.7~62.1μm;利用37μm临界值可对大麦小孢子来源的DH群体中的单倍体进行快速区分。

关键词: 大麦 气孔保卫细胞 小孢子 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对刺芹侧耳子实体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观察光照对工厂化栽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形态和产量的影响表明,7种不同波长光源中蓝光对刺芹侧耳子实体发育最有利,蓝光照射所获得的子实体个体较大、外观形态好(菌盖较大、较厚)、商品价值高;进一步研究了蓝光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对刺芹侧耳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表明,采用3根LED条形灯照射所获得的刺芹侧耳外观形态及单瓶总产量均较好;光照时间为6h即可获得外观形态较好、单瓶总产量较高的菇,但照射18h得到的菇个体较大。

关键词: 刺芹侧耳 光照 产量 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香菇耐高温菌株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香菇耐高温新菌株,以香菇菌株沪农2号为出发菌株,紫外诱变处理其原生质体后,通过47℃处理2h初筛得到沪农2号耐高温诱变株24株。测定沪农2号及其所有诱变株在木屑培养基中的恒温长速、高温长速以及恢复长速,并进行高温出菇实验。对诱变株的生长速度及子实体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沪农2号的诱变株N14、N15、N21及N24的恢复长速快于出发菌株,表征子实体主要性状的单菇重量、菌盖厚度、菌盖直径也优于出发菌株,表明这4株诱变株的综合性状较好。

关键词: 香菇 原生质体 紫外诱变 耐高温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圆环病毒2型Ca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PCV2的衣壳蛋白(Cap蛋白)基因设计1对引物,利用PCR方法从已知PCV2病毒中扩增到l条DNA片段,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上获得稳定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获得大小为578 bp的Cap基因序列,将该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0a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pET-30a-PCV2-Cap,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重组质粒pET-30a-PCV2-Cap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为28.0kD,经破碎后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可溶性。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表达载体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及黄曲霉毒素M_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方法。检测结果表明:5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限及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15~0.80μg/kg和0.50~1.50μg/kg;线性范围在0.5~100.0 ng/mL时,R~2≥0.9990;高、中、低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98%~95.21%、88.92%~98.15%和75.34%~87.09%,相对标准偏差≤13.55%。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及回收率高等优点,能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关键词: 银杏叶 黄曲霉毒素 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同位素稀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方大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上海地方毛豆资源中潜在优异性状,丰富菜用大豆种质资源,本研究对来自上海崇明岛屿的9份地方毛豆品种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9份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明显。根据各品种的感光性反应,可将9份资源分成春播生态型和夏播生态型2种,其中,六月拔、早绿皮、骨粒青和乌大青为春播生态型,其余品种为夏播生态型。依据各品种的鲜豆粒品质,则将早绿皮、乌大青和黄牛踏扁等归为菜用型大豆优异种质,这些品种具有大荚(荚长大于6.0 cm,荚宽大于1.5 cm)、大粒(干子粒百粒重大于40 g)、茸毛灰白、荚色浅绿和鲜豆粒品质好等优点,而骨粒青的子叶碧绿、子叶大,可作为青豆苗资源开发。9份资源的干子粒粗蛋白含量均大于42%,其中六月拔和细八月白的含量高达45%以上,是优异高蛋白大豆种质。9份资源中未发现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和Sc-7株系的种质,也未发现抗大豆锈病的资源,有待进一步改良提高其抗病性。

关键词: 大豆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评价 生态型 抗病性

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效氮肥与普通化肥对水稻肥效的对比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常规氮肥(尿素)和新型氮肥(稳定性长效氮肥)为研究对象,在前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氮肥在不同施用量条件下对水稻氮素吸收、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的条件下,长效氮肥处理水稻产量高于尿素处理,当施肥量为300 kg/hm~2时,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减少(减量20%和50%),长效氮肥处理稻谷籽粒产量比尿素处理分别增加6.38%和12.63%,差异显著。研究表明:长效氮肥主要通过增加每穗粒数来增加籽粒产量,而且由于每穗粒数的增加,千粒重降低。试验还表明,施用长效氮肥的处理氮素产谷效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生产指数均高于尿素处理,说明施用长效氮肥不仅能够增加稻谷产量,而且能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关键词: 长效氮肥 NH_4~+-N NO_3~--N 水稻产量 氮肥吸收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个鲜食玉米杂交种DNA指纹库的构建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技术,选取均匀分布于玉米10条染色组的10个标记对20个玉米品种构建DNA指纹库,并研究最佳DNA提取方法和核心引物。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快速碱煮法制备的DNA能够满足大批量鲜食玉米杂交种的一致性检测;等位基因数多、PI(多态性信息含量)和MI(标记索引)高且具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被列为指纹库构建的核心引物。一致性检测结果显示:20个品种中的大部分品种R值达50%以上。

关键词: 鲜食玉米 SSR DNA指纹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瓜类作物对根际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植物生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籽南瓜、‘春秋王2号'黄瓜、‘傲美'苦瓜、‘兴蔬'丝瓜、‘五叶香'丝瓜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这几种瓜类作物在根际35℃高温处理下的生长量、光合参数及地上部、地下部的渗透胁迫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处理5 d后,两种丝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根长、地上干重及地下干重,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与对照相比变化均不大,而另外三种瓜类的以上指标均受到明显的抑制;高温使得黑籽南瓜及黄瓜叶片和根系中都积累了大量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叶片中增大,但在根系中却减小,而处理下‘五叶香'丝瓜的MD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且两种渗透调节物质表现为叶片中减小根系中增大;处理下‘兴蔬'丝瓜根系中MDA的减少量及可溶性蛋白的增加量都大于‘傲美'苦瓜。结果表明,根际高温下两个丝瓜品种,特别是‘五叶香'丝瓜有较高的耐受力,通过提高根系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降低根际高温对植株整体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 瓜类作物 根际高温胁迫 生长 光合参数 渗透调节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草菇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菌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菇低温敏感型V23菌株与耐低温型VH3菌株为试验材料,将二者菌丝体置于冰浴中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胁迫处理。首先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然后构建含有微管蛋白(tubulin,TUB)基因片段和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基因片段的质粒,最终对GPAT基因在低温胁迫不同处理时间下的表达进行定量。结果表明,耐低温型的VH3菌株,在低温处理2h时,GPAT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4h,表达量下降,6h上升,之后逐渐下降。低温敏感型V23菌株,在低温处理2h时,表达量下降,4h,表达量上升,此后逐渐下降;除低温处理4h外,V23菌株的GPAT基因表达量始终低于VH3菌株,初步推测GPAT基因的高表达与草菇的耐低温能力相关。

关键词: 草菇 低温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