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主成分分析法在香菇化学成分评价中的应用

食用菌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化学成分评价中的应用,利用SPSS软件对8种常用香菇栽培材料的多糖、蛋白、糖醇和核苷类共9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73%。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蛋白、尿嘧啶、尿苷、腺苷和香菇嘌呤;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阿糖醇和甘露醇;决定第3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多糖和海藻糖。综合试验材料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S604、S605和S606化学成分组成优于其他品种。利用SPSS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比较香菇品种材料间化学成分品质差异,适用于香菇化学成分评价。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香菇 化学成分 多糖 蛋白 香菇嘌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学术期刊稿源经营策略

编辑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从多年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实践出发,论述了在当今稿源受到SCI热冲击情况下,学术期刊要拓展自己的稿源就要像一个企业一样善于经营,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优质文章投稿。笔者强调期刊自身建设是吸引稿源的基础,优质的服务是留住稿源的保障,组稿约稿是提高学术水平的重点,品牌营销是吸引新作者加入的关键。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稿源经营 期刊建设 优质服务 品牌营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冷冻方法对猪MⅡ期卵母细胞冷冻后微丝分布和脂肪颗粒变化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冷冻方法(CLV法、OPS法和Straw法)对猪MⅡ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微丝、脂肪颗粒分布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 CLV(Cryoloop vitrification)法冷冻速率最高,达42639℃·min 1;(2)CLV法微丝正常分布率(47.06%)最高,显著高于OPS(Open pulled straw)法的38.04%和Straw法的30.95% (P<0.05).(3)CLV法和OPS法的脂肪颗粒正常分布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均显著高于Straw法(P<0.05);(4)解冻后卵母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大的脂肪颗粒含量明显减少;大部分脂肪颗粒冷冻后呈均质化状态,只有很少的异质化脂肪颗粒存在.试验结果表明,冷冻过程中卵母细胞脂肪颗粒破坏严重,增加冷冻速率能降低对微丝的损伤,从而减少对脂肪颗粒异常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 MⅡ期卵母细胞 玻璃化 CLV 脂肪颗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水杨酸对镉胁迫甜瓜幼苗生长与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瓜品种‘哈密绿’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栽培方式,研究了10~200μmol·L-1外源水杨酸(SA)对镉胁迫(100mg·L-1 Cd2+)下甜瓜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探讨外源SA调控Cd2+胁迫伤害的可行性。结果显示:Cd2+胁迫能显著影响甜瓜幼苗的生长和相关光合指标。适宜浓度外源SA能不同程度缓解甜瓜幼苗所受Cd2+胁迫伤害,并以100μmol·L-1 SA处理效果最好,其显著促进了幼苗生长,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以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天线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和光化学反应能量(P);显著降低了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天线热耗散能量(D)和非光化学反应耗散能量(E)。研究表明,外源SA缓解甜瓜幼苗Cd2+胁迫伤害具有剂量效应,以100μmol·L-1 SA的效果最好,有利于甜瓜幼苗在Cd2+胁迫下光合作用的维持,提高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和对光能的捕获与转换,降低Cd2+胁迫对植物的损伤,从而促进生长。

关键词: 外源SA 甜瓜 Cd2+胁迫 植株生长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唑酮草酯残留量

农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唑酮草酯在12种蔬菜中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后,弗罗里矽柱小柱净化,GC-滋ECD测定。[结果]方法最小定量限(LOQ)为10滋g/kg,蔬菜中唑酮草酯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5.94%~112.56%,相对标准偏差为0.98%~10.95%。[结论]该方法简单、高效和准确度好,能够满足农药残留分析和相关限量要求。

关键词: 唑酮草酯 蔬菜 气相色谱 固相萃取(SP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典型设施菜地的生菜适宜施氮量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设施大棚种植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生菜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量150 kg·hm-2相比,减少20%的氮素用量能保持生菜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维持蔬菜品质。施氮120 kg·hm-2能使大棚生菜产量增加至5 353 kg·hm-2,氮素利用率达17.8%,净收入达12 091元·hm-2。生菜的叶片数、株高、生物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也在施氮120 kg·hm-2时最高。生菜叶片中的硝酸盐的积累与施氮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减少施氮能有效抑制生菜叶片中硝酸盐的积累。综合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对上海地区土壤含氮量较高的大棚,推荐生菜适宜施氮量为120 kg·hm-2。

关键词: 适宜施氮量 生菜 产量 品质 养分利用率 设施菜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杂交菌株选育及其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动力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比较灵芝液态深层发酵菌丝体含量的方法,选择G0119、G0130和G0154作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了108株灵芝单核菌株。以单核菌株作为杂交育种材料,将筛选出的单核菌株进行两两配对,共得到63株杂交菌株,通过拮抗反应验证,证实63株杂交菌株是真正的杂交菌株。其次,用Logistic模型对灵芝杂交菌株菌丝体生长、葡萄糖消耗和总三萜合成的比速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杂29和杂62灵芝杂交菌株菌丝体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147 h-1和0.154 h-1,葡萄糖的最大比消耗速率分别为0.011h-1和0.042 h-1,三萜的最大比合成速率分别为0.0010 h-1和0.001 9 h-1。因此,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方法制备的杂交菌株不同于亲本菌株,其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杂交菌株对底物的利用和三萜产物的合成与亲本菌体比较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灵芝 杂交育种 菌丝体 深层发酵 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鸡肉中金刚烷胺、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残留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了鸡肉中金刚烷胺、4种氟喹诺酮类和6种磺胺类药物的残留。试样用甲醇水溶液(7/3,V/V)提取,经混合型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由LC-MS/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法对所有检测药物的检出限均为1μg/kg,定量限为5μg/kg o添加水平为5μg/kg、10μg/kg和50μg/kg时,1 1种药物的添加回收率为60.6%—109.0%,变异系数为2.1%—13.9%。

关键词: 鸡肉 残留 金刚烷胺 氟喹诺酮 磺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嫁接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RZ-1为砧木、‘浦红968’为接穗进行嫁接,通过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研究了嫁接番茄对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使番茄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氧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高于自根对照,并且随着调查日期的推进,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测定时期内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根际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基本保持稳定。与自根苗相比,嫁接诱导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

关键词: 番茄 嫁接 根际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攻毒剂量研究

病毒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攻毒试验的攻毒剂量。本研究采用SPF鸡胚测定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株(川沙株)E5代的病毒含量,并以不同剂量病毒液分别接种30日龄低抗体幼龄鸽(HI抗体≤2)和120日龄低抗体青年鸽(HI抗体≤2),对试验鸽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该病毒株对低抗体鸽有致死作用,最小致死量为102.5 ELD50。因此,为了确保攻毒效果,在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制造及检验规程中规定:以1 000倍的最小致死量(即105.5 ELD50)作为疫苗免疫效力检验的攻毒剂量。

关键词: 鸽副黏病毒Ⅰ型 川沙株 攻毒剂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