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斑玉蕈不同交配型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差异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个斑玉蕈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与交配型鉴定,并对不同交配型单核体的代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斑玉蕈菌株均出现2种交配型,2种交配型比例不一致,且2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不符合1∶1分离比,交配型比例上出现明显的偏差现象。2个菌株中,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的菌丝形态有明显差别,代谢过程中的菌丝生物量及发酵液的pH、还原糖含量和电导率均存在差异,表明在这2个菌株中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的菌丝形态及代谢特性与交配型因子相关。


草菇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生物工程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菇全基因组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软件CodonW1.4.2分析草菇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确定了草菇的24个最优密码子。利用Create a condon usage table(CUSP)程序分析计算草菇密码子使用频率,并将它与人、酵母、拟南芥、小鼠、斑马鱼、果蝇6个代表性物种及灰盖鬼伞、双孢蘑菇、香菇、平菇4个食用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草菇密码子偏好性与人、酵母、拟南芥、小鼠、斑马鱼、果蝇和平菇都有较大的差异,与灰盖鬼伞、双孢蘑菇、香菇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较小。利用软件SPSS16.0聚类分析表明密码子偏好性差异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可作为研究物种进化关系的参考。首次以食用菌全基因组为分析对象,解析草菇的密码子偏好性,并将其与其他生物进行比较,这些将为不同来源的外源基因在草菇中的异源表达提供重要参考。


水稻专用缓释复合配方肥增产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的缓释肥配方和施用技术,减少肥料用量,增加经济效益,应用测土配方及平衡施肥原理,制成水稻专用缓释复混肥(N:P2O5:K2O=24:8:10),研究不同施用量对水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处理因其养分释放的平衡性和长效性,水稻分蘖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均明显提高,与常规肥料比较,T1(等氮处理)水稻增产7.06%,T2(等价处理)水稻增产0.66%,T2在减少20%的氮肥用量情况下,仍可微幅提高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提高8.16个百分点,环境效益显著。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酚氧化酶活性及血淋巴黑化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为免疫刺激因子,观察SlNPV对斜纹夜蛾幼虫酚氧化酶活性及其血淋巴黑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感毒后,其血淋巴黑化率在感毒1d后开始逐渐下降,随着感毒时间推移和幼虫日龄增大,病毒抑制其黑化作用增强;在感毒后连续5d观察时间内,感毒幼虫血淋巴黑化率始终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4~5d后达到显著水平;感毒幼虫体内及其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d都是逐渐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感毒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d高于健康幼虫,在感毒4d后开始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2、3、5d后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健康幼虫相比,感毒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2d后开始明显增强,但感毒5d后急剧下降。
关键词: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 斜纹夜蛾 黑化反应 酚氧化酶 血淋巴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特征及对上海的启示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蔬菜产业先进国家的发展特征,概括了其蔬菜产业强劲发展的原因,探讨了上海蔬菜产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对上海蔬菜产业发展的启示。


水稻不同直播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工撒播、机条播(行距25 cm)和精量穴直播(行距25 cm、株距14 cm)3种不同水稻直播方式下,研究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区系、功能微生物类群间的差异,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差异与土壤化学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直播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有明显差异;不论是分蘖盛期还是孕穗期,人工撒播和精量机穴播处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均无差异,但两个水稻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总量变化有2个数量级差,分蘖盛期可达10~7,而孕穗期仅为10~5;机条播处理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间波动小,始终保持在10~6,但其真菌种群数量和比例始终最高。在种群比例上,人工撒播处理B/F值(细菌种群数量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始终最大,分蘖盛期分别是机条播和精量机穴播的2.59倍和1.69倍,孕穗期则分别是机条播和精量机穴播的1.48倍和1.22倍;在土壤微生物代谢类群多样性指数上,不论是分蘖盛期还是孕穗期,精量机穴播均优于人工撒播处理,但差异不显著。


基因组重排技术及其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是一种快速提高细胞表型的新颖的全基因组工程方法,它是基于多亲本的原生质体递归融合,提供了在缺少基因组序列数据或网络信息情况下的全基因组重组的优势。文中介绍了基因组重排的原理、优点及过程,概述了基因组重排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