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鲍姆木层孔菌米饭固体发酵条件优化及不同提取方法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
《食用菌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醇提物的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鲍姆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米饭固体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用直径5.5cm,高10cm的培养瓶装50g大米,2.5%葡萄糖,0.3%KH2PO4,0.15%MgSO4·7H2O,按料液比1∶1.2(w/v)加蒸馏水,灭菌接种后26℃培养27d,发酵产物用乙醇提取得到醇提物的黄酮含量达39.8%。另外,比较了4种提取方法获得的醇提物的得率和对H2O2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烘干后乙醇冷浸提取法得到的醇提物得率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好。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技术研究(四)——基于DUS测试的草莓新品种形态性状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草莓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对15个新品种进行37个形态性状的数据调查,计算了等位变异数目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根据果实大小的分布情况,研究了不同数据的分级,并进行了对应验证。结果表明:37个形态性状在15个草莓新品种中检测到10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2.8108个;平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0.8254(0.3926—1.5640)。1 5个草莓新品种的果实在7.0—36.5 g,单个品种的平均果实在10.20—29.35 g;通过用果实大小的全部数据分级并进行对应拟合,可将等位变异数目从3个提高到9个,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从1.0852提高到2.0616。


矮牵牛DFR-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离矮牵牛DFR-A基因,研究其在不同部位的表达规律和酶活性变化,为花色素苷合成的结构基因分离及其他研究奠定基础。基于已公布的矮牵牛DFR序列,直接从矮牵牛花瓣中分离了DFRA基因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性,同时测定了不同器官中的DFR酶活性。(1)矮牵牛DFR-A基因cDNA序列为1473 bp,该基因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143 bp,编码380个氨基酸。(2)DFR-A基因在矮牵牛各种器官中均有表达,但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花药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初开和盛开花瓣中,各期花蕾中的表达量都较低,而在叶中表达量最低。(3)DFR酶在叶片及花药中几乎无活性。在初开花瓣中达到最高峰。(4)除花药以外的部位,DFR酶活性与DFR mRNA浓度存在线性相关性。矮牵牛DFR酶活性主要受转录调控,活性在初开花瓣中最高。
关键词: 矮牵牛 DFR 基因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DFR酶活性


蔬菜作物配方施肥的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配方施肥技术的内涵、依据及现实意义,详细阐述了配方施肥在蔬菜作物上的研究进展,以及数学模型、信息技术在配方施肥上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我国测土配方施肥的应用前景。


基于根系形态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药害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的药害,以‘秀水128'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吡嘧磺隆0 g/hm~2(CK)、225g/hm~2、300 g/hm~2、450 g/hm~2、600 g/hm~2和750 g/hm~2 6个处理,于施药后5 d应用WinRHIZO软件分析测定水稻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尖数等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除225g/hm~2施药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极显著降低了水稻根系的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随着施药量的升高,抑制效应加强。吡嘧磺隆处理超过450 g/hm~2时对水稻根系体积产生明显影响。根尖对吡嘧磺隆最敏感,所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根尖数。因此,通过上述根系形态指标的检测能够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可能的药害。
关键词: 早期预警 根系形态 除草剂 药害 WinRHIZO


基于rDNA ITS序列和ERIC-PCR研究虫草真菌无性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4株虫草无性分离物和1个蛹虫草子实体为材料,利用ITS序列分析和ERIC-PCR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ITS序列分析表明蝉花的无性分离物4645(菌生轮枝菌Lecanicillium fungicola)与蝉花的无性分离物4644和4646及蛹虫草的无性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而冬虫夏草无性分离物4634及4636则为膨大弯颈霉Tolypocladium inflatum;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无性型与蝉花Cordyceps cicadae无性型(4644、4646)及无性分离物4645聚成一族,而冬虫夏草分离物4634及4636与冬虫夏草的关系较近,聚成另一族。ERIC-PCR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性系数为0.76时,上述分离物分成4组,即1)L.fungicola;2)T.inflatum;3)C.cicadae;4)C.militaris。上述结果表明虫草无性分离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本研究检测了上述无性分离物胞外液中虫草素的含量,发现所有蛹虫草无性分离物(除1811之外)的胞外液中均含有虫草素,但蝉花和冬虫夏草的无性分离物(4634、4636、4644、4645和4646)胞外液中的虫草素产量极低,甚至无法检测出。
关键词: 虫草 无性分离物 rDNA ITS序列 ERIC-PCR 虫草素 亲缘关系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香菇商业菌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多位点指纹图谱构建的研究
《食用菌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香菇菌种的准确鉴定是香菇大规模生产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香菇全基因组序列开发200对SSR标记用于25份常用香菇栽培菌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较高,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776,最小值为0.567,最大值为1。基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7对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SSR标记,并成功构建了11份香菇商业菌种的多位点SSR指纹图谱。这11份菌种分别为:Cr-02、闵丰1号、香菇241-4、森源1号、森源8404、香九、广香51号、华香5号、L952、L9319、L808。
关键词: 香菇 简单重复序列 商业菌种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麦秸秆还田和翻耕深度对稻飞虱和蜘蛛群落数量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和翻耕深度控制稻飞虱效果及对蜘蛛群落数量的影响。【方法】以"麦秸秆返还稻田+稻田深翻耕20 cm"、"麦秸秆返还稻田+稻田浅翻耕10 cm"、"麦秸秆不返还稻田+稻田深翻耕20 cm"为处理,以种植者常规种植模式"麦秸秆不返还稻田+浅翻耕10 cm"为对照,对各处理区和对照区稻田稻飞虱成若虫、蜘蛛数量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在调查期内(7—10月),上述3个处理区稻田百丛稻株稻飞虱数量分别为(17.7±3.5)头、(18.1±3.7)头、(21.0±4.0)头,较对照区分别减少25.6%、24.0%、11.8%;无论麦秸秆是否还田,翻耕深度对稻田蜘蛛及稻飞虱数量均无显著影响;"翻耕20 cm+麦秸秆还田"和"翻耕10 cm+麦秸秆还田"处理区稻田蜘蛛数量及其蜘蛛与稻飞虱数量比值均显著高于麦秸秆不还田区。【结论】本文揭示了麦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强蜘蛛控制稻飞虱能力,可为秸秆还田的生态学效应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