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胁迫生长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特性分析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环境应激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Vibrio parahaemolyticus,CICC21617)为研究对象,使其在低盐度(0.9 g/100 m L NaCl)、低pH值(pH 5.0)和高温(50℃)条件下适应性传代培养后,通过测定菌株生存能力、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溶血素活力和胞外蛋白酶产量等指标分析胁迫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特性。结果显示,经过胁迫传代的菌株较原始菌株,其生存能力和生物被膜生成能力有所增强,而溶血素活力和胞外蛋白酶产量却明显下降,外膜蛋白的种类和表达量亦有所不同。结果说明副溶血性弧菌可能是通过改变自身生物学特性来适应外界的不利生存环境,且菌株经应激适应后对逆境生存环境的耐受性明显增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稳定性鸭肝多肽饮品的配方优化及其抗氧化性能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鸭肝蛋白酶解物为原料,以白砂糖、果胶为辅料制备营养丰富的动物源蛋白多肽饮品。在鸭肝多肽饮品稳定性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对主要影响鸭肝多肽饮品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鸭肝多肽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8%、果胶添加量0.09%(均为质量分数)时饮品的稳定性最高,稳定系数高达99.1%;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鸭肝多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经高压灭菌后,放置30 d未检测到大肠杆菌、霉菌及致病菌;感官评价实验表明,多肽饮品均一、稳定性较好;抗氧化结果显示,鸭肝多肽饮品对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及二价铁螯合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0.035 mg/m L和0.101 mg/m L。以上研究表明,此多肽饮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该研究为肉品加工副产物鸭肝的深加工和高值化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苄氨基嘌呤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15±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以3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浸泡的方法研究了6-BA处理对鲜切西兰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浸泡对照(CK)组鲜切西兰花非常不耐贮藏,在贮藏第2 d即开始黄化,第4 d颜色开始变暗,之后逐渐失去营养价值而且开始出现发霉和腐烂症状。而6-BA处理能显著延缓了鲜切西兰花感官品质下降和色差(明度、色度)变化,同时抑制了叶绿素降解;另外,6-BA处理能够有效减缓贮藏期间西兰花组织内硫代葡萄糖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的下降,防止鲜切西兰表面木质化的发生,同时也可抑制组织亚硝酸盐的累积。说明6-BA处理能有效维持鲜切西兰花的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和高吸水树脂可改善养殖垫料基质理化性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秸秆常用于养殖业发酵床垫料,用出圈后垫料为主要原料制备的无土栽培基质往往存在保水、透气性差、电导率高等缺陷,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本文探讨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及高吸水树脂(SAP)改善该基质的性能,为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为试材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基质组成为发酵床垫料堆肥+蛭石+珍珠岩+泥炭(体积比3∶2∶3∶2),其总氮、磷、钾及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为24.2、8.62、10.1、1.94、0.83和3.72 g/kg。在该基质中添加小麦秸秆制成的生物炭(600℃)2%、4%、6%、8%、10%、12%、14%和16%,以不加生物炭基质为对照,上述基质再裂分为加0.8 g/L SAP和不加SAP两种处理,共18个处理。测定了基质的理化性状,并原位测定了生长过程中基质水分空间分布情况,调查了空心菜的出苗率、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结果】随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基质总孔隙度、持水量、p H和电导率显著提高。添加SAP后,基质p H和电导率随生物炭添加比例升高的趋势减缓,导致高比例生物炭(10%~16%)与SAP联合添加的基质p H和电导率显著低于生物炭单独添加处理(P<0.05)。添加SAP后,不同生物炭添加比例下基质的持水量、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3.4%~35.7%、5.8%~10.7%和8.9%~17.9%,且盆钵内水分分布更为均匀,改善了因基质保水性差而造成的水分沉积于盆地的状况。随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空心菜出苗率、各项生长指标、根部各项指标和空心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添加比例下达到最高值,且SAP与生物炭联合添加处理明显高于生物炭单独添加处理。【结论】基质中添加10%的秸秆生物炭可有效改善基质的理化性能并提高空心菜产量,与0.8 g/L的SAP配施不仅增强了生物炭的正面效应,同时抑制了高生物炭添加带来的基质p H和电导率的过度升高,二者配施可有效改善基质性能及空心菜的生长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体具有天生免疫系统以避免病原菌的入侵。转录因子作为信号途径调控基因在植物抗病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WRKY转录因子家族。本综述阐述了近年来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WRKY蛋白可能参与不同的调控途径从而正向或负向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对其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更揭示了WRKY蛋白能够通过参与不同的信号通路或与不同蛋白互作对植物抗病反应进行调控,其中包括参与激素信号通路,参与MAPK信号通路,与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其他成员互作,以及直接响应R蛋白。随着对WRKY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认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毒蛋白Viperin抑制猪瘟病毒在PK-15细胞上的复制
《畜牧兽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Viperin是一种抗病毒蛋白,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为了研究猪源抗病毒蛋白Viperin对猪瘟病毒(CSFV)的抗病毒作用及机制,通过构建细胞系过表达或通过siRNA转染抑制Viperin表达,采用荧光定量RTPCR和病毒滴度测定检测CSFV增殖水平的变化;检测培养上清和细胞中病毒含量的变化趋势,评价其对病毒释放的影响;进而通过共聚焦试验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试验检测Viperin与病毒E2蛋白的共定位与相互作用。与对照细胞相比,过表达Viperin蛋白可以显著抑制CSFV在PK-15细胞上的复制,在感染后24、48、72h,病毒基因水平和病毒滴度分别下降68.75%、83.61%、77.27%和68.75%、87.5%、80.39%。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Viperin在PK-Vi细胞中的表达后CSFV复制显著恢复(仍低于对照组)。培养上清和细胞中病毒含量均同等程度受到抑制,表明Viperin表达对病毒的释放没有影响。共聚焦试验证明Viperin蛋白与E2蛋白在细胞内存在共定位现象。免疫共沉淀试验证明Viperin蛋白与E2蛋白存在相互作用。该研究证实Viperin具有抗CSFV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与病毒E2蛋白相互作用实现的,这为CSFV与宿主免疫反应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Viperin 猪瘟病毒 抗病毒 共定位 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眼莲深度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构建三级凤眼莲深度净化塘,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凤眼莲种苗初始投放量为0. 60 kg/m~2,三级凤眼莲深度净化塘总有效容积为7 500 m~3,三级凤眼莲深度净化塘运行期间日均接纳一级A标准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1 024. 50 t。在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的运行期间,凤眼莲总生物量增加了36. 06倍,凤眼莲植株氮、磷累积总量分别增加了44. 45倍、55. 38倍;三级凤眼莲净化塘处理尾水效果显著,尾水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由(9. 86±3. 51) mg/L、(0. 38±0. 07)mg/L、(0. 49±0. 09) mg/L和(7. 91±2. 27) mg/L降低至(2. 51±1. 52) mg/L、(0. 10±0. 06) mg/L、(0. 20±0. 08)mg/L和(1. 90±1. 46) mg/L,其中TN质量浓度下降值超过7. 0 mg/L,各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75. 04%±9. 02%、68. 76%±15. 81%、59. 12%±13. 37%、79. 21%±13. 91%。三级凤眼莲深度净化塘对尾水氮、磷的平均削减速率分别为(1 004. 01±471. 68) mg/(m~2·d)和(38. 25±9. 56) mg/(m~2·d),其中,第一、第二级净化塘对总氮的总削减速率分别高达(1 069. 99±276. 94) mg/(m~2·d)、(1 374. 11±1 089. 69) mg/(m~2·d),对总磷的削减速率分别高达(74. 93±15. 99) mg/(m~2·d)、(30. 65±25. 01) mg/(m~2·d)。运行期间,深度净化塘去除尾水氮、磷总量累计分别为1100. 02 kg、40. 36 kg,其中凤眼莲通过同化作用共吸收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218. 52 kg、磷20. 22 kg,约占尾水氮、磷总削减量的19. 78%、50. 10%。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和深度净化塘出水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尾水由5. 322类降至3. 410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全蚀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对小麦全蚀病菌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分别从河南省商丘市及驻马店市小麦全蚀病发生田块中采集小麦根际土样,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共分离到1051株细菌,通过与全蚀病菌G1037菌株进行平板对峙筛选,最终获得9株具有明显拮抗效果且生长状况良好的菌株。16Sr DNA序列比对及生理生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菌株P155、P154、P16及P147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P188和P97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LY3为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菌株S38为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菌株B20为洋葱伯克霍尔德Burkholderia cepacia。产抗生素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发现,菌株P147含吩嗪和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菌株B20含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除B20、LY3、S38和P147外,其余菌株均可产生嗜铁素。9株细菌都产蛋白酶。除P97、B20和S38外,其余菌株均可产脂肽类物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9株生防菌对小麦全蚀病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菌株P155和P154的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分别为67.11%和63.82%,略高于3%的苯醚甲环唑种衣剂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具有作为小麦全蚀病生防菌的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种质资源果形性状的分析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葡萄种质的果形性状以及不同类型的果形特点,为认识葡萄种质资源果粒形状特点和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依据。选取820份葡萄种质材料(286份的性状来自田间实地调查,534份来自《中国葡萄志》和《中国葡萄品种》记载),对不同类型、种(species)和用途的葡萄果形特点、不同果形单果质量的分布、以及质量与其纵径和横径的相关性、不同年代选育不同果形的数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倒卵圆形和长椭圆形的果粒较大,而圆形的果粒较小。欧亚种葡萄中长椭圆形和卵圆形的较多,欧美杂种葡萄中倒卵圆形的较多。鲜食葡萄较酿酒、制干和制汁葡萄果形更丰富且更狭长。黑色葡萄以圆形和近圆形为主,白色和红色葡萄中果形较为丰富。从育种进程来看,早期选育的葡萄果形以圆形为主,之后变为以圆形、近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现代越来越多果形相继出现。圆形、卵圆形和倒卵圆形果粒的横、纵径与果粒质量拟合度较好。同一个葡萄品种果粒形状可能存在差异,其中椭圆形变化较为普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材料对绿芦笋货架期品质影响的多变量分析
《核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3种不同包装材料(妙洁保鲜袋P1、普通超市食品袋P2、气调包装袋P3)对绿芦笋货架期品质影响的关键因子,以打孔妙洁保鲜袋为对照(CK),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5种方法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P3处理可维持袋内较高CO_2浓度,抑制绿芦笋菌落生长、呼吸速率和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组织较高的总糖、总酚和维生素C(Vc)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绿芦笋组织中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使绿芦笋保持较高的感官品质;主成分分析表明,PC1与PC2较好地区分了货架期间各处理绿芦笋的品质指标和活性氧代谢指标;偏最小二乘与相关性分析表明,感官品质与MDA和H_2O_2含量、菌落总数及POD、PAL、PPO活性呈负相关效应,而与APX和SOD活性、CO_2/O_2浓度、总糖和Vc含量呈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PPO活性通过自身的直接作用及菌落总数的间接作用对绿芦笋感官品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作用于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P3处理主要通过调控绿芦笋PPO和APX活性、菌落总数以及总糖和Vc含量来维持绿芦笋较好的货架期品质。本研究为绿芦笋货架期保鲜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