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沙拉沙星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敏感性好、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的抗沙拉沙星(Sarafloxacin,SARA)单克隆抗体,采用碳二亚胺法合成SARA人工抗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选择血清效价高且敏感性好的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分泌抗SARA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ARA mAb,通过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对SARA mAb的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小鼠经免疫原免疫后,小鼠多抗血清效价均达到1∶128 000。选择敏感性较好的2号小鼠进行细胞融合,经多次亚克隆后,筛选出1G3、3H3两株杂交瘤细胞株,其中1G3所产SARA mAb效价较高,为1∶512 000,IC_(50)为6.34 ng/mL,亲和常数为8.55×10~8L/mol,与诺氟沙星的交叉反应率为1.06%,与其他药物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50%。


辣椒CaCBF1A基因的克隆及非生物胁迫下表达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Ca CBF1A基因在辣椒抗逆机制中发挥的功能,对辣椒Ca CBF1A基因进行克隆与分析。以豫椒101为材料,根据参考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辣椒基因组c DNA中获得CBF基因Ca CBF1A。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具有一个完整的ORF(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Ca CBF1A编码的蛋白质包含保守的AP2 DNA结合域。对其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进行分析,预测其定位在叶绿体中,存在跨膜结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低温、高温和盐胁迫均可诱导Ca CBF1A基因的表达,其表达量在迅速达到峰值后又降低,说明Ca CBF1A是一个逆境胁迫快速响应基因,推测其在辣椒抗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功能预测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非结构蛋白9(NSP9)的亚细胞定位,并探索NSP9蛋白在PRRSV复制过程中的定位变化,首先预测NSP9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功能,之后将含有NSP9基因的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并接种PRRSV,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SP9蛋白的表达与定位情况。功能预测结果表明,NSP9蛋白内部存在双向核定位序列、酰胺化位点、N-糖基化位点、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N-豆蔻酰化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细胞结合位点、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伸展蛋白重复区域、RNA聚合酶结合区域。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RRSV感染之初,NSP9蛋白定位在Marc-145细胞质中,围绕在细胞核附近,随PRRSV感染时间延长,其逐步往细胞核内转移,转移的面积也逐步增多。可见,PRRSV感染会引起NSP9蛋白向核内转移。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SP9蛋白 真核表达 亚细胞定位


河南省烤烟主要亲本中性致香物质遗传特性研究
《中国烟草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高的优势组合和优良亲本,采用半双列杂交模型,以5个重要烤烟品种(系)及其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烤烟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及组分含量、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664-01和云烟87自身含有较高的中性致香物质,又具有较高的GCA值,是培育高香气品种的2个优良亲本;组合NC89×664-01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为正值,具有较高的SCA效应值,推测该组合是提高中性香气物质含量较优的杂交组合;中烟100×云烟87、秦烟96×云烟87以及中烟100×秦烟96部分中性致香物质成分杂种优势较强,在以提高香气为目标的育种实践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组成及致病力分化
《植物病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种群组成和致病力分化情况,2007—2014年对河南省15个市84个田块的327个小麦赤霉病菌进行种群鉴定、毒素化学型分析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Fusarium graminearum s.str.和F.asiaticum是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优势种群(97%),F.pseudograminearum(2.1%)、F.culmorum(0.3%)、F.equiseti(0.3%)、F.verticillioids(0.3%)为次要种群;对于禾谷镰刀菌复合群来说,豫北地区分布只有F.graminearum s.str.,豫中地区F.graminearum s.str.和F.asiaticum都存在,以F.graminearum s.str.为主,豫南地区F.graminearum s.str.和F.asiaticum都存在,以F.asiaticum为主;291个F.graminearum s.str.都为15ADON类型,26个F.asiaticum菌株中22个为3ADON,1个为15ADON,3个为NIV类型;F.graminearum s.str.(15ADON)也存在致病力分化,强、中、弱致病力的菌株在河南省的比例约为2:2:1。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萎锈灵残留量
《环境化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基质固相分散技术(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快速检测小麦植株、小麦粒和土壤中萎锈灵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及盐析处理后,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固相萃取填料净化,H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0.005—0.5mg·L-1浓度范围内,不同基质中萎锈灵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8),在0.02、0.2、1mg·kg-1添加水平下,萎锈灵在不同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介于77.5%—109.7%,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1.7%—9.9%,检出限(LOD)为0.5μg·L-1,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2mg·kg-1.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小麦样品中萎锈灵残留量的检测.
关键词: 萎锈灵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小麦 残留


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探讨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JY25P)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00羽健康的1日龄三黄蛋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Ⅰ组为灌服无菌水的空白对照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为灌服0.04%、0.08%和0.12%JY25P的试验组;Ⅴ组为灌服0.08%黄芪多糖的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Ⅳ组蛋雏鸡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15.86%(P<0.05),料重比极显著降低了24.13%(P<0.01)。2)与Ⅰ组相比,试验各阶段,Ⅲ组、Ⅳ组、Ⅴ组均能显著提高蛋雏鸡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P<0.05)。3)与Ⅰ组相比,在15日龄和20日龄,Ⅳ组可以极显著增加肠黏膜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P<0.01),而对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IFN-γ/IL-4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灌服0.12%JY25P能改善蛋雏鸡的生长性能,提高特异性新城疫抗体效价,增强非特异性肠黏膜IL-4和IFN-γ的分泌,同时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因此,该多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JY25胞外多糖 蛋雏鸡 生长性能 肠黏膜免疫 新城疫抗体效价


鸡4种主要RNA病毒病多重感染复合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Gen Bank中注册的禽流感病毒(AI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通过序列比对获得AIV、IBV、NDV、IBDV的相对保守序列。根据每种病毒的保守序列利用生物学软件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4种病毒共设计12对引物,并对12对引物进行模拟筛选,获得匹配最佳的4对引物。对获得的最佳匹配引物进行单项PCR验证,优化复合PCR反应条件,确定最佳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使用量;经特异性、敏感性及简化PCR试验,最终建立了简易复合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同时扩增出4条大小与设计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即IBV(146 bp)、NDV(215 bp)、IBDV(345 bp)、AIV(435 bp);建立的复合PCR方法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检测出100 pg AIV、IBV、IBDV的cDNA和100 fgNDV的cDNA;将三温热循环改进为二温热循环,即将退火和延伸过程合为一步(62℃),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新城疫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RNA病毒 复合PCR


微波法提取新鲜双孢菇菇柄核酸的工艺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双孢菇菇柄中含有丰富的核酸,从菇柄中提取核酸物质,为菇柄的后续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研究微波法提取新鲜双孢菇菇柄中核酸的得率和色差值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核酸的提取工艺参数。得到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强度16 W/g,微波时间40 s,菇柄厚度14 mm,氯化钠浓度0.9%,在此条件下核酸得率为3.24%,色差值为75.10。与传统的氨法、浓盐法相比,核酸得率分别增加了10.96%、58.82%,且所得核酸色泽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