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精播夏玉米栽培关键技术,于2012年进行了1 a两点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种子质量、农艺措施、种肥等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单项技术处理(分别为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CK(混粒种子,播种后不镇压+清除麦秸+不施种肥)和集成技术处理(精密种子,播种后镇压+麦秸平茬覆盖+施种肥)对其影响有差异。集成技术处理土壤含水率比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处理分别高15.70%、16.73%、18.64%,比CK和单种子处理高23.18%;集成技术处理的株高比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CK分别高21.54%、19.96%、24.54%、18.94%、33.14%,单株叶面积分别高20.43%、17.10%、34.42%、13.05%、44.07%,单株干质量分别高37.44%、30.83%、48.81%、22.09%、58.59%。集成技术处理的苗期叶绿素SPAD值、Pn均最高,产量为10 886.71 kg/hm2,比单种子、单镇压、单覆盖、单种肥处理及CK分别增产18.61%、11.96%、13.49%、9.89%、39.04%,增效率分别为10.66%、4.64%、6.89%、5.05%、29.77%。

关键词: 夏玉米 免耕覆盖 精密播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点委夜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由72个亚节组成,触角内侧面覆盖有鳞片。雌蛾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乳头状感器、鳞形感器和Bhm氏鬃毛。不同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分布与数量各不相同,且雌雄之间存在差异。鳞形感器为雌蛾特有,雄蛾触角上的毛形感器多于雌蛾,腔锥感器少于雌蛾。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触角感受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应介质对芝麻林素转化生成芝麻素酚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干燥的甲苯、石油醚、丙酮为反应介质,研究不同反应介质对磷钨酸催化芝麻林素转化生成芝麻素酚的影响。在反应温度55℃,反应底物浓度3 mmol/L,催化剂用量0.5 g/L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并利用HPLC分析芝麻素酚的生成率和反应进程,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间内,不同介质中芝麻素酚生成率依次为石油醚(26.3%)>丙酮(18.4%)>甲苯(15.2%),且石油醚为介质的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少,因此选择石油醚作反应介质,并在下一步研究中优化反应条件,以期提高芝麻素酚的生成率。

关键词: 反应介质 磷钨酸 芝麻林素 芝麻素酚 转化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面整合科技资源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为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河南省在增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能力、资源利用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支撑能力等方面应采取的新举措。

关键词: 农业科研 创新 科技产业 示范推广 农业现代化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与补灌结合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矮抗58和周麦1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与补灌结合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氮肥追施设置不追肥、1次追肥(返青—拔节、扬花—灌浆)和2次追肥(返青+灌浆、拔节+灌浆、返青—拔节+扬花)6种方式,水分设置重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50%~55%)、轻度胁迫(田间持水量的65%~75%)和充分灌溉(田间持水量的75%~85%)。结果表明,氮肥追施和补灌对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有显著的正效应,轻度胁迫和充分灌溉(矮抗58)、重度胁迫(周麦18)使不孕穗数明显减少,千粒质量明显增加。周麦18和矮抗58产量均表现为轻度胁迫>充分灌溉>重度胁迫。其中重度胁迫时,与不追肥相比,周麦18增产0.78%~9.39%,矮抗58增产7.06%~11.15%;充分灌水时,周麦18较不追肥增产1.76%~6.25%,矮抗58增产1.01%~13.44%;轻度胁迫时,周麦18较不追肥增产0.53%~4.14%,矮抗58增产6.01%~12.94%。周麦18充分灌溉和轻度胁迫较重度胁迫分别增产6.83%~13.33%、12.24%~19.74%,轻度胁迫较充分灌溉增产4.13%~9.41%。矮抗58充分灌溉和轻度胁迫较重度胁迫分别增产5.54%~14.18%和11.29%~15.56%,轻度胁迫较充分灌溉增产-0.75%~6.70%。周麦18以返青—拔节+扬花2次追肥和返青—拔节1次追肥增产效果较好;矮抗58则以扬花—灌浆1次追肥和拔节+灌浆2次追肥增产效果较好。说明不同小麦品种间控水时间和施肥时间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壤质潮土 小麦 氮肥运筹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钙-曲酸真空渗透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能增加质量传递的真空促渗技术,以双孢蘑菇为研究对象,研究乳酸钙、曲酸、乳酸钙-曲酸复合体系3组处理对其采后贮藏品质、生理生化指标及细胞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乳酸钙、曲酸、乳酸钙-曲酸复合体系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协同复合效应。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3组处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较好地保持双孢蘑菇的外观品质,减缓开伞率和水分散失、缓褐变;对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降低丙二醛的含量;较好地保持细胞的膜透性及结构的完整性,并且复合体系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处理效果优于乳酸钙和曲酸单独体系。

关键词: 乳酸钙 曲酸 真空渗透 双孢蘑菇 品质 微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BIEX群体维生素E含量的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高维生素E含量专用品种的选育是现代大豆品质育种的重要方向,为给大豆高维生素E含量专用品种选育提供遗传学依据,通过对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2008-2009年的维生素E含量进行相关的遗传分析,以Essex×ZDD2315衍生的208个重组自交家系群体BIEX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α-、γ-、δ-生育酚含量以及VE总含量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α-生育酚含量、γ-生育酚含量以及VE总含量均属于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9.62%,75.99%,77.0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5.90%,13.96%,15.05%;δ-生育酚含量属于1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0.39%,多基因遗传率为38.11%。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遗传涉及主基因和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在50%以上,多基因遗传率在10%以上,建议育种中要兼顾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的利用。

关键词: 大豆 维生素E含量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分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旱地施磷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土柱试验,研究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2水分处理、3施磷处理和2品种处理,水分设上下土层均充分供水(W1)和上干下湿(0~30 cm土层干旱胁迫,30~60 cm土层充分供水)(W2)2种水分处理,施磷设不施磷(CK)和施磷于0~30 cm(SP)和30~60 cm(DP)土层3种处理,供试冬小麦品种选用水分敏感型(小偃22)和抗旱型(长旱58)2个品种。从不同品种看,长旱58产量均显著高于小偃22(P<0.05);从不同水分处理看,与充分供水相比,在水分供应不足时,小偃22的SPAD值、Pn、Tr及产量均明显降低,长旱58的产量则明显增加;2个品种的SPAD值、Pn、Tr和产量均表现为施磷处理显著高于不施磷的对照处理(CK)(P<0.05)。施磷位置对冬小麦光合性能和产量的影响因土壤水分和品种不同而异,在水分供应充足时,深层施磷不利于提高生育后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SPAD值、Pn、Tr及产量;而在水分供应不足时,深层施磷能够明显提高上述指标,对抗旱性较强品种更加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水份供应不足条件下,磷肥深施有利于提高冬小麦光合性能及产量,抗旱性较强品种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 分层供水施磷 冬小麦 产量 SPAD值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糯稻地方品种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湖北糯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36对SSR标记对50份湖北地方糯稻品种进行PCR扩增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糯稻地方品种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710 7,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686 1,多样性较高。SSR标记聚类分析表明,湖北糯稻地方品种中遗传资源丰富,特别是籼粳糯稻成分互渗的品种,可广泛用于糯稻育种。

关键词: 糯稻地方品种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湖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甘薯施肥最佳配方,以甘薯品种商薯19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用量对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的茎长、分枝数、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及结薯数总体以NPK4处理(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为1∶1∶2,具体施用量为N 75 kg/hm2、P2O575 kg/hm2、K2O 150 kg/hm2)较为适宜;鲜薯产量以NPK4处理最高,达51 066.67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对照(不施肥处理)极显著增产13.42%;茎粗与地上部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茎长呈显著负相关,结薯数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甘薯 氮、磷、钾肥配施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