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181条记录
功能化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并合成出水溶性好的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以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为荧光染料,尿素、甲醛为单体,硝酸为引发剂,Fe3O4为核,水为分散介质,制备了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并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引入硅羟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热失重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磁性荧光微球的结构形貌及磁性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粒径分布窄,荧光性能好且稳定,具有超顺磁性且磁响应性强;在微球表面成功引入了硅羟基;分散在乙醇或水中的磁性荧光微球的荧光发射光谱相对于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发生了红移。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5(6)-羧基罗丹明衍生物 羟基脲醛树脂磁性荧光微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感器及网粒体的超微形态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成虫触角及刺体的结构,采用电镜扫描技术观察为害河南信阳茶树的重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感器及网粒体的超微形态。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柄节未见感器分布,梗节上有2~3根毛形感器和1~2根锥形感器;鞭节分为7个亚节,在第1、2、4亚节上分别有1个锥形感器,第3亚节上有1个毛形感器,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数量在雌雄个体间无明显差异。雌、雄性成虫触角表面都有网粒体存在,均为小球形网粒体。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感器 网粒体 扫描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对苜蓿田播娘蒿的防除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咪唑乙烟酸、苯达松、唑嘧磺草胺、草除灵4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对苜蓿田播娘蒿的防效、对苜蓿的安全性及增产效果,为华北地区苜蓿田杂草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5%咪唑乙烟酸AS及其混配处理对播娘蒿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5%咪唑乙烟酸AS 1 800、2 250 m L/hm~2处理及5%咪唑乙烟酸AS 1 800 m L/hm~2分别与48%苯达松AS 1 500 m L/hm~2、30%草除灵EC 450 m L/hm~2、80%唑嘧磺草胺WG 56.25 g/hm~2混用处理对播娘蒿防效较好,鲜质量抑制率分别为76.05%、84.23%、77.65%、79.45%、85.81%;但5%咪唑乙烟酸AS 1 800 m L/hm~2与80%唑嘧磺草胺WG 56.25 g/hm~2、30%草除灵EC 450 m L/hm~2混用处理对苜蓿有明显的药害,苜蓿株高抑制率分别为33.33%、39.61%。30%草除灵EC 450 m L/hm~2和80%唑嘧磺草胺WG 56.25 g/hm~2对播娘蒿防效较差,鲜质量抑制率低于32.63%。5%咪唑乙烟酸AS安全性好、防效高,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使用。

关键词: 苜蓿 播娘蒿 除草剂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水杨酸对黄秋葵种子萌发及低温胁迫下幼苗生长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台湾五福黄秋葵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水杨酸(SA)对黄秋葵种子萌发以及对4℃低温胁迫下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早春时期黄秋葵育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0.5、1.0 mmol/L)的SA浸种能提高黄秋葵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1.5 mmol/L SA浸种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2.0 mmol/L SA处理严重抑制黄秋葵种子的萌发。与清水对照相比,低浓度的SA处理能使黄秋葵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脯氨酸积累量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降低。其中以1.0 mmol/L的SA浸种效果最好。

关键词: 水杨酸 黄秋葵 幼苗生长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导入外源玉米C_4型NADP-ME基因对小麦光合效能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玉米C_4型NADP-ME基因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以T_3代转NADP-ME基因小麦株系10T(9)-1-1和10T(9)-225-4及其对照周麦23为试材,进行了分子特征鉴定、光合生理特性分析和单株产量性状调查,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解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小麦的基因组中,并能正确转录和翻译;与对照周麦23相比,两个转基因株系在4个测定时期旗叶NADP-ME酶活性均明显提高,而旗叶净光合速率(P_n)则明显下降;尤其在花后第7天,两个转基因株系的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1.33倍和1.13倍,P_n分别较对照下降17.26%和10.35%;千粒重和籽粒产量较对照均显著下降。与对照周麦23相比,转基因株系10T(9)-225-4利用强光和同化CO_2能力下降,光合效率下降;旗叶气孔张开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下降;苹果酸含量降低了5.6%,丙酮酸含量则提高了17.1%;外施苹果酸可恢复其光合速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玉米C_4型NADP-ME基因的导入降低了小麦的光合特性,苹果酸含量降低引起的气孔导度下降可能是导致转基因小麦光合效能降低的原因。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NADP苹果酸酶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对双孢蘑菇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用优化好的0.3 MPa二氧化碳短时处理双孢蘑菇,然后于4℃条件下贮藏8 d,测定双孢蘑菇褐变度、细胞膜透性、O_2~-·生成速率、MDA、抗氧化物质和H_2O_2的含量以及自由基清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的短期保鲜效果并不理想。与对照相比,在4 d贮藏期内,0.3 MPa二氧化碳短时处理提高了双孢蘑菇的褐变度、相对电导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促进了O_2~-·、H_2O_2等活性氧物质的积累,同时降低了CAT和SOD活性。然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出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的保鲜效果。在贮藏后期,0.3 MPa二氧化碳短时处理抑制了双孢蘑菇的褐变,降低了相对电导率和MDA、O_2~-·、H_2O_2等的含量,提高了CAT和SOD的活性。此外,0.3 MPa二氧化碳短时能够减少双孢蘑菇体内总酚和抗坏血酸的损失,进而抑制双孢蘑菇的褐变。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 褐变 活性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耕作方式(垄作、平作)与土壤调理剂互作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方式比平作方式花生增产5.7%~12.0%;无论是平作或垄作方式下,与对照相比,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均能使花生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7.4%~18.6%、5.6%~25.6%,不同土壤调理剂对花生增产的大小顺序为秸秆灰分>生物炭>腐植酸。垄作和土壤调理剂互作能显著增加花生的饱果数、百果重、出仁率、花生株高、侧枝长、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提高花生籽粒中的氮、磷和钾含量,增加花生蛋白质和粗脂肪的产量。本试验条件下,采用起垄与增施秸秆灰分互作的处理的花生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调理剂 花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蓄水保墒影响的RZWQM模型模拟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1—2012年和2013—2014年河南禹州冬小麦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传统耕作、免耕和深松处理下土壤水分、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RZWQM(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然后利用率定后的模型模拟传统耕作转变为保护性耕作方式后0~100 cm土层贮水量、耗水量、土壤剖面水分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在模型率定和验证中,土壤分层含水率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在0.009~0.025 cm3/cm3和0.005~0.054 cm3/cm3范围内变化。模型模拟结果表明RZWQ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耕作方式转变后土壤分层水分的动态变化,4种不同耕作转变模式(传统耕作分别转变为免耕、免耕+秸秆覆盖、深松、深松+秸秆覆盖)下,传统耕作转变为免耕后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达19.3 kg/(hm2·mm)。因此,该模拟条件下传统耕作转变为免耕的蓄水保墒效果最好。

关键词: 冬小麦 耕作方式 RZWQM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苗期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作物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份谷子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设水分充足、中度干旱、重度干旱3个处理)对谷子苗期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并进行了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谷子在水分充足条件下生长最好,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谷子的株高、顶三叶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均呈下降趋势。山西2010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根冠比增加的幅度均最大,分别为15.95%和25.36%,抗旱性较好。

关键词: 谷子 干旱胁迫 抗旱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叶斑病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其流行可以导致花生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本文对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病原菌、防治措施、遗传研究、分子标记、转基因及花生抗叶斑病种质创制等多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花生抗叶斑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 叶斑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