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肥水处理对茄子新品种绿玉1号和绿玉2号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茄子新品种绿玉1号和绿玉2号最佳的肥水管理配套栽培模式,采用3水平有机肥施肥量(300 m3/hm2、150 m3/hm2和75 m3/hm2)和2水平灌水量(7 d和10 d灌水1次)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水处理对茄子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玉1号茄子在150 m3/hm2施肥量下,结果早期采用10 d灌水1次,结果盛期采用7 d灌水1次,早期产量、总产量、维生素P(Vp)含量和维生素C(Vc)含量均较高。而绿玉2号茄子在300 m3/hm2和7 d灌水1次情况下,早期产量和Vp含量均较高,总产量和Vc含量均最高。从经济角度来说,2个茄子品种采用150 m3/hm2施肥量,结果期采用7 d灌水1次是最经济、环境友好、节水的肥水管理模式。


红外干燥对芝麻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红外技术对芝麻进行干燥,并采用压榨法制油,研究不同红外干燥参数对芝麻水分含量、发芽率、挥发性气体成分及芝麻油酸值、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干燥对芝麻的发芽能力有显著的破坏作用,100℃红外干燥5 min发芽能力约下降至1/5,干燥25 min芝麻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当红外干燥时间在10~25 min或干燥温度在70~130℃时,芝麻的水分含量均达到安全水分(7%)。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或温度的升高,芝麻油酸值由21.35 mg KOH/g降低至4.11 mg KOH/g,过氧化值呈升高趋势(最大值0.71mmol/kg)。红外干燥的芝麻挥发性气体成分中含有烃类、酯类、醛类、醇类、酸类等,其数目依次降低;当干燥时间在15min以上或干燥温度在100℃以上时,酯类成分相对含量减少,而酸类和醇类成分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增加。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
《河南社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通过适当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和组织形式。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存在着经营主体文化素质偏低、规模经营资金缺口大、土地流转社会纠纷较多、经营风险相对集中、非农化和非粮化风险突出等问题,因此需要因地因业制宜、选择适宜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加大财政支持、提高基础设施规模效益水平,强化金融支撑、破解经营主体资金需求难题,完善社会服务、营造多元化复合型服务体系,强化监管引导、防止非农化和合理控制非粮化等政策建议。


优质苜蓿干草在奶牛日粮中的功能与效益评价
《饲料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介绍了优质苜蓿对奶牛的生理营养作用和在其日粮中重要地位,比较了不同等级苜蓿产奶量的差异,展望了以优质苜蓿干草为日粮基础的奶业生产效益前景。


夏玉米不同密植群体抗倒性及机收指标探讨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玉米群体的抗倒伏性能以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性能指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植群体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农艺性状、抗倒伏性能以及机收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在9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10 124.7 kg/hm2;随着密度增加玉米抗折力、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均呈下降趋势,105 000株/hm2处理与75 000株/hm2处理相比,基部第3节间和穗下第1节间抗折力分别降低了22.6%和17.0%,抗倒伏能力下降;随着密度增加机收各项指标呈上升趋势,105 000株/hm2处理与7 500株/hm2处理相比,籽粒损失率从3.29%上升到了9.79%,上升地率达到66.4%;玉米群体抗倒力学特性与机收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茎秆穿刺强度可以作为适宜机收的判定指标之一。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在黄淮海地区适宜密度为90 000株/hm2,产量较高,倒伏发生率较低,结合机收指标综合分析,该处理模式最为理想。


新城疫病毒xx08株HN蛋白主要抗原区的原核表达及其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检测新城疫病毒(N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构建了新城疫(ND)xx08株HN基因抗原表位集中区基因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r HN,加入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鉴定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大小约为28 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以纯化的HN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N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优化试验条件后,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5μg/m L,血清最适稀释比例为1∶80,与HI试验结果符合率较高,且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IBV)、鸡禽流感病毒(AIV)和鸡马立克氏病毒(MDV)等标准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用于临床新城疫抗体的检测。


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等量氮素用量(N 180 kg/hm~2)条件下,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效应,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在不同施用量下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两试验点产量分别为8 977.5 kg/hm~2(罗山)和8 986.5 kg/hm~2(固始),较同等氮素用量的普通尿素全量处理增产4.40%、4.42%,差异达显著水平。控释尿素全量的3/4处理和1/2产量处理均与普通尿素全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减少1/4~1/2的氮素用量时也能达到同样的产量水平。氮肥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全量的1/2处理最高,两试验点分别为66.5%和68.3%,较同等氮素用量的普通尿素全量的1/2处理提高19.2、20.6个百分点。同时,控释尿素还可明显降低水稻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综合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以控释尿素全量的3/4(N 135 kg/hm~2)处理最优。


不同播种方式下夏玉米机械化精量施肥技术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夏玉米种植区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机械化种、肥同播关键技术指标,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不同玉米播种方式(铁茬直播和旋耕灭茬)、不同播种深度(播深5 cm、10 cm)和不同测深施肥种、肥距离(测深施肥种、肥距离15 cm、20 cm)等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茬直播+种子播深10 cm+种、肥距离20 cm模式下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0 987.6 kg/hm2,较铁茬直播+播深5 cm+种、肥距离15 cm处理模式产量增加14.9%(P<0.05)。该模式下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19.12 g,叶面积指数整个生育期均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苗期土壤含水量旋耕灭茬处理高于铁茬直播处理,灌浆中期种、肥距离20 cm处理土壤含水量高于种、肥距离15 cm处理。铁茬直播+种子播深10 cm+种、肥距离20 cm为最佳的机械化精量施肥技术模式。
关键词: 夏玉米 播种方式 机械化 施肥技术 产量 叶面积指数

